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对职业能力发展和培养的研究

2013-04-29付磊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校企合作研究

付磊

【摘要】要实现校企双方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认知契合,要清楚校企双方的契合切入点,即关注职业能力的职业化特征,从社会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两方面实现契合。高校对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存在错位,这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的误区,高等院校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明确影响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因素,在高校和企业对职业能力影响因素施加影响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关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实践,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能力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39-01

一、职业能力发展和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受到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包括四个方面:先天性素质因素,家庭因素,高校因素和企业因素。这四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职业能力各个构成要素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和高校施加影响,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1.先天性素质因素对职业能力的影响。作为能力基本构成要素的先天性素质因素,是指人所具有的先天生理解剖的特征,带有与生俱来的性质,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先天性素质因素是家庭因素,高校因素和企业因素发挥其影响作用的基础,缺乏优良的先天性因素,职业能力很难得到充分发展。

2.家庭因素对职业能力的影响。考虑到具体国情,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对职业能力的发展作用不可忽视。父母的职业,学历,价值观等因素在职业兴趣和专业选择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父母对其专业工作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尤其在中国式家庭里,子承父业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父母作为家庭的权威成为子女最早观察模仿的角色,整个家庭氛围围绕着父母工作的变迁,对子女职业生涯产生巨大的影响,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逐渐形成。第二方面,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两者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不同,为其在认知上提供不同的方法,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高校因素对职业能力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对职业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从高校视角下对职业能力构成要素的值得深刻思考的地方。高校对于先天性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控制程度很低,只有从自身角度出发,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更好地迎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第一,专业教师始终是影响在校生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的客观因素。首先,在校生专业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大学教师的传授和讲解;其次,专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深入企业情境中,能够真切感受到本专业的用人要求和现状,通过调整课堂授课和个人交流,为在校生的职业行为发展方向提出期望和价值指引,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在校生对职业能力专业性的认知。

第二,中国高校针对具体行业设置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设置完全由高校制定。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应企业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企业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均有话语权,促进了职业能力的发展。

第三,浓厚的学术氛围,学习风气和校园文化构成了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高校环境,潜移默化中对在校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高校应当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地位,向综合性科研型方向发展。

4.企业实践因素对职业能力的影响。进入工作情境和企业实践是培养企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和途径,大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专业工作中,将其转化为职业能力。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达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二、校企对职业能力职业化影响分析

不同专业对职业能力关注点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在就业前后对职业能力因子的自我评价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在校生认为自身的专业能力较强,能够满足企业的人力需求,但是企业从业人员经过一段时间工作的洗礼,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工作的要求,对专业能力评分较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校企双方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职业化特征关注的缺失,在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美国的立法保障和澳大利亚的职业能力外包计划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下文从高校和企业两个角度进行详细论述。

1.高校应该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英国现代学徒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课程上的相关设置,包括总体的专业结构分布和具体开设课程的设置,以课程的实用性作为课程设置的参考依据。基于高校视角,应该在保持我国高等院校特色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师资配置。

2.企业应该完善相应的测评和培训机制,澳大利亚的职业能力培训外包计划为企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其主要做法是将某项职业能力的培养委托给具体的具备相关培训资质的职业能力培训机构,减少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成本和时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企业视角,伴随中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机制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也就是说,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否具备专业性的职业能力,具备的职业能力达到的程度,企业缺乏相应的测评机制和后续培养机制。

3.基于校企视角的职业能力契合分析,美国对国民职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法制化管理范畴,设立专门的国家委员会直接负责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工作,出台国家职业标准制度。该制度以国家法律为保障,通过国家专门机构的宏观调控,由其设立的5个自主联合体进行具体的实施评价工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高校和企业作为两大社会主体,受政府的监管和监督,但是没有统一的关于职业能力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也就是说,高校和企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来指导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企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练兵场,是大学毕业生发展专业能力,成为专家的必经阶段。通过企业的具体工作任务,在其工作岗位上整合知识和经验,积极提高其职业能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尤其是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够快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企业在高端人才的培养是被动的,缺乏相应的内部培训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应该建立专业岗位定制化培训体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企业地位的提高来获得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庞世俊.美、英、德、澳四国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2]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J].职教论坛,2011(7)

[3]孟华峰.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4]杨敏.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校企合作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