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公务员职业倦怠
2013-04-29王蕴欢
王蕴欢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组织变革的加快,职业倦怠问题逐步蔓延到各个行业。据调查,政府部门公务员是职业倦怠比例较高的职业。公务员担负着决策、执行、协调和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职责,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职业倦怠的出现必将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办法,对于提高政府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3-0013-03
近年来,我国的“公务员热”居高不下。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成为中国青年才俊越来越趋之若鹜的香饽饽。而在外部认同度快速提升的情况下,公务员自身的认同度却因为路径依赖和发展模式单一而快速下降,因而对从事的职业与本职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倦怠感与消极情绪,如身心疲惫、悲观失望、多疑易怒、心情压抑等。公务员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职业群体,从事着公共管理的决策和执行,是国家经济社会各项行政事务的直接管理者,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果无法正确处理好矛盾及时化解压力,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职责的履行及政府的效能,应引起全社会和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及现状表现
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此概念由美国学者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并将此命名为“职业枯竭”。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内涵
“在我国,公务员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党政机关、人大机关、审判和检察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指由于长期感受来自工作的压力而不能及时缓解而产生的一组负性的综合症状,表现为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经济快速增长,整个社会改革力度加大,对政府等公共部门的要求也增多,再加上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普遍加快,公务员极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状况。公务员由于本身的特殊性,替人民掌握社会资源,执行行政职权,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性”的特点。所以,公务员要对自身的能力和期望有明确的认识,关心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以最好的状态来面对每天的工作。
(二)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表现
1.公务员情绪低落,健康问题凸显
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已经成为公务员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不断的工作压力下,加上工作环境的不确定、不可控、突发事件等,必然对工作产生无从把握之感,心生倦怠。在选拔提任公务员的过程中,组织人事部门更多地注意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硬件标准,却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因素,一些公务员心理素质欠佳。由于没有及时调整好情绪面对繁琐的工作,很多公务员会处在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久而久之,很容易会表现出疲惫不堪、烦躁、易怒等情绪,严重者对公务员本身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如出现失眠、抑郁、身体健康出现状况等问题。
2.公务员人际交往淡漠,对人和事物持消极态度
人际交往淡漠是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维度。通常处在职业倦怠的公务员,对和工作有关的人和事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工作过程中,人际关系淡漠,刻意和周围同事保持距离,对人际交往失去了信心。在我国,由于“官场文化”的特殊性,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利益集团更是猖獗。“官场文化”使得公务员对组织缺乏信任,升职、加薪往往靠的是裙带关系,组织公平性缺失。社会是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个体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份子,在工作中紧张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到个人的社会生活。工作态度消极,对工作漠不关心,责任感淡漠,甚至谣言四起,恶意中伤不断,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绩效。
3.公务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怠惰
在我国政府机关中,有不少公务员在上班时间打牌、聊天、炒股、打游戏,对工作漠不关心,能拖就拖,甚至置之不理。这是一些公务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的表现之一。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职责,但是现在却出现不少公务员自高自大,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人民的事务毫不关心,冷漠对待。对于执行性公务员来说,虽然手中没有多少权力,但是正是他们这一群体是直接面对社会群众,他们的行为做法代表了某种政府形象,办事拖沓甚至百般刁难会直接导致社会上的民众对政府产生排斥。办事不积极,总是很被动的完成工作,不想承担责任,负面、消极情绪增加,对工作失去认同感,致使工作效率降低。
4.公务员工作意义上的成就感低
在我国,大部分公务员都是处在公务员系统这个金字塔的底端,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多以执行性事务为主,听从上级的指挥,服从上级的指令,自主创造性差。日复一日的重复同一个任务,容易使公务员产生厌倦情绪,成就感降低。我国公务员的晋升渠道有限,公务员激励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欠缺公平性,对公务员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相反,由于执行不到位以及本身制度欠缺完善,使公务员更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不管以前对工作多热情,也会使得公务员在碌碌无为的职业生涯中迷失自我,丧失工作积极性。
二、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压力大空间小
1.工作压力大
