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

2013-04-29高敏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意识思维教师

高敏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创新教育的进行和深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创新源于思维,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发展动力。在高职政治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

“创造性的教学并不在于直接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一切知识都会成为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真正的实效。”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创造动机和创造思维,并提供创造的可能目标和突破口,进而促进学生投身于创造性活动之中。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高需要培养和激发。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处在潜在而缺乏动态表现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关键。这个激发的过程不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揭示问题——产生新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传统的观念把教師的主导作用定位为书本知识的传播,课堂教学的组织。这就必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要求教学从重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教师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正如古人所言“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很注意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生保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努力培育适宜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创造思维的激活者,而不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开拓的、有适应性的、自觉的、思维活跃的自我尊重的个体。”只有当我们把学生当作能动、独立自主的人来看待,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他们发挥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坚持通过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学要求由“带着问题学”向“学出问题转变”,教学目标由“教师定向”向“学生定向”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向“自我体悟”转变,组织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把握教学中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察觉问题。这是让学生自读书并促其发现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发现是创造之源。新版的高中政治教材行文通俗,逻辑合理,并设有大量的活生生的材料,可读性很强。笔者从不放过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课题下编者精心编写的独具匠心的“导言”,使其明确兴趣化、问题化的学习目标,激发其求解“导言”中“设问”的兴趣、欲望,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阅读正文,使其了解其基本概念和一些浅层的问题;阅读小字内容和插图,促其捕捉、分析、处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思考材料说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更促使学生善思考、肯动脑,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索动力的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一般来说,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借助于课本中的材料和插图,经过思考都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提出或不敢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的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不仅需要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导问。“导问”,即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源于自己的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表明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外部,因此,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要优越于教师。实践证明:教学中,尝试“教师导教师问――教师导学生答;教师导学生问——教师导学生答;教师指导学生互导互答”等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展开,问题得以显露,学生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无形中得到提升。但必须面向全体,要像爱护幼苗那样去呵护学生的提问,哪怕学生的问题很幼稚,甚至是“奇谈怪论”,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萌发“创新”。

随后组织学生辩析问题。这是“辩”——“析”——“明”的过程。“真理越辩越明。”由于政治课内容的可辩性较强,学生认识角度和理解的深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笔者经常采用“讨论式”、“答辩式”、“互辩式”等方法进行教学,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答疑,甚至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过程中,注意及时引导、诱发、点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而展开。这种教学生动活泼,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自我辩析,自我体悟的能力。真正使学生信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占领阵地。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深层次地体现在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能动性上,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其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广阔性和灵活性也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最后,促进学生探求新问题。首先要在学生对现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可通过观点的延伸、拓展,教材知识点的适当整合,以及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引导和启迪学生探求新问题。其次,评价多元化,答案不唯一。事物是复杂的,社会是多元的,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让学生自主探求。如:教师结合“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大量地破坏环境、挖掘和使用资源而被自然界所惩罚”这一材料,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这一定义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审视、处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都给予肯定,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结果答案多样。这既能反映学生对这一问题不同深度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猜你喜欢

意识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