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3-04-29沈秀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沈秀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生本资源”的大量流失,教师应充分认识“儿童”这一重要教学资源,提高识别有效“生本资源”的能力,并积极捕捉、开发与利用“生本资源”,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本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40-02

自从我校开展生本教育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丰富的“生本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的潜隐性,教师对丰富的“生本资源”缺乏清晰的认识,忽视对“生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致使大量“生本资源”的流失。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儿童”这一重要教学资源,提高识别有效“生本资源”的能力,并积极捕捉、开发与利用“生本资源”,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本文所研究的“生本资源”是指在学校内外表现出的,可被教师利用、有利于教学的环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背景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等非情意性资源。

一、充分认识语文教学中“生本资源”的价值

生本教学资源是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产生的、能进一步规定知识意义有效生成的“动力资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本资源”的教学价值,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天性和法则的无限潜能,使自己在教学中能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积极利用有效资源”,真正体现出“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资源和利用的资源”。

教师应将“生本资源”转化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灵感源,为教学进一步的开展提供原材料,让意外、突发的教学资源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经过教师的教学机智充分得到利用并产生出额外的附加值。如,在讲《社戏》一课时,由于农村地区有类似于“社戏”这样的场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境资源,调动起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先体会自己所“看戏”的情景之后,再开展学习《社戏》课文,教师只是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与交流,有的学生为了某一想法而争得面红耳赤,所有的知识经验被调动起来,形成经验网络。在课后,又让学生搜集并整理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学活动得到了延伸,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内容,还拓展了知识面,形成知识网络,视野得到了扩展,思维得到了锻炼。

二、多途径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生本资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吹,没有有效的教学资源做支撑,教师教学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多途径地开发和利用生本资源。

首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民主的、敢于积极表达自己想法和勇于创造的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中探索学习;其次,教师不仅要主动培育有价值的“生本资源”,还要善于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在愉悦的、审美的满足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再次,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本资源”,教师要用心捕捉,通过甄别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情境创设,情趣诱发为动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关注生命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为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偶发性“生成资源”

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偶发性事件,并将之作为资源加以利用,灵活处理。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教育机智,以民主开放的心态迎接教学过程中的意外声音、事件,思考其价值取向,做出合理的筛选和提炼,在各种资源交互形成的网络中得以彰显。

如,在讲《古诗词三首.忆江南》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资源”的:

生:“江花”指的是江畔的红花。红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艳丽夺目。

生:不对,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 (教师并未当机立断,下结论)

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读后交流。

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性。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俩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 ,那么这一句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吗?

上例中的教师机智地处理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他并没有马上就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在学生提炼生成性问题后,专心倾听,再次把生成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一个阅读思考的空间。在学生有了“深思熟虑”的学习过程,在小组或集体讨论交流时学生就不会就事论事,而是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和空间,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个过程,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他们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教师及时捕捉偶发性生本资源,发挥了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倒推破难点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利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