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3-04-29符迪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材探究生活

符迪飞

【摘要】我们现在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生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实际生活中学语文,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追求!让知识活起来,让它洋溢生命的气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也作了如下阐述:“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诊视学生体验过程和独特感受;要尊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基于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以问题的形成作为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落脚点,鼓励大胆创新;以情感激励为导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29-0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生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我们现在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生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实际生活中学语文,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追求!让知识活起来,让它洋溢生命的气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也作了如下阐述:“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珍视学生体验过程和独特感受;要尊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基于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一、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就要充分地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富有情趣的、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语文,感受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不再追求生硬枯燥的训练和死记硬背,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自悟。课堂充满儿童情趣,具有语文特点,学生乐于参与,促进了学生发展。

如,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创设了情境化的课堂,整堂课就是一个童话:今天是小兔聪聪的生日,它邀请小动物们去参加它的生日聚会。老师扮演聪聪,孩子们都带上头饰,扮演那些来参加聚会的小动物。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课的开始,孩子们纷纷自我介绍:“我是可爱的小鸡,大家都叫我贝贝。”“你们都认识我吗?我是大名鼎鼎的小花狗洋洋。”课堂上,教师始终以聪聪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师生的对话不再是指令式的,完全变成了征询式,如“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我也想加入你们,好吗?”孩子们置身于故事之中,他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情感及争先恐后表述感想、见解的欲望,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完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的语言中。此时,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的说教,早已成为他们乐于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二、以活动的视角处理教材,建构生命课堂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而教材是静态的,教材上的知识点我们无法改变,但作为知识点的载体——教材,我们有时若不进行改变就很难达到优质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

只有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可以说是要以活动为主线贯穿始终的,作为要教师善于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的内在智力因素,合理地整合教材,把教材静态的情境图变成了可操作的场景,把抽象的知识点演变成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教材提供的有些过于简单的内容要充实材料,引导学生生动地活动,如有的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的则要学生亲身动手操作的,还有的培养观察能力、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有的是个体活动,有的是组内活动,也有全班学生的互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体现“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课标理念。

如,我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一课时,为了探究大熊猫故乡的奥秘,我设置了这么一个大熊猫科学考察记录表,分成五个版块:习性、环境与生活条件、样子、其他。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科学考察队,每组布置考察任务,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完成表格。在课文结束后,我又制作了一个大熊猫知识超市,内容包括大熊猫的天敌、作息时间、克隆、生存现状、生活习性、趣闻等。学生们有的欣赏着五彩缤纷的大熊猫的图片、录象,有的带着感受静静地聆听大熊猫故乡多姿多彩的声音,还不时把自己的感受与同桌分享,多么欣喜的合作探究场面。

三、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经历、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语文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必须有学生在现实的语文探究活动中去理解和发展,学生认知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意志的磨练都不能越俎代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游戏、制作、交流探究中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比告诉学生结论更重要。老师在教学中要顺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提出可探究、研讨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们的课堂要设计一系列探究性活动。根据儿童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认识特征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探究活动,让学生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外显和内化的探究,更为自觉地参与、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建立了一种“以探究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有效地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做到了课内外有机结合,学习空间更具活力。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虽然小蝌蚪是孩子们常见的小动物,但对它的生长过程却知之甚少。对于“青蛙是怎样捉虫的?它一天可以捉多少虫?”等知识恐怕就没几个人知道了。这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小青蛙捉虫的情景,再配上适当的音乐和讲解,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文字走向图象,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平板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此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唤起他们强烈的审美情感,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快乐中培养听说能力,增长知识。

另外在探究的教学组织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化,老师在讲台前的时间少了,多数在学生中间参与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经常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们交流,变语文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合作者、水平的评判者,处处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发表不同的意见。

四、以问题的形成作为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落脚点,鼓励大胆创新

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产生求知欲的根本原因。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与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紧密联系。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瓦特、牛顿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可见,注重在学习中的提问与思考是何等的重要。课堂上要把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落脚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一开始,孩子们会觉得无从问起,提不出什么,或提出的问题不切主题,没有实用性。我会先有意识地示范几次。

如,在上《嘱咐》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踊跃提问:(1)谁嘱咐谁?(2)嘱咐些什么?(3)母亲为什么要嘱咐我?(4)为什么母亲的嘱咐是无声的?(5)母亲的眼睛为什么疲惫了还闪着光芒?孩子们提完问题后,我再要求学生读课文,学习时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就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习课文。同时,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定格在某些词句上,让学生变无疑为有疑,并且也教给孩子们提问题的一些方法。如:对题目提问、对不懂的词语提问、对不明的现象提问、对一些用法特殊的标点提问、对人物的行为提问、对重复的句子提问……使孩子提问题的水平逐步提高,让他们不仅爱问,而且善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亦会变得其乐无穷。

学生自己设问、自己解答,比教师过细过碎地给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意识。老师教学中提出:“你观察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等具有方向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同时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五、以情感激励为导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交流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学中的情感激励、多元评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教师要十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我们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否定,要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和平共处,同喜同忧。激励性的语言随处可用,如“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老师接受你的意见”“看谁(组)做的快”等等;我们只要对他们多留意、多帮助,他们的闪光点是随处可见的,教师要即时选择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言进行鼓励。我常常采用下列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用“你回答得棒极了”、“你真会动脑筋”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加以肯定,甚至表示想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试试看,老师会帮你的”,当学生完成了任务时,用“你成功了”“你真能干”;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我也会用“再想想,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使学生受到鼓舞。长期坚持这样的思路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就会明显增强。课堂上一句谢谢,可以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一次热情的握手、拥抱,可以让孩子们感到尊重;一次亲切的抚摸,可以给孩子真诚的鼓励。俗话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

在语文教育中,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他们在言语世界沉潜往复,并为他们发挥潜能创造机会,他们的生命之河一定会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当我们的教学从情感、思维、课程内容等方面为学生的发展拓宽了空间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更会思考,更会表达了。让课堂充满情趣和活力,让每一堂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澜 《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2]《中国教育报》2002年11月28日

[2]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猜你喜欢

教材探究生活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