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

2013-04-29高敬敬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高敬敬

【摘要】本文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解析,探讨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设置任务,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39-01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因而,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适当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承担着培养信息化社会人才所应有的信息素养的任务,并且因其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和工具性而有别于其他课程。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有效设置学习任务

如何才能使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为有效的应用呢?下面就从如何有效设置学习任务方面进行简析。

1.任务的设置要符合三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因此,我们在预设教学目标与任务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纬度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协调发展。例如,在《图层与拼贴技巧》教学中,为达到三维目标,教师可以四个学生一组,完成任务一:“牛刀小试”——利用已有透明模板与照片合成大头贴。教师发放已准备好的模板与照片,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或参考学案上步骤,完成任务。这时就会遇到问题:若是大头贴模板不是透明的,例如是一般的图片怎么办呢?教师引出任务二:“大展身手”——不透明模板如何与照片合成大头贴。在完成任务二时,鼓励学生自己网上查找素材或使用现场拍摄学生的照片来合成。预设同组中两个学生查找素材和拍照片,两个同学研读和操作任务,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从学生的作品评价中,总结出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不道德的行为,从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从预设任务中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

2.任务的设置要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规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灌输的形式教学,通过讲解后布置作业,告知学生完成哪些任务。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课堂更是要求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更多,学生自己实践探索的时间最好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一半。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意,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倦。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并有效的参与课堂,这就需要在任务设定时提高其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例如,在《图层与拼贴技巧》教学中,选择的中心任务是制作大头贴,就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学案例,案例本身的趣味性牢牢的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任务的设置要难易适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中小学生更渴望受到关注。新课改要求我们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也是所有学生的课堂。任务的设置要有意义,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最好能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任务设置的一个原则是要求超过2/3的学生能够完成或者基本完成。

4.任务的设置要能体现个体差异

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应回避,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在任务设置时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在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很多操作任务往往是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步骤,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去完成。这种讲练结合的模式,由于学生的操作水平存在差异,同样的任务给了他们不同的挑战。这时可以结合任务驱动理论,根据学生的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如新课程要求的“分层教学”。 例如,在《图层与拼贴技巧》教学中,任务一要求学生对透明模板和照片进行合成,这是所有学生基本都可以完成的,此时基础好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完后可以给予新的任务:尝试导入多张图片该如何做?任务二要求学生对模板透明化处理后再与照片进行合成,增加了难度。任务设置了多级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均衡发展。保证所有的安排照顾到了全部学生,而且是让学生分梯度、分层次完成任务,并且在努力后才能完成,从而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这样,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层次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均能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挑战跟高层的目标,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也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较为喜欢和肯定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太过于放任学生的盲目探索,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置任务或者忽略自身的指导作用,造成了“任务驱动”的“滥用”。这种盲目的、毫无意义的教学,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难以见到成效。因此,想要充分发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除了合理的设置任务之外,还应注重发挥教师本身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黄雯霞.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教育.2012年第Z1期.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2000年11月14日.

[3]姜曙光主编.教师掌控课堂的技巧[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应香微.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简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