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安全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
2013-04-29谢艳芳
谢艳芳
【摘要】研究在对家长、教师、幼儿进行前期测查工作,收集了大量实验前测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顺应幼儿认知发展及生活经验积累的特点,加强幼儿对自身和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和保护技能”的具体实施思路。从幼儿认识自身特点出发,利用收集选编的幼儿自我保护教育教材,创编故事、情景活动、儿歌、配置插图,制作的各种标识、道具、玩具,通过开展情境模拟和游戏等各种主题活动,让幼儿知道身体每一部位的重要性,提高保护自己的意识,学会在幼儿园环境中保护自己,并逐步延伸到在社会环境中学会自我保护。结果显示,自我安全保护教育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幼儿 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97-02
1.培养幼儿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实施方法
1.1创设有利于幼儿形成自我保护意识的环境
创设实验物质环境,建立健全幼儿安全规章制度,教师安全职责工作规范,为实验提供保证,形成一种氛围。
1.1.1建立健全幼儿安全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等,以提高教师、家长安全责任意识。
1.1.2园内设置安全标识,警示语。每月坚持检查幼儿园园舍、水电、大型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器械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1.3各班级根据活动的设置创设主题墙。让环境与教育活动互动,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1.1.4幼儿园的宣传栏坚持每周一期图文并茂的幼儿安全知识宣传,它是孩子们展示体能锻炼和安全自护主题活动的形象窗口,也是培训提高孩子、教师、家长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1.2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生存、安全自护教育
幼儿生命教育不只是对幼儿身体的保护,教给他们保健知识,避免他们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幸福,欣赏、悦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他们成为热爱生活的幸福之人奠定基础。安全教育也不单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积极的安全应对能力。
1.2.1在一日活动中贯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1.2.2在主题活动中融入安全自护意识教育
根据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课题组设计了有关的主题活动:一、认识自我(明亮的眼睛、会动的骨骼、洁白的牙齿等);二、幼儿园生活环境中的自护教育(道伟为什么会受伤?有趣的标志、开开心心玩游戏等);三、意外中的自护教育(雷雨天怎么办;烫伤、烧伤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发洪水时怎么办;发生地震的时候;药物不能乱吃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1.2.3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安全自护意识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不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盲人摸物》、《找安全》等活动,让幼儿认识到眼睛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保护眼睛的意识。再比如游戏“着火了”,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比如若是身上着火可以就地打滚、或者脱掉外衣等,让幼儿在不断的观察、讨论、实践中,逐步丰富、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掌握关心、保护自己身体的常识,提高安全自护意识。
1.2.4在区域活动里渗透安全自护意识教育
区域活动是一项能够让幼儿主动活动,自由选择,相互交流,持续探索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我们结合安全教育活动,在阅读区投放了许多有关安全知识的图书和图片,让幼儿从书本中学到安全知识,并创设了活动区《医院》、《我是小小消防员》等区域。孩子们通过活动,不仅丰富了社会经验,还在认知、意识、动作和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1.2.5创设情境开展安全自护教育
幼儿对于偶然发生的,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的防范意识、自护能力均很薄弱。正因为其偶然性,幼儿缺乏应变能力,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经常组织情境表演活动,帮助幼儿认识迷路、中毒、起火、受伤等危险和困难,将可能遇到的困难、危险、意外融于情景表演之中,使幼儿在演练中体察真情实境,逐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1.2.6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安全自护教育
幼儿的安全防护教育无时无处不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大家都要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抓住幼儿学习和生活中蕴含着的诸多教育契机及时让幼儿谈谈感受和体验,如:班上陈道伟小朋友跑着去拿玩具时,碰到桌角,缝了针。我们抓住这件事,马上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因为发生在生活周围的意外事故的主角是幼儿熟习的同伴时,幼儿则比较容易加深对意外事故后果的了解,这时开展教育十分有利于以此为戒。
1.2.7开展幼儿危险尝试体验活动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并没有对危险的警觉性。大人们也总是习惯了跟在孩子们的背后提醒他们去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却总也收不到理想效果,孩子们依旧我行我素,大人们依旧提心吊胆。其实大可不必,让孩子进行适度的危险尝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幼儿园的开水桶,一直是让老师放心不下的地方,有的小朋友就是喜欢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去碰碰它,许多危险就因此而产生。我和保育员协商好,她打开水时我就请孩子们观察,开水热气腾腾和翻滚的情形让他们大吃一惊,然后我接了一杯水让他们轻轻地碰一下杯子,他们尝到了“烫”的感觉,知道了开水的危险,就再也不去碰它了。与此同时我也教育孩子们知道如真的被烫着了怎么办,一举两得。适度的危险尝试,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度,并且要在大人的陪同下进行。幼儿建立了相应的条件反射,自我保护能力有所提高。
1.2.8家、园配合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活动
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中,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因此,我们开展了多次家长讲座活动,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像炉子、热水瓶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摔伤或碰伤后不能乱揉的知识及用手紧压伤口的止血能力;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孩子可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常识。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2006年6月课题组以问卷形式对家长、幼儿开展了后测工作,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后测结果及实验总结中发现,幼儿安全自护能力发展较好。95%的幼儿具有安全意识,89%的幼儿有自我保护意识,84%的幼儿认识常用安全标识和求救号码,100%的家长对幼儿园进行生存安全教育认为很有必要。98%的家长参加了生存安全教育系列讲座。98%的家长对实验效果表示满意。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引导幼儿对安全的认知,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
认知是行动的基础。幼儿只有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和危险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主动地避免危险,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安全自我保护教育中,首先必须加强幼儿的基本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幼儿对安全基本知识的认知。
2.2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是进行自我保护的关键
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形成,是以认知为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强化和深化的过程。因此,培训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必须在常规教育中不断地渗透,通过主题活动、游戏活动等各项活动不断地深化。
2.3直觉体验、情景类推,是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的手段
4-5、6岁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接感知的事物有更深的印象。幼儿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直觉体验、情景类推,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护的意义。
2.4家、园对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是提高幼儿安全自护的重要保障
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进行具体指导;另一方面,幼儿园中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也只有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能得到巩固。因此,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
3.今后的研究设想
3.1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发现幼儿知识与能力脱节的现象,即“知与行不统一”,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为此,对“知行统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3.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生命的态度以及生存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孩子能力的形成。另外,社会大环境的文明程度高低,社会道德规范、法纪意识的强弱也是孩子安全自护意识形成的因素。教师如何和家长经常沟通,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教育过程中孩子的知行脱节现象。
参考文献:
[1]顾荣芳.从理念到行为之理论篇:论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策略[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