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缺失引深思 合理沟通 平等育人是关键
2013-04-29余画
余画
【摘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则案例,分析90后大学生遭遇挫折的表现和原因。通过阐述案例的措施与方法,提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与应对挫折教育缺失引起的大学生案例的思政工作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 思政教育案例 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78-02
一、案例简介
1.案例背景
本案例发生在本科大一的一个班级里,时间处在大一下学期刚开始之际,班级中的小何同学由于上学期期末成绩有挂科的现象被依据班委管理制度免去了班长一职,在班级同学的投票推选下,范某新任了班级的班长。小何由于被撤职而引起了一定的挫败感,逐渐出现了旷课、集体活动缺勤等一系列的现象。矛盾是因为小何不满范某对班级同学严格的管理方式而故意不参加范某组织一次的日常班会活动,最终导致双方正面冲突发生口角。同时,由于班级中原本存在对范某工作方式不满的同学,借机跟风集体性不配合范某的工作,最终演变成一个群体性矛盾。
2.案例过程
为了处理好矛盾,在稳定好范某的情绪之后,我首先进行了多方调查,从其舍友方面了解到小何与范某在之前关系一直十分友好,从未有过任何私人矛盾,发生这种问题可以推断小何并不完全是在针对范某。
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我找来班级女生和男生代表,就范某的具体工作方式及为人处世风格展开详细了解,得知范某在工作中严明守纪、公私分明,与小何之前浓厚兄弟情结的管理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基于这一点,我先找来范某谈话,表扬他在工作上的认真负责态度,同时建议他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侧重人际关系的巧妙处理,将惩罚与奖励相结合,在此谈话中对于小何的问题一字未提。
第二步,针对小何的性格特点,我重新做了细致的分析。从其档案记载的高中生活及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分析出小何从小承受了父母的殷切希望,使得内心定义了过高的成就动机,在成长过程中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却缺乏相应的挫折教育,所以现实生活里的一点小小失败引起的挫败感便能使他无法承受,引发出自身叛逆行为,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逃避的方式。由于小何有着典型的哥们儿义气,在班级同学中有着不错的人际关系,但个性十分要强,好面子,不肯轻易低头,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我并未直接找来小何当面谈话,而是首先尝试在网上同其接触。时间恰逢是周末晚上,班级群里正在十分活跃地聊天,我借此契机,加入话题的讨论,发现小何在我发言之后便停止发言。我隐隐感觉到他将会逃避我即将说的话题,便直接在群里点名叫他:“小何你太不够意思了,班会你都不去,还给不给我这个辅导员的面子?”,此时班级部分同学帮忙吆喝批评,他只好发言回复:“不是,是不想去。”我分析他心中仍然是为免去职位而耿耿于怀,甚至还有一丝对我的怨恨。为此,我故意将话题引申为班级问题,就部分同学连续旷课做了严厉批评,但话中又透露出我对他们的信任和关怀,同时也站在了他们的立场阐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此时大部分同学开始真正敞开心扉,旷课缺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沉沦,而是对苦闷迷茫所选择的逃避方式,其中也包括了小何。我顿觉情形开始有些好转,便将自身的大学生活经历与他们分享,教育大家珍惜时光就是在创造财富,只要有心把握每一天不虚度,就是收获的四年。
我看时机已成熟,又将话题转回最初的矛盾,这一次他很乐意地一吐心中的不快,给他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对话中得知小何的负面情绪主要便是由撤职带来的一种挫败感。我告诉他,挫折可以促人提前成长,挫折造就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社会适应力。同时,也告诉他自己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并且由于自身原因失去了直面问题的勇气最终失去过一次成长的机会。我充分肯定了他之前班长的工作,也鼓励他下学期再次竞选班长。再次,也深刻批评了他对于范某的抵触行为,告诉他尊重别人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素养,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之后,我没有将小何单独叫来办公室,而是利用晚间查房的时间去了他的宿舍,和他在宿舍里聊天一样地交流,气氛很轻松,他笑着说自己已经明白,之前的种种再也不会发生了。之后,班级组织了丰富的班级活动,矛盾迎刃而解。
现如今,整个班级班风明显改善,小何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学习上,与范某的关系和好如初。
二、案例思考
现如今,90后的大学生,大多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成长,导致出现了自我意识强烈、成就动机过高、挫折教育缺失的种种隐形问题。一旦进入大学的集体生活,这样的问题便接踵而至被触发。小到一个人的个人情感问题、一个宿舍的内部人际关系矛盾,大到一个班级的人际交往问题、一个团队的合作问题……等等。那么,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作为年轻一代的高校思政辅导员,如何通过正确的途径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感化和教育呢?
