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学视野下的高职口语教学
2013-04-29谢坤王亚楠
谢坤 王亚楠
摘要: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既可能产生歧义,妨碍有效的沟通,也可以传达言外之意,产生独特的语用效果。本文探讨如何将模糊理论及思维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各个方面,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模糊语言学;口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m3)03-0024-03
一、引言
1965年美国学者扎德(L.Zadeh)在其论文《模糊集合》(Fussy Set)中首次提出了模糊的概念和理论,自此引发了各个学科的模糊研究,模糊语言学也应运而生。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流最基本的工具,其在语音、语义、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模糊性使得交际呈现多样性。本文拟从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及方法出发,探讨如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模糊思维意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如何用模糊思维指导课堂教学,从而使得口语教学和谐有效进行。
二、模糊理论视角下的语音教学
虽说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但有些模糊现象在言语交际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称之为积极模糊;反之,给言语交际带来不良影响或严重阻碍言语交际的模糊性则为消极模糊。有效的言语沟通势必要求学生尽量减少消极模糊,而发挥积极模糊的创造作用。
1.语音的模糊性
口语交际中,即使学生做到每个单词发音准确,但由于连读、不完全爆破、和同音异义词等原因,仍然会产生语音上的模糊,导致音系歧义,影响交际正常进行。相同或相似的声音,能导致毫不相关的词汇和语法歧义,造成不确定性,产生消极模糊。例如:I heard him say/hi skri?m/这句话可能会被理解为:
a.I heard him say“ice cream”.(我听到他说“冰激凌”。)
b.I heard him say“I scream”.(我听到他说“我喊叫”。)
该句即是由连读引起的语义不确定性,导致无法辨别说话人想要传达的准确信息。再如:He has only seen/weilz/in the picture,而/weilz/这个音可能分别对应Wales(威尔士)和whales(鲸鱼)两个单词,如果没有具体语境,很难判断出到底该是这两个同音异义词中的哪一个。又如:/n?u buks/are put on the desk,这句话到底该是:Notebooks are put on the desk还是No books are put on the desk呢?语音中的不完全爆破可就给大家出了个难题了。
2.语音模糊性的消除
语音的模糊易产生歧义,造成对方无法准确理解信息,那如何使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尽量避免这些不必要的不确定性,使语义变得清晰和明确?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单词发音外,更要多传授单词重音、停顿、句子重音和语调等方面的知识。
单词重音。某些情况下,重音的不同位置能确定一个词组的属性,如名词短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构成,主重音放在名词的重读音节,次要重音放在形容词的重读音节;复合名词虽也由形容词+名词构成,但只有一个重音,放在形容词的重读音节。利用单词重音,可以排除和避免歧义。例如:That is the/wait haus/you want t0 visit,此句中/wait haus/的重音如果落在house上,那即为“white house”;而重音若落在white上,那可就不是普通的白房子了,而是著名的White House:白宫。
停顿。意群构成语调单位。利用不同意群之间的停顿,可以排除和避免歧义,使语义清晰明确。如:Those who sold quickly/made a profit,(那些卖得快的人获得了利润。)与Those who sold/quickly made a profit,(那些卖主很快就获得了利润。)就因为停顿的不同而在意义上产生了差别。
句子重音。句子重音是有意地强调句子某个词的重音,以排除语义的不确定性。如:I dont go there,表示的是对别人不断请求的不耐烦,而I dont go there,传达的却是说话者强烈的决心。再如: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是说开飞机可能是危险的,而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则指的是正在飞行的飞机可能是危险的。
语调变化。英语语句的语调变化可以表明说话者的意图和态度。一般来说,降调表示肯定,升调表示不肯定或者询问新信息;降升调表示客气或者抱怨。语调的变化可以有效地传达说话者的语气,避免沟通中的误解。如:They are coming on Sunday,ayent they?此句为反意疑问句。简短否定疑问词用降调表示对未来动作的确定:他们星期天来,是吧!而升调这表示对未来动作的不确定和寻求新信息:他们星期天来,是吗?
在口语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学生了解连读、弱读、不完全爆破等语音知识,有意识培养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重音、停顿的掌握,帮助学生在语音的层面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模糊,这样既可以使得话语更加流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使其口语表达听起来更地道。
三、模糊理论指导下的学生交际能力培养
外语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知识本身的掌握,更强调交际中的言语运用能力。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实际口语交流时只是机械地根据课本上教授的对话作出反应,显得较为生硬死板。如听到“How aye you?”,很多学生就本能地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全面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就必须使其意识到模糊语言的特殊语义和语用功能,重视对学生模糊交际能力的培养,发挥积极模糊对交际的推动作用。
1967年,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Paul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以下四个准则:a.质的准则,即:不要说自知是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b.量的准则,即: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c.关系准则:说话要有关联;d.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涩;避免歧义。但事实上,人们也会根据自身需要而经常使用模糊语言,故意违反其中的一条或数条原则,以达到某种目的。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交流的有效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言语交际中,由于客观因素方面的未知性,说话人往往无法提供较为确切的信息,如对未来事件的安排。此时若使用sort of,about,kind of,somewhat,almost,quite,around,more or less等模糊限制词,反而能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提高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得交际更加流畅、有效;同时,也可以利用模糊语言的弹性,避免把话说的太绝对而造成被动局面,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例如:
Please come to my house at your convenience,(此句如使用精确表达,语气会太过强硬,不够礼貌)
My mother is either in the kitchen or the study right now,(在不确定的前提下,若主观确定一个地点,很有可能会违背质的原则)
His illness is not quite serious,and he may get better in a couple of days,(quite和a couple of等模糊词语的运用既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医生也不必因说话太绝对而担不必要的责任)
2.使语言表达委婉、得体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对外交往,人们的礼貌语言中总有大量的模糊语言,如表示建议、请求、拒绝、恭维的各种礼貌表达以及委婉语。模糊语言一方面可以回避或者掩饰一些敏感的或令人不快的话题,另一方面也使得言语更加含蓄,得体。例如:
I really like to go with you,but I have some work to do,maybe some other day.