职业倦怠,或多或少跟工作压力有关:工作太安逸了,驾轻就熟了,没啥挑战了,产生职业倦怠;工作太忙碌了,每天弦都绷得紧紧的,要应付不同的人和事,精神高度紧张,难以抗拒又难以逃脱,同样产生职业倦怠。公务员工作注重程序性、原则性,相对企业来说,工作灵活性差,这对于那些成就动机很强的人来说,在这个磨合的过程中,逐渐消磨掉了对这个职业的所有好感,就会感到很无聊,工作起来很痛苦,便造成工作倦怠。
2.提升空间小
当在某个工作岗位呆的时间长而看不到任何提升希望,工作成果无从表现,工作成绩因职业提升空间太小而无法得到相应回报时,便极易导致工作动力缺乏,于是在工作上就没有了热情和主动,表现出工作消极,对工作拖沓应付。面对如何向上发展的问题是所有公务员都必须直面的现实。长期以来形成的“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的思维定式,对公务员形成了一种巨大压力,时时刻刻都在发挥着自己的“威力”。这种一元化的发展途径,就成了公务员倦怠的重要“病原体”。
(二)付出多回报少
1.物质条件不够好
物质保障是人最基础的需求,一个人只有保证最基础的待遇水平和物质条件,才能尽可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收入水平不能保证基本的消费水平,物质条件差,人们就难将心思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在研究中,专家发现省直机关公务员倦怠程度明显低于市、县、乡级公务员,而且越到基层倦怠程度越高。基层工作具体、琐碎,需要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也很多,极易引起倦怠;另外基层公务员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面临较强的压力,这也容易加深倦怠程度。
2.贡献与收入不对等
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和市场经济规律,劳动者的收入应与其贡献程度成正比。如果投入大而产出小,便找不到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很容易导致工作热情逐渐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由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人们的心理适应带来了严峻考验,各种制度尚不够完善,分配不公问题还相当程度地存在,个别投机钻营者的大红大紫、大款的财大气粗与公务员的清苦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了公务员心理失衡。
(三)期望高认同低
1.社会寄予公务员的期望值较高
公务员是国家行政事务的直接管理者,是政府职能得以实现的直接力量,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社会公众一直寄予其很高的期望:清正廉洁、奉公守法、求真务实、科学创新、沉着干练、勤政爱民等是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公务员被赋予高期望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层层监督,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必须严格约束自身言行,以赢得公众基本信任。社会的高期望增加了公务员的心理压力,使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成就感和归属感不足
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价值得到体现,直接关系到他能动性的发挥。当一个人无法通过努力来获得收益最大化时,他们就会尽量少的付出以取得相对收益最大化。这样,在不经意间,成就感和归属感便逐渐降低,倦怠随之产生。公务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缺少工作激励,也与职业倦怠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对政府直属机关的公务员来说,不像企业评价员工那样简单,很难用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一个人的工作,这在无形中造成公务员成就感低落。
三、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缓解心理压力,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一方面要靠领导与同事的关心关爱,另一方面需要个体进行自身的心理调适。而作为公务员个体,更应主动适应职业要求,保持健康心理状态,调适各种心理问题,排除压力,应对繁杂工作的挑战。
(一)体现关心关爱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需要群体的温暖,身在单位或部门,个人需要领导的关爱与同事间的帮助与关心。领导的作用不容小觑,如果领导自己是一个非常富有激情的人,说话极富感染力,定期给员工设定目标,每次目标完成就和大家一起庆祝,那么跟着这样的领导工作,每天都能找到兴奋点。
被关怀,是每个人内在的特殊动机和需求,有时最能打动人的并不是金钱,而是人文关怀。领导者只有充分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实施人文关怀,如人性化管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开展工作以外的活动、关心下属的个人生活、关注其压力状况等,才能调动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最大的能力。
(二)自身心理调适
自身心理调适是从个体自身的因素出发,旨在改变个体的归因方式,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从而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技巧。
一是要理清自己的压力来源,平衡工作和生活,并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影响多数人利益的,哪些又是次要的。只有分清主次,才知道自己该怎样对待手头的工作,做到不带生活上的情绪到工作上来,也不会让工作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二是要调整好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很多人来说,有为才有位,拼命工作是为了有更好的职位、更多的收入、更高的地位。而在公务员这一队伍中,是万万急不得的,急于求成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加重了自身的懈怠情绪。在这些时候,我们不如暂时将手头的工作节奏放慢,来体验生命中最基本的一些需要,如跟家人沟通、发展业余爱好等,从中领会生活与工作协调的美好。
三是要避免个人主义。现在很多人认为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而实际情况是,与同事沟通不好,往往会影响工作流程。公务员是政府部门的一个强大群体,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团结协作尤其不可少。
四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任何职业都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在工作之余,我们可以结伴组织活动锻炼身体,这样既能互相了解,利于合作,又能增强团体的感情,有益身心健康。如此,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公务员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公务员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影响政府效能和公众形象,乃至改革的成败及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只有全社会积极关注、公务员自身不断努力、政府部门不断推进管理改革、社会环境协同支持,才能有效预防职业倦怠,提升公务员职业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