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作风的思考

2013-04-29张绍华

理论与当代 2013年4期
关键词:乡镇年龄岗位

张绍华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提出了“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工作上的形式主义,确保民生在基层一线得到很好的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减弱,党群干群进一步密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相应的保障。

如何使改进工作作风的号令长期坚持下去,使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笔者从相关社会现象就如何提高行政效能提出如下建议。

一、社会现象透视

1.干成了省略号

“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挨着领导的。”网络上这句话目前比较盛行,主要反映的是领导在处理职工的利益分配、工作安排、提职晋级上的一个施政问题,让干的没有腾出时间回应百姓关注的政务,看的没有时间加强学习,或者是在单位的时间少,导致政务不能及时处理。

2.职业倦怠严重困扰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指单调机械的高压工作引发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心理枯竭现象。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干部,多数来自于农村,诚实肯干,执着敬业,却往往不具备周旋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特别是从事办公室材料写作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工作缺乏新意和创造性,个人发展空间狭窄,干部晋升渠道不畅,工作激情受挫,自我价值缺失等,轻则导致个人身心亚健康状态,重则导致心理崩溃。

二、对策及措施

1.建立干部意向动态档案

基层干部中,想调换乡镇的可达到45%左右,想调换岗位的可达到35%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信号,也是干部在工作中存在怨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升这类干部的工作激情,当地政府应建立一个具有干部的工作时间、文化程度、有什么特长和爱好、出生地址、家庭成员、所从事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受到县(区)委、政府、所在地党委政府表彰或奖励,并提供相应的证件,也可以是书记的推荐意见)等情况的档案,对想调换岗位的干部,政府领导应做出相应的反映,将此类档案上交给县委组织部或者是人事劳动局,以便为合理进行干部交流提供参考。

2.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针对新形势下干部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制定好一系列的政策和保护措施是对干部的一种尊重和一种潜能的激发素。

对抓发展型的干部,我们应推行层面型的考核。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年龄在40-55岁的,其工作经费和交通经费应得到准时的保证,上级下发的奖金不扣留;年龄在30-40岁以下的,除享受上述待遇外,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到乡镇的股级干部的岗位上来,更新此类干部的发展理念,使他们的信心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更好发挥:年龄在30岁以下成绩特别突出的除享受上述待遇外,应列入乡镇班子考核的培养对象,乡镇领导应积极地向县委、政府提供交流和重用的参考意见。

对原则、理论强的干部,应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此类干部多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是领导第二时间政令的发布者,他们要通过协调、制定措施,确保发展和稳定取得实效,通过材料向上级反映工作动态,确保信息畅通和接收指令,此类干部我们要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根据其业绩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年龄在45岁以上的根据其需要做出工作岗位调整;年龄在35-45岁以上工作成绩突出,其业务工作年度受到国家、省、地、市(地)、县表彰的应交流到对应岗位(事业进事业、行政调整到行政)的股级岗位;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工作创新的35岁年轻干部,采取谈话的方式,根据其在工作业务上做出的优秀业绩,除享受上述一切待遇外,还应根据其个人意向,交流到县城相关单位办公室,为县级领导选贤用人提供参考。

对结构“老化型”干部,应加以关心和爱护。他们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在征求他们意见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安排在维护社会稳定、办公室事务接待、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资历、涉世阅历在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并为此类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使年轻干部能够得到更好锻炼,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纵然,乡镇也存在着少数难以管理的干部,我们要以工作任务和制度来进行规范管理。通过谈心的方式适时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以更加和谐的强音团结好各类干部,让干的干部有抬头的机会,让有成就的干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从而推动工作的整体效能。

(作者单位:中共思南县委党史研究室)

猜你喜欢

乡镇年龄岗位
变小的年龄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年龄歧视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算年龄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