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013-04-29陈美珍
陈美珍
【摘要】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含义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24-01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只要你的手指在键盘上轻轻点击“百度新闻搜索”,首页上立刻显示“新闻”、“娱乐”、“社会”等热搜词,许多博客文章前都会显示相关内容的关键词。在教学中一些重点词句和段落,内容含蓄,既有字面表层意思,又有深层涵义,有时蕴含作者强烈感情,有时揭示文章的主题。阅读时教师要如何指导学生把握这些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意和全文主旨?
一、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上下文就是语言因素的语境,它对词语的意义有过渡作用,它能滤掉多义词中与语境不同的义项,只留下有关义项,滤掉有歧义的句子中与语境不合的意思,留下符合的意思。所谓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学生自己去寻找联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达到自觉地理解词义,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这就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积极思考。
1.从上下文中找相似语句结合起来理解
这种方法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效。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时的确有一定的难度,80%的学生做沉思状,思考了很长时间还是不能说出,我引导学生从上下文中找“哪一股风”指哪些风?学生很快就找到句子:“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紧追着问:“它们”指什么?学生水到渠成地说是“精彩极了”“糟糕极了”,这样继续理解“刮倒”的意思怎么会被“精彩极了”这样的评价刮倒呢?学生叽叽喳喳地就各抒己见,什么容易骄傲,什么停留在已有的基础上了,我又引导学生类推理解“糟糕透了”的作用,学生都能说到重点上,联系下文知道作者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说明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
2.设计思考性引领性的问题
教学时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应该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思考性、引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阅读的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己解决,领悟课文学习中的难题。如,教学《唯一的听众》时,文中对老教授的眼神描写,共有三次,而且用词一样,都是“平静地望”而这看似相似的三次“平静”所包含的意义肯定是不一样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找出这三次眼神描写的句子,认真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想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再适当联系下文想想,这“平静”的眼神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思考“平静”的意思;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虑地大胆练习;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时,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当渐渐觉得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自己学懂了有深刻含义的句子,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学会了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学习方法,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事件情节发展理解词语
要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我抓住契机,无论这个词是在故事开头或某一段的开头,故事中,故事结尾,分别起统领、过渡还是总结作用,都应利用故事发展理解词语。比如,《养花》一文中的“循环”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显然不通。由于“我”爱花,又有腿病,所以“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循环”继续往下发展。遇到突变天气,全家抢救花草,第二天,天气好转,又搬出来,再次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决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也绝不是靠吃现成的快餐得来的,只有靠读得遍数多了,意思自然就明了,学生的语感也就增强了。
二、联系词语的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厌恶、否定、鄙视的感情,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如“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这是毛泽东写的《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里的一句话,第一个“骄傲”的含义是“自满、自大”的意思;第二个“骄傲”的含义是“自豪”的意思。显然前一个“骄傲”是作为贬义词来用的,而后一个“骄傲”是作为褒义词了,这些关键词的感情色彩是用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三、结合时代背景和主旨来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文章是社会客观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由感而发的产物,任何作品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意识。因此,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思想状况,是准确理解语句含义的关键。如五年制小语第十册中《卜算子·咏梅》一课,作者毛泽东是一位政治上成功的国家领导人,而且当时国家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激情昂扬,以澎湃的热情赋予勃勃的生机。相反,诗人陆游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他一生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但因社会原因,壮志难酬,而诗人又不甘与当时社会同流合污。因此,他笔下的《卜算子·咏梅》充满着伤感和无奈,学习本课将两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讲给学生或学生查阅资料,在充分了解两位作者及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情况下,再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既容易又深刻,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学习《匆匆》一课时,若学生没有了解作者朱自清写本文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当时作者等一批有志青年,希望有所作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但受时代的限制,作者报国无门,但又对虚度年华感到无限惋惜。如学生了解不到这些,学生就只能感受到要珍惜时光,很难理解作者无奈、苦闷的心情,通过了解作者写本文的时代背景,再结合文中“头涔涔、泪潸潸”、“掩面叹息”、“徘徊”、“不能平的”等揭示作者内心感受的词语,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文章中所流露的作者情感。
四、以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记叙文常以多种修辞方法使语句更生动、形象、有情味,阅读时作一点修辞分析,理解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对语句中的情味感受更真切。如,《种子的力量》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要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块跟石块的中间怎么窄,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挺”字形象地表现出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前面用“曲曲折折、顽强不屈”加以修饰,又写出小草和人一样,经历无数艰难困苦始终不屈服,表现了春草顽强不屈的精神。抓住了这些词语,便会在头脑中浮现出小草顽强地克服种种困难,钻出地面的情景。
总之,学习课文时,联系上下文,联系词语的色彩,结合时代背景和文章主旨,抓住修辞知识分析、体味语句的含义,就不难了,也为理解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