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危”、“机”探析
2013-04-29赵慧詹三河
赵慧 詹三河
【摘要】随着微博的兴起和普及,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平台,本人浅析了微博作为一把双刃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危”、“机”,并探析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 大学生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80-02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12 年1 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 亿。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工具,凭其极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吸引力进入了高校,深受在校大学生的青睐。微博作为一把双刃剑,共享与传播“我思、我见、我说”理念的同时,更用它的微动力输送多元趣味、创新话语空间、改变社交生态、变革大学生们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园舆论形成、发展和传播,正视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其蕴含着新的机遇。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并利用微博这一新型信息交流载体,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微博带来的“危”,良性把握微博创造的“机”
(一)微博的兴起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第一,微博的海量信息,碎片化语言,引发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出现多元化的价值观
“每一个用户都是潜在的写手和信息传播者,文本碎片化、信息泛滥成为突出现象”,微博其碎片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信息资源、裂变式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化的媒体平台等迎合了大学生对社会新信息和新知识的渴求,各种思想交汇、碰撞、融合,大学生可接触到各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其中不乏一些西方的腐朽观念,或一些原来被普遍否认的价值观念被冠以“新”、“潮”等名而登台亮相,大量的信息难辨良莠真伪,影响价值取向。此外,微博使用方便、信息量大、更新快,自制力不够强的大学生就易对微博产生依赖,成为所谓的“微博控”。
第二,微博的广泛性、不可控制性及其多元化信息内容,挑战舆论环境
在微博平台上,每个一用户都可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心情、所观所感,以视频、图像或者文字的形式发布、转帖、跟帖。微博发布的低技术门槛,受众范围广泛,主题包罗万象,使其可以瞬间形成数以万计的微博信息。无需审核而随意性大,不少信息还糅杂了发布者的主观感受或个人臆断,真实性、可靠性不足,其不可控性较强。因此,难免会有个别人会制造网络谣言并在微博中流传,扰乱网络舆情。加上尚未找到切实有效的微博监管手段,微博面临着成为各类信息的“垃圾场”的危机。多元化的信息内容,其广泛而不可控制的特征对舆论环境形成挑战。
第三,微博的广泛性、真实性、开放式,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集中性、权威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提前确定教育主题、准备教育材料,以班会、理论课、交流会、宣传讲座等形式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开展,集合教育者的权威,通过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发学生的认同,达到教育效果。微博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教育者的控制。其信息量较大,良莠不齐,传播广泛,学生掌握的去中心化的微博信息源及话语权是不能和官方信息相提并论的,但其传播“去中心化”、“阅众共享”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群体可能成为新的“意见领袖”,抑或成为别的“意见领袖”的追随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者形象可能被模糊和边缘化,其权威性也受到严重影响。
(二)微博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第一,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微博的出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内容,传统的思政政治教育主要采用单一、枯燥的灌输形式,信息呈现单项流动;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微博中关注和分享来自各方包括学生的观点,通过网络发现高质量的、易于学生接受的观点、有代表性的信息在微博上发布给学生,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和内容。
第二,提供互动平台,沟通渗透、网络热议平台,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强化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微博的沟通渗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网络热议平台,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策、大方针,关注公益事业的发展,表达民意,提高其政治参与热情,公益参与度,强化德育教育。通过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编发专题微博,组织主题讨论,倡导主题活动,编发主题文章,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提升思政教育者的亲和力,平等性促进了主客观良性关系的产生
互动、平等、开放的微博平台拉近思政教育工作者主体与客体间的距离,更好的促进了主客体间形成平等互动、双向互动、互相转化的关系。通过与学生频繁的互动交流培养双方的感情,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富有亲和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至高境界。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以“良师益友”而非“道德权威”的姿态、以“平视”而非“俯视”的角度、 多“疏导”少“封堵”、多交流少说教。借助微博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不再因畏师心理而拒教师于千里之外,而是主动参与沟通中。
二、基于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正视微博的“危”、“机”,树立知微博、用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视点
微博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和高校大学生接触最紧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更应正视现实,树立知微博,用微博的理念,主动融入,把握微博的宣传主动权,积极发表个人观点见解,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意义的言论,维护主流文化。充分利用好微博,以微博为平台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构建有效微博平台体系,积极评议合理疏导,构建平等对话
构建有效的微博平台体系是强化微博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官方微博,并进行微博平台分类,搭建院系微博、班级微博、就业创业微博、心理微博、党员微博、学生干部微博等。通过院系、老师,学生彼此之间的网络互动交流,收集学生意见,强化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平等对话平台,有针对性的沟通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推进微博平台建设和如“学校食堂管理,自习教室数量,图书馆考研位置”等的日常管理引导有机结合。
(三)培养“意见领袖”,创造“意见环境”,展开朋辈教育
注重对“意见领袖”、“意见环境”的培养,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展开朋辈教育。选择具有正确三观,一定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的学生干部等,发挥其在学生中认可度、号召力、网络舆论影响力。关注“意见领袖”,多沟通,达共识,通过他们的声音来引导舆论。利用微博互粉等特点展开朋辈教育,学生彼此之间互相感染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意见领袖”慢慢引导形成主流舆论场,创造和谐“意见环境”,将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创建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
大学生既是高校思政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对象,也是保障高校思想舆论引导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开展以媒介素养为主题的班团会、讨论会等活动,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对主题各异的微博信息的解读、分析和应用能力,带动学生在网络中规范自我行为,培育理性客观、积极健康的媒介素养,培养其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自觉接受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高校可将媒介素养课作为思政进网络的一个抓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选用精品教材,规定学时和学分,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
(五)制定制度,加强组织,强化微博管理体系
微博进入门槛低,传播速度快,没有信息的把关人,目前尚未出台关于微博管理的法规制度。作为思政政治教育的前言阵地,高校应当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微博平台工作小组,形成监控与引导团队,加强对微博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过滤,净化新媒体环境等开展网上环保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监控与引导微博舆情,并将这项工作作为院系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微博舆情监控与引导制度顺利实施。
(六)以“实”带”虚“,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技巧,促进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面对微博带来信息,整合微博资源,改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与现有的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微博平台上提供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指导,实现传统教育和微博教育的良性互动。以开展媒介素养形成的主题讨论会,如何有效辨别网络微博信息的有效性沙龙讨论等平台,以“实”带“虚”,促进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形成政治教育的立体网络模式,达到“皆为我所用”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微博用户数达2.5 亿 成网民重要信息获取渠道[EB/OL].http://it.people.com.cn/GB/16883729.html , 2012-01-16/2012-02-10.
[2]杨立准,“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教育,2011(11).
[3]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11(2).
[4]龙静云,基于微博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11).
[5]张铤,微薄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线代教育科学,2012(5).
[6]吴勇,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广西社会科学,2011 (8).
[7]卢忠萍,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 (6).
[8]冯支越,基于微博平台的青年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机制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