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消极沉默现象
2013-04-29杨永珍
杨永珍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64-02
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有学生消极沉默的现象。作为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激发热情,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才能平等对话,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1.情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第一要素。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情绪的触发器,是提升初中思品课教学、打破课堂沉默的保障。思想品德的课堂,总有学生一言不发,对他们而言,我们可以在上课前提前去教室,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闲聊”。谈论的话题可以多方面,如业余爱好、学校生活、社会新闻等,这样能给学生亲切感和安全感;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提前学习。还可以建立班级QQ群,主动联系存在课堂消极现象的学生,通过网络聊天进行情感的交流。
2.发扬民主,消除师生隔阂
因为在思品课堂中教学内容选取的都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很多学生尤其是老成一点的学生因怕教师生气而吱吱唔唔,总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选择沉默或是只做表面形式的交流。此时我们的做法可以是: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议论,给他们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时空,释放情感,并让这样的议论“合法化”。
例如:七年级下册《义务和权利》一课,当讲到《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时。“老师经常罚我们抄写课文,如果我们作业没有完成,就让我们去教室后面站着,”一位学生在下面说道。(这位同学很不给面子,一下就说到了事实存在的部分教师“体罚”学生的现状)接着有部分学生也纷纷列举一些老师的“罪证”。老师说:看来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很强!假如老师真的体罚学生,侵犯了学生的权利,我们怎么办?另一个学生(不假思索的在下面抢着回答):“我们要告他!”教师引导:“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很强,诉讼的确是维护我们权益的最有效、最权威的途径。但是难道一点都不给老师留点后路吗?有没有更合乎常理的“告”的办法?”第三个学生高声喊:“向校长反映。”第四个学生声音更高:“向教育局反映……”老师指出:“同学们真的很通情达理,教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我们要给他改正的机会。”整个过程,学生有感而发,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相互之间有了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实在是一举多得。
二、抛砖引玉,激发心灵思辨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巧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种,想问就问,问出心中的疑虑;想议就议,议清是非曲直。抛砖引玉,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砖”的设计极其重要,需精心打磨。设计不好,可能是“玉石俱焚”,相反亦可以“金石为开”。
1.设计具有情感性、趣味性的问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带有情感性、趣味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魅力,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学变得兴趣盎然,让学生喜闻乐答,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针对小商小贩向学生兜售垃圾食品,结合新闻“地沟油”事件的视频材料,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说说在这一案例中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你又打算采取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小商小贩屡禁不止现象,请提出你的想法。由于这些问题紧扣学生的生活感受,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飞扬。
2.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
利用学生认识上的撞击点或事物的矛盾性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不同人物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而产生的矛盾,社会事件表象与本质的矛盾,或者学生的新旧知识产生矛盾。如果学生心里对提出的矛盾感到惊讶和奇怪,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思考和争论的火花也将如燎原之火点亮课堂,使学生的表达欲望处于强烈的情境之中,在全体学生思维的撞击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网络是把双刃剑》这节课中,笔者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采用了灵活开放的辩论会形式,引导学生对网络利与弊展开辩论,结果学生非常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
3.设计具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问题,把一些较难的问题或综合程度较大的问题分层分解、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分级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符合其能力的成功体验。
如有些教师的提问层次较高,教师在课堂上缺乏问题意识,大多数学生无从回答,大部分学生自感被教师忽视、遗忘,逐渐地就会把自己看作是陪衬、看客,这就要我们公平的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问题了。尤其要让那些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才好。
4.进行问题的转换
面对容易使人陷入尴尬的问题,学生通常不愿意直接发表看法。此时教师可运用心理投射技术,将问题指向虚拟的人物,或使学生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投射自己的观点,以打破沉默,同时促进学生对此类问题的探讨。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感悟青春》中,虚拟两位异性主人公,请同学们就“他俩在正常交往中遭到其他同学的嘲弄、取笑后,会有什么心情?”“有人喜欢非议他人,这会给当事人的生活、情绪带来什么影响?其他人会如何看待喜欢非议人的人?”进行引导,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多元评价,体验成功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以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来尊重每个学生因自己的独特主体价值而产生的新观念,并且用激励语言对待学生独特的、创新的意义建构,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
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鼓励和评价,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骤然下降。特别是那些因答错问题后遭到教师的讽刺挖苦学生,在曾经有过在课堂上受伤害的体验后,为了避免再次受到类似的伤害,学生唯有以沉默来保护自己。遇到这种现象时,教师要作出积极的多元评价。尤其要鼓励为主,增强学生自信。要关注差异,巧用否定。要多元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歌,把教学赋予生命的意蕴,尊重生命在课堂中的多样与规律,教学才会为我们打开明亮的人性之窗、真理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