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效率
2013-04-29赵淑峰
赵淑峰
摘 要: 现在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已很少阅读,他们整日浸泡在教科书与题海之中,学习与考试的重压使他们难以体验到读书的乐趣,逐渐失去读书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还在阅读,也是一种盲目阅读。他们不会辨别图书,缺乏科学的读书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 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 个性特点 个性化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完成相应的任务,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而逐步形成的。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影响到学生在校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习惯和意志品质培养的塑形阶段,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中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阅读时间不够,自觉阅读性差,毫无阅读兴趣的任务性阅读,这些都直接影响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为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大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始环节,或设计优美而具有吸引力的导语,或讲述精彩的故事,或设置必要的悬念,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阅读课文,发挥想象力。阅读的过程是心灵情感和精神素质涵养的过程,阅读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心灵自由和蕴藉的情感交流,每次阅读行为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升华,对人生的思索,对命运的拷问。它把自由的心灵带到遥远的地方,让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化的扩张。美国文艺批评家霍兰德认为:阅读是一种个性的再创造。新课程改革意识到当前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把阅读的乐趣重新还给学生。要使阅读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教师就要不断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变革创新,使师生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和谐的关系。
二、立足语文教材,体验文本角色
语文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材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文本。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中心,让学生充分进入教材内容情境去阅读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就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在有感情的阅读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表演文中的角色,从而体会角色所处的环境,用角色的心感受,用角色的眼睛观察,用角色的耳朵倾听,将静态的文本内容动态地展现出来,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的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都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就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就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就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就鼓励他表现自我……如果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就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四、注重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积累与借鉴
有时改学生习作,会感到学生的词汇贫乏,语言空洞。学生不会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眼前闪烁的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积累、借鉴作家的语言和写作技巧。引导积累,即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记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做好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使其逐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五、尊重个性特征,让学生读有所获
我们面对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意思了;有的学生则能读完文本后提取相关信息,有效感知文本;有的学生能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赏析评价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或思想。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取舍,合理安排。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不知从何读起,我们要指导其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及整体感知的同学,则要求其进行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学生,则引导他们进行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无论对哪个层面的学生,老师都要对其个性化的阅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常识,抓住他们的进步予以肯定性激励,让他们在老师的肯定中体验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六、鼓励个体化、多元化的文本解读
阅读是一种对话。只有把阅读当做是一种对话,我们才会不迷信权威,不禁锢学生的灵性,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允许其有怀疑、有反对。台湾作家三毛就说她读了四十遍《红楼梦》等于读了四十部巨著,更何况我们是各自完全独立的个体。其实,任何文章的解读都可以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大至文章主旨,小至一个字,应当鼓励学生作多种解释而不能用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理解一下子就把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提高语文阅读课教学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需要广大语文老师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只要我们坚持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堂效率就一定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