APP下载

用脑袋走路

2013-04-29冯卫东

神州·校长 2013年9期
关键词:小飞刘老师走路

冯卫东

一线教师是实践者、行动者,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理论者。著名学者查有梁把教育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经验性理论、建构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我以为,至少在第一个层次上,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有一定的发言权,有一定的收获和成果。因为,我们都有教育教学经历,都有基于经历、并在经历中形成和不断丰富起来的经验,对这些经验作适当的反思,再把这些经过反思的经验讲述出来,其中必然包含一些理性的成份、理论的因素。而叙事随笔又恰恰是我们阐述和表达经验性理论最为普适、颇具价值的一种载体、方式和途径。

在这组专栏文章中,笔者将就“叙事随笔”为读者开设若干小讲座。我用著名民办教育家卢志文先生的话作为第一讲的标题。他说,“用脑袋走路,用脚板思考。”“用脑袋”的意思是积极思考,而不是“跟着感觉走”,任意而为;“走路”即行动、实践。“用脑袋走路”指,努力将平日教育教学行为置于一定的思考、思想指导之下,既做到且行且思,行而后思,也做到先思后行,以思导行。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在行为之前已经让它“观念地存在”——马克思把“最蹩脚的建筑师”和善于建设极为精致蜂房的蜜蜂相比较,认为前者比后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尚未动工时,建筑物已“观念地存在”。

可见,这一讲我不是讲怎样“写”而是讲怎样“做”叙事随笔——做出有意义的教育事实,为叙事随笔的写作提供丰富题材、源头活水的问题。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只有精彩地做,才能精彩地写:叙事随笔所叙之事来自行动,源于生活;倘若不是“精彩地做”,那就不能“精彩地写”;此时,如果“精彩地写”了,那一定是杜撰,是“忽悠”,对此我们理应力加反对、摈弃;退一步讲,即使人们容忍它的存在,那也必将出现“源”枯而“流”断的情形——事实上,没有人能够仅凭想象就写出真正精彩的故事,写出“生活中不曾有,逻辑上却可能有”的故事。

因此,写作叙事随笔的前提或前奏是,拥有值得叙写的教育事实。它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又是科学地、富有创意地“想”出来的。

下面讲两位老师的故事,她们都与我有着比较密切的科研联系:

2009年开始,我与我市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合作研究“倾听教育”,先后成功申报省和全国教科规划课题。起初,我们拟定“行动纲领”:“倾听窗外,声声入耳;倾听师长,天天向上;倾听同伴,走向共生;倾听儿童,享受教育;倾听自我,反思成长。”要求参研教师围绕它,并结合各自具体工作、个性特长,开展实践与探索。章小英是一位优秀班主任,她经过反复考虑、酝酿,决计在班内举行“亲子倾听”主题系列活动,为此构划出倾听父母创业历程、倾听孩子真实心声、倾听亲子真情对话等几个板块,然后一一实施。如,请曹昊妈妈来班,讲述曹昊成长故事,曹昊为此热泪盈眶,当场给妈妈送去自己用丝带编织的风铃,表达对妈妈的衷心感谢与祝愿,此情此景感动了每一个人……该班已经完成20多个相关活动,效果很好,章老师则一一用随笔把这些活动叙写下来,并于字里行间进行理性思考。现在,她又在构划另一些与“倾听”有关的主题活动。她说,叙事随笔一定要写出“事件意义”,而要使这“意义”能引思启智,就必须“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意义事件”,这样的事件又往往是激活学生成长正能量的关键事件。

第二位是刘昕老师,其时她是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语文老师、副校长,现在已经成为省内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之一。她于四年前在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守望的神情:关于一个孩子的语文教学笔记》一书,后来荣获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该书写她刚接一个新班,发现长得眉清目秀的小飞同学总是闷声不响,好像患了失语症。经了解,原来他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境贫寒,父母目不识丁,这使他处于一种非常自闭的状态。老师跟他及其父母沟通都极为困难。刘老师决定不放弃、不抛弃,从语文教学入手,尽最大努力把小飞引上正常成长的轨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中午,刘老师在办公室小憩,小飞冲进来,没头没脑说了四个字:“他们哭了。”然后逃也似地走了。这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却让刘老师欣喜不已,仿佛看到铁树开花。她尾随小飞来到教室,原来许多孩子都在阅读《夏洛的网》,为其中故事情节感动得流泪。就是这样一个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的孩子,让刘老师耗费了无数心血,也使她创造了一个教育的奇迹:后来,小飞逐渐说起话来,有时还能在公开课上说出意思完整而清晰的几句话,他与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慢慢融合起来……这本书叙述了许多“生成”于刘老师与小飞之间的故事,当然,更多故事则是在刘老师精心“预设”之下得以发生、发展和走向高潮的——为了使小飞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正常表达,刘老师苦学儿童心理学,特别是儿童语言心理理论;每次为小飞 “开小灶”,她都精心备课,精心创设有利于小飞启齿、“开心”的情境;师生之间无数次的晤对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让小飞言语、思维乃至精神人格拾级而上、渐次成长的阶梯。这一切小飞自然难以“参透”,它是无痕的;而对于刘老师,却是“苦心经营”、成竹在胸的,有她那样的构划,才有她那样的成果,那样的器局……

还是回到马克思的话——“观念地存在”。是的,教师是否优秀、成熟,十分重要的一条分水岭就在于,他能否对即将发生的教育事实有所“设计”、预见、把握和调控,而要做到这一些,自然需要“动用”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当是教师自身的思维、思考和思想:他必须“用脑袋走路”。不惟叙事随笔写作活动如此,其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亦概莫能外。

猜你喜欢

小飞刘老师走路
为什么鸡走路时一直在点头?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会走路的树
学走路
好好走路
“小飞”的杰作:地月合影
嫦娥五号小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