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13-04-29丽扎·阿亚提别克
丽扎·阿亚提别克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绿色化学教学、我国丰富的化学资源和我国化学的伟大成就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内容。
【关键词】高中化学 德育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68-02
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化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部分,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德育教育的题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德育,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加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既教书又育人,这是德育赋予化学教学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见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所涉及到药品及有毒或有害物质,特别是有毒气体直接危害师生的健康等,因此在实验中老师强调学生应尽量减少对人及环境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解决环境问题从化学教学入手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环境问题是一个倍受注目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环境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问题均与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化学家们面临着新的挑战——绿色化学。在1996年,美国就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希望通过这一奖项来表彰在绿色化学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工生产,实现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和长久发展。
(一)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征比较明显,指的是在化工生产中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高效利用各种能源,实现原料的无毒、无害化,同时进行绿色反应,实现生产过程中有害排放物的减少,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通过绿色化工生产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实现对工厂周边的空气环境等的保护。
(二)化学实验绿色化主要途径
(1)开发绿色实验。在绿色实验室中可以通过H2O2来分解制O2,而不是采用传统的KClO3分解法,这样就实现了原料的绿色化,同时保证了反应过程的绿色化。
(2)防止实验过程中尾气、废物等环境的污染。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危害性气体,那么就必须进行尾气吸收,以此来消除尾气对人体或是环境的伤害等。同时对那些实验产物也应该进行“废物利用”,提供其利用率,实现其再利用和再循环等。
(3)尽量减少在实验过程中的试剂用量,尽量进行小型或是微型实验。以此来节约实验成本,但是也必须保证不影响实验效果,这是一个基础或是前提条件。
(4)对于一些实验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或是进行观看实验录像等办法来实现,如实验危险性较高,或是实验的反映条件较为苛刻,试剂价格相对昂贵等实验均可如此。
(5)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相应的废物要妥善处置,以此来防止对环境或是空气以及人体的污染以及危害。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丰富的化学资源
不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山区、平原,我国都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我国的有色金属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其中14种主要有色金属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钨矿储量相当于国外总储量的四倍。稀士元素储量居世界第一。铁的世界储量为2260亿吨,而我国已查明的储量为400亿吨;我国矿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这些丰富的化学资源为我国工业发展、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我国化学的伟大成就
我国在化学方面古代曾有过许多发明创造。公元前我们的祖先制造了粗纹棕色陶器;在夏代已能铸铜、酿造米酒;春秋时期已有生铁冶炼、制浆技术,会利用皂角洗衣等。古代的水法炼铜技术是近代“湿法冶金”的起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化学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
(1)联合制碱法又称为侯氏制碱法 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在1942年创造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该制碱法比比利时的索尔维制碱法更先进,更环保,成本更低。
(2)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5年6月,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共同协作,在世界上笫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凭这一成果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完全够格的,可是有权颁奖的那些人却借“沒有首席科学家”的原因。
(3)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时,就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从小就学习刻苦,留美获得了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归祖国,并建起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而在“七七事变”后,其所在的天津也沦陷了,侯德榜拒绝了日本鬼子的威逼,不与其进行合作办厂。之后他率众入川并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下建设新工厂。通过侯德榜等人的努力最终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这也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此外,在学习“王水”时,我讲述了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的故事。在二战时期,他被迫离开祖国,但是他一心向往着祖国,并立志回国。他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之中,并隐藏起来,这样纳粹分子在其家中没有寻找到溶于王水的奖章。等待二战结束后,玻尔从溶液中进行了还原提取,用金子重新铸成了那枚更加灿烂夺目的诺贝尔奖章,因为这枚奖章中凝聚了玻尔对国家的深沉的爱和尊重。而在学习“氧族元素”时,我还为学生讲了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她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而将其发现的元素最终命名为“钋”等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感人事迹,为学生讲解来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等。
参考文献:
[1]高北林,谭丕亨.绿色化学浅说[ J ],山东化工. 1999(2)
[2]黄志春.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广西教育B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