三、案例分析和措施
(1)案例分析
在整个矛盾处理过程中,我坚持了“一分析、二判断、三沟通、四教育”的方法,是一种基本可行的常用学生案例解决方法。
1.分析。在矛盾发生后,我及时稳定双方情绪,分析矛盾的前因后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每一个细节,从中找出矛盾的根源所在。
2.判断。在分析矛盾的原因后,就该准确地判断整个事件中正确与错误的地方,决定下一步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开展工作。
3.沟通。以教育为出发点,用真诚、平等、尊重的心态去倾听当事人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一味过多地去追究事件本身,将矛盾激化。了解真实的想法是帮助找到有效方法的关键。
4.教育。倾听只是处理矛盾的一个步骤,但是给予另一方的教育反馈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次科学、正确且有信服力的教育能够让学生自我醒悟和反思,这才是从开始到最后矛盾是否能够有效化解的根本所在。
(2)案例解决方案
在整个矛盾的处理中,我根据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办法,大致为以下几点:
1.稳定情绪是首要。
在矛盾发生后,不宜立即逐个追究矛盾的根源,而且迅速维稳矛盾双方的情绪,避免矛盾的扩大化。本案例中,我在得知了矛盾冲突后,立即组建班级小组同学分别对小何和范某进行情绪的疏导,及时稳定了两人的情绪。
2.多方了解是基础。
在稳定情绪后,详细了解当事人的情况是第二步。针对矛盾的发起者小何,我除了从任课老师、舍友、同班级男生和女生多个侧面了解他入学以来的学习、生活区表现及自身作为辅导员对他的评价外,也对他的高中生活、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作了相关了解。不忽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3.认清问题的本质是关键。
在多面了解之后,我从中分析出小何对范某发生抵触反抗的性格的根本原因是成长过程中挫折教育的缺失导致内心过高的成就动机,习惯了众人的鲜花和掌声,那么突如其来的免职他当然无法承受,他选择用叛逆的行为来掩盖内心真实的想法,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逃避的方式。
4.用合理的方式去沟通。
找准问题的根源便能开展具体的工作。针对90后学生依赖网络的特点,我尝试了在网上和小何进行沟通,相比面对面的直白交流更加没有拘束,也能够增加小何直面问题的勇气。
5.以平等的姿态去教育。
以平等的姿态、朋友的身份善意提醒与真诚指引。当小何一吐心中的真实想法时,我摒弃谆谆教诲式的传统教育姿态,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染他,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去引导他,用心交流,一切才有了迎刃而解的可能。
四、案例启示
1.矛盾的特殊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可知,矛盾具有特殊性,在矛盾面前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在本案例中,事件的矛盾性质特殊,人物小何的个性特殊,矛盾事态、影响特殊,因此,要以个人的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为切入点,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才能迅速有效地解决矛盾。
2.谈话的技巧性
针对教育对象的时代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注重谈话的技巧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否则容易适得其反。本案例中,针对小何争强好胜的个性需采用循序渐进、由虚及实、逐层疏导的方式,不能急于求成。
3.教育的适应性
教育该适应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切忌盲目跟从前人的经验而忽略现实情况。在本案例中,针对不同的心理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待范某是正面教育,对待有抵触情绪的小何则是旁敲侧击、侧面感化到正面沟通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书博.挫折教育——大学生的必备课[J].黑河学刊,2010,(10)
[2]李鸿儒.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对策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5)
[3]陈友银,王金亮.民办高校大学生挫折教育刍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