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花溪小康新形象
2013-04-29中共花溪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中共花溪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贵州省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了“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贵阳市花溪区近年来建设小康社会实际,现将花溪区在开展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研分析如下:
一、花溪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工作初有成效
1.加大结构调整,在提速绿色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生态都市农业发展。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贵州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完成“三环线”内种植结构调整20044亩。建立“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推进“花溪农产品”产业化进程。二是加快乡村旅游配套,继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设施。继续巩固摆贡寨、陇头寨等观光农业,继续打造一批特色村庄、风景村寨,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地标。三是巩固提升黔陶万亩香葱、青岩万亩黄瓜豇豆、麦坪万亩经果林、党武湖潮万亩辣椒、湖潮万亩蔬菜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示范基地。四是完善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布局,编制、策划和论证一批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2012年已完成高坡乡、马铃乡两个贫困乡的“减贫摘帽”,使区内贫困人口越过贫困线。
加快生态新型工业发展。2012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亿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基本完成15亿元:产业园区产业投资基本完成30亿元,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如中意食品厂等。
加快现代服务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启动实施天河潭、青岩古镇5A创建申报工作。实现了旅游接待人数1850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122亿元。二是加快发展物流业。以改貌片区物流、西站片区物流、石板片区物流为载体,加快谋划、引进和规划建设无水港,推进花溪国际商贸物流园、西南粮油加工及仓储物流配套园区建设。三是初步加强了与惠水、平坝、龙里、长顺等南部重点城镇的区域战略合作,构建大区域、大商贸、大物流体系。四是2012年初步启动了明秀宾馆四星级酒店、合作银行五星级酒店、洛平水库片区五星级酒店建设的实施计划与投资。
2.推进城乡统筹,在宜居城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生态新城建设。一是加快大学新城规划建设。打造集聚30万人的大学新城。二是加快青岩新城规划建设。重点依托青岩古镇5A级旅游区创建、青岩堡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辐射青岩、黔陶、高坡和马铃等区域,打造集聚10万人的青岩新城。三是加快孟关新城规划建设。重点依托碧桂园城市综合体、小孟工业园、汽贸城、改貌货运场、杨眉生态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打造集聚10万人的孟关新城。四是加快天河潭新城规划建设。依托天河潭5A级景区创建、贵阳金石产业园、花溪农产品物流园、羊艾食品工业园、西南粮油加工及仓储物流园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打造集聚20万人的天河潭新城。五是加快十里河滩新城规划建设。全面建设好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花溪国际商贸物流园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打造集聚30万人的十里河滩新城。
加大城乡建设投资。一是加快贵州花溪大学城内几大高校主体工程以及路网等基础设施、贵大改扩建工程、贵阳金石产业园、贵阳国际汽车贸易城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大力推进贵阳客运南站、党湖路、贵惠高速公路花溪段、南部自来水厂、南部污水处理厂、花溪农产品物流园二期等项目的工作进度,在2012年4月份前已开工建设。三是推进田园南路、花石线等交通项目,洛平水库片区综合开发、奶牛场片区综合开发、新区以南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四是初步抓紧收集、筛选、包装、储备重点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确保了投资梯次跟进。‘五是已完善投融资机制,形成自主经营、自筹还贷、自负盈亏、高效运作的现代投融资机制。六是深入开展和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推进了农村土地登记信息化。为集约和节约用地,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用。
加强城市常态管理。继续巩固“三创一办”工作成果,将创建工作常态化。
抓好城乡统筹发展。在2011年基础上继续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共享公共产品投入及建设。2012年建成通村油路25.1公里。
3.加强生态保护。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加大生态治理。2012年,我们已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贵州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全省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规划的机遇,积极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的发展方式。大力实施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贵阳生态屏障。二是加快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有序启动了栗木水库、翁岗水库、红岩水库的规划建设,加快了小山塘、小水库、小水窖建设。三是加强城乡环境整治,落实水源保护和治理,进一步完善了花溪城镇污水设施工程,强力推进我区矿山麦坪、久安、燕楼等乡镇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发展低碳经济。以燕搂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大学科技创业园为平台,加快了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的工作。
4.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在提升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突破
发展教育事业。一是加强与区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开发合作,2012年完成贵州花溪大学城一期和贵州大学扩建工程一期建设。二是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建或改扩建高中1所,新建农村寄宿制初中4所。2012年完成清华中学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扩大清华中学办学规模。
发展文化产业。一是依托贵州花溪大学城,支持发展文化创意、广告宣传、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初步完善了产业政策体系。二是依托青岩古镇文化、“状元文化”,挖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推行文化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完善文化配套。加快建设花溪艺术中心,建成花溪区档案馆新馆,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的工作。启动区文化馆、图书馆新馆、花溪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建设湖潮、党武两个乡镇农民健身体育工程,建设8个村级农体工程,建设8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5.注重民生改善,在构建幸福花溪上实现新突破
加大城乡就业扶持。2012年我区完成50%的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有1人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城镇新增就业3590人。
加强卫生计生工作。建成区人民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并投入使用,积极开展区中医院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工作,抓好区卫生监督局办公楼建设和41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完成区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3个乡级计生服务站及11个村级计生服务室改扩建工程。规划了建设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人口文化生态园。
加强社会保障力度。2012年实现了养老保险扩面2035人,医疗保险扩面1485人,失业保险扩面1485人,工伤保险扩面1485人,生育保险扩面1485人,居民医疗扩面4600人。新增敬老院1所。
建设安居工程。2012年加快推进了林东矿业集团蔡;中煤矿棚户区、花溪机械厂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000套、11万平方米的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安置点建设。
打造和谐花溪。2012年实施了幸福花溪创建工程,举办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普法活动,纵深推进“平安花溪”创建活动,加大“两抢一盗”专项打击力度,使全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进一步细化抓落实,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6.打造阳光政府,在加强政府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建设学习型政府。加强对政府及工作部门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与先进区县市学习交流,努力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二是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提高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建设效能型政府。健全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大力转变会风文风,进一步提高政府运行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四是建设诚信型政府。开展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建立健全诚信建设的制度规范,保证诚信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五是建设廉洁型政府。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二、存在的困难
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综合竞争力不强,与其他条件较好的区、市、县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园区发展才刚刚起步,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基础设施不完善、用地指标趋紧等因素制约,深化建设的难度加大:三是缺乏稳定的骨干税源,财政增收的后劲不足,改善民生、支持发展的能力不强:四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五是社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亟须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六是部分干部的观念、视野、能力和作风还不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的打算
1.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个主基调,落实“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围绕“大宣传、大推介、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总抓手,推进三次产业提速增效,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注重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奋力创先争优、增比、进位、突破,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花溪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生态之城、旅游之城、知识之城、宜居之城”,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15年与全市各区(县、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发展目标。今后五到十年,花溪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应在区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中,不断充实完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化,以实现城镇化和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抓好各项工作。按照“十二五”总体目标:全区力争四年、确保五年,实现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突破160亿元,财政总收入翻一番、突破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980亿元:基础设施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基本适应“十三五”、“十四五”更大发展的需要。
(执笔:赵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