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2013-04-29高海峰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学校德育实效性

高海峰

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应该肯定,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不仅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就德育现状而言,仍然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在德育内容上坚持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经历产生过和正在产生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民族魂、民族根。以民族传统美德为德育的根本内容,就是使德育既能在现代保持民族特色,也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相结合具有坚实的基础。对民族传统美德要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把它们从封建性糟粕中解放出来,赋予新时代内涵,对世界现代文明成果要有选择地吸收并进行中国化改造,使之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为一体,成为新世纪中国德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不是闭门思过式的教育,任何时候都应该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德育才能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序发展,才能获得实效。

二、在目标上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逐渐推进

以爱国主义为例,对初中生要依托所学的历史、地理、政治和国情知识,使其了解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初步了解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奋斗目标,培养他们对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可感知的,具体鲜明的事物,逐渐将他们爱的情感扩大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上。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会获得升华的效果。

三、在德育方法上以情感人、以事明理

青少年学生知识未丰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可塑性很大,易于接受外界影响,也易于对他们施加教育。这既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期,又是对他教育的最困难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逐渐形成的。所以学校德育应坚持正面教育,积极主动地塑造学生的灵魂,理解学生的相容效应,以爱换爱的互动情感,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情感,虚功实做的导行效应,自我教育的内驱效应,多方面、多渠道创设德育教育的情感性、情境性。

四、在德育途径上整体协调,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强调了德育的系列化,在强化学校德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家庭和社会教育功能。当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提醒并告诫我们,不重视家庭教育也是失败的教育。由于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积极教育,另一方面目睹社会上消极现象,这种反差,必然使学生产生思想困惑,这些都会冲淡甚至抵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成效。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希望社会关心,法制约束,完善学校周边环境,如青少年对网络极感兴趣,但鉴别力低,我们对此给予特别的关注,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总之,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大大增强,他们讨厌灌输式的陈腐说教,反对包办式的管理方法,他们喜欢润物细无声,实施无言、无求、无形的影响,使之成为一种无声而有力的德育方式,深得学生欢迎,发扬实效性。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学校德育实效性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为立身之本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重“义”之人
身边的传统美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