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之道

2013-04-29王黑铁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诗意历史专业

王黑铁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94-02

由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实的落差引起的屈尊感,还有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错位产生的失落感,再有教学压力与教学惰性的矛盾造成的倦怠感,许多中学历史教师很累很迷惘。然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朱永新)如何找到一条诗意的专业发展之道,是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

一、诗意憧憬:“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诗意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就是要对自己的教师身份、历史专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并把它当作自己的生活的本、生命的源。因为认同,教师会出自本能地守护着三尺讲坛,是对繁重工作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化解着;因为认同,教师发自内心地喜爱着少年学子,就算是对后进学生也能以欣赏的眼光研究着。

1.专业唤醒。卡耐基有言:“决定我们幸福与不幸,快乐与否的,不在于我们是谁,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有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想。”一个教师如果始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态,只为稻粱谋,只为名利愁,其专业发展肯定“沉睡不知归路”。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自我更新意识既是专业成长的起点,又是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动机理论,教师专业意识越强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就越高,职业生涯就越能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正如于丹所言:诗意是一种信仰,愿意相信诗意的人,诗意就浮尘在他生活的每一瞬间,用心就一定抓得住。

2.专业规划。有人说:“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位诗人。”马卡连柯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但是,不少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哪些阶段达到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等等问题,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划,在工作中一味听从领导安排,以完成教学任务、追逐教学成绩为终极目标,没有多少个人的追求,态度比较被动,一旦遭遇挫折或困难,往往牢骚满腹怨天尤人。逐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人是看不见水的。规划蕴涵着思想,蕴涵着价值,蕴涵着动力。那么,现在就静下心来,排除干扰,按照顺序,独立地仔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如何做?一旦有了明确的专业规划,教师的生活工作就会得到健全发展,职业生涯就会获得极致发展,就会向着幸福的人生坚实地迈进。

3.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唤醒和专业规划形成的内源力,也需要专业引领产生的外驱力。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升级”比以往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然而,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个人的单干,只会造成“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审美疲劳”;自我的表扬,只会造成“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手电筒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状态而树立不同的发展方向,确立分阶段分层次的动态标准,落实“最近发展区”,投身不同的共同体平台。通过与校内同事的携手,必然会有“同舟共济海让路”的酣畅淋漓,从而走出“高原”;通过与校外名师的对话,必然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从而突破“瓶颈”。这样的专业发展才会让教师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更多诗意的历练。

二、诗意耕耘:“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帕斯卡尔)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也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向着真、向着善、向着美,且行且吟,亦读亦思。一旦诗意植根于教师的职业生涯,那么,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多难,他都能以忘我的境界从容面对,痛并快乐着。

1.专业阅读。“我们只知道一门社会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恩格斯)知识性、广博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为“专+宽”:精而深的历史专业知识、新而实的教育教学知识、广而博的文化科学知识。“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苏霍姆林斯基)历史教师可以不是通才,但至少读过几本“硬书”;也可以不是全才,但至少要努力做个“杂家”。其他事情可以视为教师的负担,唯独读书不应该成为负担。阅读的广度决定知识的跨度,阅读的深度决定认知的力度,阅读的厚度决定教学的高度。教师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才能促进专业发展的科学化、艺术化、高效化。博览群书不仅是营养的汲取与智慧的灌溉,也是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涤荡。

2.专业实践。“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颗火星。”(苏霍姆林斯基)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战场,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谈专业发展就是镜中看花水里捞月,就算如诗如画,终是虚幻。一些教师形而上,无心教学,醉心风月小资、网购聊天,这样的诗意非但不美反而有害。专业发展不仅仅指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更主要的是指这一专业素质结构在实践中的体现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背景和宽广舞台,相辅相成教学相长的是,教师专业发展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和有力保证。我们看到,有些教师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气力开展“题海战术”和“盯人战术”,教学质量也很好。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聚焦课堂、推敲课堂、打磨课堂,才能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诗意。而一旦把这种诗意带入课堂,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一节课都是一次享受。

3.专业反思。“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历史的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汤因比)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从“经师”化蝶为“人师”的必由之路。只有那些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科学批判性思考,探求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进取者,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名师。多一点反思,就会多一点诗意。诗意的教师应该能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常之中看风景,不断实现“新陈代谢”和“自动更新”。教学中任意的亮点、疑点、难点、盲点或弱点,都值得通过随笔或案例的形式叙事、爬梳、思考、提升,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察微,让自己也让他人有所思、有所悟。“一场下在庭院里的雨,从前也落在迦太基。”(博尔赫斯)

三、诗意收获:“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留连重物华。”

教师如果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得到认可,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在各种荣誉评比中“出名”、在区域内造成一定的影响……他就会不断地被迸发出持久的热情。反之,大部分人就会失去专业发展的自觉,而习惯于平庸。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两极分化:优秀的越来越优秀、平庸的越来越平庸。

1.教学成绩。当应试教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时,一线的老师们都心知肚明:教学成绩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马虎的。实际上,教学跟其他社会事务一样,都需要成绩,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我们反对满堂灌、“背多分”,并不是说就不要考试,不要成绩。但成绩不等同于分数,这一点也是要特别强调的。其次,教学成绩的取得,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身心健康为代价,而是向课堂要效率和效益。“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叶澜)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越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会相应“水涨船高”。再次,对于教学质量还应有一颗平常心。左宗棠“不贪近功,不求速效”,据此而收复新疆,名垂青史。中学历史教学同样如此,抓教学成绩并没有那么“压力山大”,并没有那么痛苦和恐怖。

2.公开教学。“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开课比赛课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费尽心思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这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在路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属性。正因为始终“在路上”,我们就不能心浮气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搞“速决战”,而只能沉下心来,作“持久战”的准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未尝不可。

3.科学研究。“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史必藉文而传,良史莫不工文。”(章学诚)写作既是治史修史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史学史的基本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深度思维和继续教育。如果我们对于工作中的计划总结、教案学案、试卷分析、资料汇编、学生评语等等不是咬牙切齿敷衍了事,而是满心欢喜倾注心血,那么,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必将别开生面。教师一旦把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形成文字,连缀成篇,诉于日记,载于博客,发于报刊,其职业的幸福、专业的尊严、生命的激情也就触手可及了。随着写作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尝试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甚至出书。一个勤于写作善于写作的教师必能从机械重复单调乏味中解脱出来,向着科研型学术型专家型的名师慢慢地接近。“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至于完美。”(泰戈尔)

中学历史教师只要满怀诗意的憧憬,行进诗意的大道,收获诗意的成果,就必然能像荷尔德林所言:“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诗意的历史天空让我们自由翱翔;诗意的教学舞台让我们尽情挥洒;诗意的发展道路让我们幸福徜徉。

猜你喜欢

诗意历史专业
诗意地栖居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冬日浪漫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被耽搁的诗意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