To some extent,I agree with you.
第一句话中说话人委婉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又没明确讲明下次见面时间,既顾全了对方感受,又避免做出承诺;第二句的“to some extent”也很间接表明了自己的不赞同之意,说话礼貌、得体,比起直接说“Sorry,I cant agree with you.”要委婉得多,减少冲突的可能。
3.体现语言的幽默性与创造性
特定情况下,语音、词汇、语句层面的模糊性结合修辞手法,可以产生幽默的效果;此外,由同音异义词的谐音等模糊性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常用于广告用语中。例如:
Customer:Do you serve crabs here?
Waiter:Sure,sit down,We serve everyone here.
本来顾客只是想问饭店里有没有crab,即螃蟹,而侍应生却巧妙地将其“误解”为:爱生气的人,令人莞尔。
再如:Sofa-So-good,(沙发广告)
Ask for More.(摩尔牌香烟)
以上两句广告语中,广告制作者巧妙地使用了“sofa”与“so far”的谐音,灵活套用了“so far so good”这一短语,简单明了,给人印象深刻;而More这一品牌用在ask for more这一短语中具有双关的含义:吸烟就吸摩尔烟;摩尔香烟,意犹未尽。这两者对于语言模糊的应用使其成为成功的广告案例。
高职口语课堂中如能穿插对模糊语言语用价值的灌输,则有助于学生模糊交际能力的培养,即识别别人使用模糊语言的策略意图的能力及策略地运用模糊语言来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能力,从而能使其在口语交际中更加灵活得体。
四、教师课堂教学与评估中的模糊思维
1.模糊教学法流派,合理借鉴各种教学思想
外语教学有着悠久历史,进入17、18世纪以来英语、德语、法语等现代语言作为外语逐渐进入学校课程,随之便产生了一系列的外语教学法流派: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自然法等。各种教学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能简单认为一种方法就优于其他方法。教师应模糊各个教学方法之间的界限,吸收借鉴各自的长处与优点,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切忌对眼花缭乱的教学法盲目跟风或一概拒绝。在外语教学中只有把感性和理性、实践和认知、能力和知识、自然学习与正规学习统一结合的教学途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最佳教学法。
2.模糊思维指导师生交际,创造轻松氛围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基础差,功底薄,起点底”现象。口语课上学生往往比较紧张,生怕说错,不敢说,此时教师应适当使用模糊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一方面,模糊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含蓄性、委婉性、暗示性及灵活性,课堂教学用语中老师应注意对模糊用语语用功能的示范作用。如老师布置任务时说:I will give you about 5 minutes to discuss the topic.这样会留有时间余地;又如,批评及纠正错误时用模糊词可顾及学生颜面,如:Most of the students behaved well in this dictation,oray some of yours leave a lot to be desired:1 would suggest that you practice more after class等模糊表达较委婉,使师生交际更加轻松、礼貌、得体。另外,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教师要敢于适度“模糊”,容忍其错误,鼓励其开口说,大胆说。对于明显违反交际原则的不得体的典型错误,也要照顾学生自尊心,采取事后个别纠正或者集体讲评这种模糊对象的方法给以更正。
3.模糊教学评价,科学客观进行评判
很多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估采取百分制,这实际上是用精确化的方法来表达不精确的东西。对于口语水平这种主观性比较强的技能评估,可以适当进行改革,采取区间分布法,如A、B、C、D四个等级,这样老师在打分中能全面权衡,使学生学业成绩更加切合实际,学生也不必为几分的差距而锱铢必较。此外,期末考试不应作为学生口语水平的唯一标准,还应结合其平时课堂的表现、参与积极性、表达合理度等方面综合考察,以看似模糊的方法得出比较全面、接近准确的评判结果。
五、结语
言语的表达效率、准确性和灵活性离不开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言增强了语言的柔性和张力,合理利用语言模糊性不仅能使言语表达更为自然、得体,更能表情达意。将模糊理论应用到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模糊的创造性作用,避免不必要的不确定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敢说,而且会说;不仅说的对,而且得体、风趣,做个会说话的人,这无疑对口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