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分解及其意义研究

2013-04-29周军虎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意义

周军虎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目标是整门课教学活动的灵魂与导向所在,对教学目标横向切分与纵向分解互相交织,构成了整个“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体系。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目标分解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83-01

一、“基础”课教学目标及其分解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指课程教学目标(即教学大纲)即某门课程在教学上总体所要达到的预期培养目标,即“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这是新教材(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个比较简短的对“基础”课教学目标的概括。

二、“基础”课教学目标分解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基础”课教师掌握领会“基础”课教学目标分解的原则和精神主线,吃透教材内容编排的目的,所要达到的要求,实现“基础”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裁剪教材内容,援引恰当的教育材料,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等备课行为都应当由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受教学目标约束,体现教学目标,恰当地编排课堂教学的过程。

其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细化对自身所应达到的目标,明确个人的成绩与不足,寻找差距,增强自身学习的内生动力。

其三,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基础”课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检测,将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指导学生科学准确地建立高效的学习体系,从而通过效果测评实现对教师备、教、改、及考的指导作用。

三、“基础”课教学目标分解的具体内容

“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分解,是从横纵二个方向进行切分。从横的方面看,主要以课程自身为依据,在课程教学目标与单元(章节)教学目标之间,进行较大板块的内容切分,从而确定各自板块的教学目标,然后将大板块教学目标进一步分解成单元(即章节)教学目标,最终细化为每课时的课时教学目标。纵向看,课程教学目标可以受教育者自身的接受过程逻辑顺序为依据分解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然后进一步,将上述横向分解的大板块教学目标、单元(章节)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从三个层次进一步切分。这样就可以实现由课程教学目标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时目标的细化,明晰整个教学过程的目标和方向性。

其一,从横的方面,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将课程教学目标依次划分为人生思想修养的教学目标,道德修养目标和法律修养目标。教材前言和第一、二、三章,侧重于大学生人生的思想修养方面,绪论部分从要确定人生观、价值观为立意,以解惑为大学生活的切入点,重在引导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第一章意在确立大学生人生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全书灵魂之所在。从人生生存发展中理想信念存在必然性为切入点,旨归于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第二章意图 通过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熏陶,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与真挚的爱国之情;第三章涉及到人生哲学问题,即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问题,需要向学生传导什么是人,人为什么要活着,什么样子的人生才有意义,一句话,弄清楚作为大学生“人”的真正含义。这里序言到第三章,可以说这四大块内容从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现实和精神的重大困惑问题切入,围绕着引导提升大学人生思想休养的境界而展开,目标在于将大学生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符合同时代社会所期望要求的理想水平。教材四、五章和六章以三个生活领域即公共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为界,打破道德与法律界限,以大学生为人处事所需为依据,从德与法两个规范维度来讲做人的规范问题。当然我们以学科角度分类,这里主要讨论道德问题,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总结这三章的道德部分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分析道德的一般知识、社会领域道德现象,从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使学生学会合理调整好社会的伦理关系,培养良好的自我道德素质,提高自身道德调控能力。教材第五、六章法律部分和第七、八章教学部分都属法制观教育,教材编排遵循了由分(社会生活领域的法律)到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再到分(宪法及部门法),同以往的法律基础课相比较而言,不能从简单意义上进行普法教育,而应侧重于教会学生做一个有良好法律素质的现代人,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法制观念,法律人格和法律信仰,提高法律修养,养成敬法守法习惯,正确处理成长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当然,横向地三大块教学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切分成章节(单元)教学目标和每课时教学目标,但从总体上,在课程教学目标之下,我们应当进行这三大块教学目标内容上的切分。

其二,从纵的方面,依据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过程的逻辑顺序,课程教学过程都内在地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即知识方面要求如概念、范畴、类型、特点和分类等知识体系系统的确定。能力方面要求:理性分析与逻辑思考推理。观念方面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内化外化。这三层次的目标要求,是由“基础”课课程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以上述横向分类内容 的教学目标而言,具体教学内容不同,对分类教学目标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在解决大学生人生思想修养问题内容板块中,应侧重于大学生入校方面对人生重大问题的理性分析与逻辑思考的教学要求,即能力方面,在此基础来提升大学生情感态度,促进其价值观向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化,而知识层面的要求则处于基础位置。在道德观教学内容中,除必要的道德知识传授外,应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的教学。而在法制观教育内容板块中,应综合三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要求,首先实施体现知识掌握层面和理论分析逻辑思考推理层面的教学目标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可以开发地案例等教学资源,尽可能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外化教育,因为只有在法律知识的传授,案例理性分析与逻辑推论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施法治观念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与升华。更进一步,在三个大板块内容下的各章节(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实施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对总体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但只要我们一步步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就能从大到小,将总体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具体支撑点落到实处。(见附表)

猜你喜欢

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有意义和无意义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