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人故乡”大南山苗寨
2013-04-29郭敏
郭敏
在毕节大南山深处,有一个被称为“苗人故乡”的苗寨,那里林木扶疏,风光如画。虽历经千年风雨,却始终保持着引人入胜的魅力。
大南山自古为川滇要冲,如今蜿蜒的川滇公路擦身而过。这里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山高坡缓,溪流汩汩,200多户苗族人家,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自从“全国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研究会”确定此地为“苗语川滇黔方言标准音点”之后,这个身居大南山一隅的苗寨就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
据史料介绍,三苗是苗族中力量最强的一支。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今生活在东南亚及南北美洲地域的苗人,其语言、祭祀、习俗等,绝大部分均属于川滇黔苗族支系,因此这里被海内外许多苗族同胞称为现代世界苗人的故乡。
仲春时节,苍茫的黔北高原无处不传递着春天的讯息,大南山苗寨更是一片诗情画意。有繁英满枝的雪白梨花静静地守护,有缀满琥珀色新叶的水白杨树迎风吟唱。我们来到时,寨子一片宁静,几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羞怯地望着我们,不时露出清纯的笑靥。
进入寨子,只见与古老的院墙相隔不远,有一道做工精细、极具民族特色的铁艺栏杆装饰,看上去是用白油漆仔细刷过的。那栩栩如生的鸟兽花草图案,勾勒出了欢乐祥和的家园景象,让淳朴的民居增色不少,真是一个爱美的民族。
此时,迎面走来一位中年妇女,她上身穿窄袖、大领的白色对襟短衣,下身着黑色百褶裙,腰间围着绣工精美的花围腰。因为头上缠着鲜红的丝线,从而得知其名为“红线苗”。当我把相机对准她时,她却热情地邀我们去家里做客,还叫出靓丽女儿来与我们合影。
女儿的穿着更为讲究,橘红色与宝石蓝搭配的衣裙让人眼前一亮。这位美丽的苗家姑娘还与她的新婚丈夫为我们即兴表演了芦笙舞。他们舞步蹁跹,芦笙呜呜,配合得十分默契,让人赞叹不已,连在屋檐下观看的年迈的祖母也露出慈祥的笑容。这位老祖母身着藏青色与阴丹蓝相间的宽衣大袖,站在一座古老的木屋下,显得端庄、素雅。
这座百年木制老屋很讲究。那木雕窗棂上的荷花、仙鹤图案,似乎在向我们倾诉久远的故事。院墙的垣头还横放了一个蜂桶,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那镂空的窗格间摆放着许多小巧玲珑的钟乳石,如笋、如塔、如佛、如观音,显示了苗族崇拜自然的传统……所有这些,都传承着民族的文化记忆,延续着深厚的历史脉络。
当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时,女主人指着路口的玉兰树,一再盛情相邀:花开时一定再来品尝她拿手的玉兰豆腐。看着圣洁的白玉兰,含苞待放,一袭芬芳扑面而来。
从弯曲陡峭的山路返回来,正巧碰见潺潺流水的沟渠边有一只可爱的大白鹅,在那里梳理自己的羽毛。一开始我还有些戒备,因为我知道鹅有时会啄人,但不久我就发现它并没有攻击我的意思。它洁白的羽毛配着橘红的嘴和蹼,还有那亮亮的眼睛,好看极了!于是便忍不住想给它拍照。没想到我刚一蹲下,它就朝我走了过来,像一见如故的朋友。而且我转到哪,它就跟到哪,紧紧地靠在我的脚边。它还伸长脖子,友好地表示亲热。我赶紧打开镜头,给它来了个特写。当我放下相机时,惊异地发现它的嘴壳几乎已触到了我的面颊,我也壮着胆轻轻贴着它,抚摸它的羽毛,它居然乘势伏了下来,翅膀还发出轻轻的抖动。难怪苗族信仰万物有灵,此刻,我也深深地被感染了。
一位苗族朋友告诉我,前些年有位侨居美国的苗族老太太来贵州寻根,先后到过黔东南西江苗寨等地,均未找到先祖的遗迹,而一到大南山,不要翻译,她就能与当地苗族同胞进行交流,顿时喜出望外。当村民抬着年迈的她来到寨子时,她竟感动得流泪,说是在外漂泊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离开大南山苗寨时,已是午后,我远眺四周,见远处的群山,如烟似幻,不禁感慨。岁月悠悠,芦笙声声,古老的苗寨,有几多故事让人回味。我祝福这个民族、这个苗寨,能在保持安详平静的田园生活的同时,留住珍贵的苗族文化的魂魄。
(作者单位:贵阳市就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