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地理中的案例教学
2013-04-29施尧雄
施尧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76-01
“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是这个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同时对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注入新的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地理教学的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变化,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越来越引起地理教师的重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并要求教师积极实行案例教学,组织学生搜集、获取案例进行研讨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笔者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现就什么叫案例教学,它有什么特点、如何实施、有什么作用等与大家作初步探讨。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地理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已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类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类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念,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案例教学有如下特点:
1.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从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己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如,地理必修3第四章的问题研究中的《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一文呈现了我国西南某大城市郊区的一个乡发展现状,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解决发展的出路,提前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观察、调查、访问,收集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思考想象。到了课堂上,因为有一手资料,学生们都有话可说,纷纷发言,相互交流和补充,教师再进行归纳、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2.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从地理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应以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或在课堂上组织对地理案例进行研讨和评析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地理案例,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学生对《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不但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和家乡发展方向,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展是建立在综合考察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基础上的理性开发,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从地理教学目标看,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意识,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其实际运作能力。如通过对《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有关一定的发展地理的知识,而且也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政策、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等知识,并且还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以案例讨论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事前编写的案例进行分析、认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功能。其基本步骤如下:
首先是找到合适的教学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地理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但案例的选择要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提示地理要素的内存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中的交通运输布局时,我选用了“向莆铁路”这一案例,这条铁路就从我们学校旁边穿过,学生对此有很高的兴趣,结合向莆铁路的修建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而,在课前留多点时间给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使他们对尤溪的交通运输状况有所了解,为课堂使用的案例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
其次是营造合作的氛围。只有在和谐的合作氛围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才能开展案例学习,因为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地理教师必须注意营造这种氛围,为案例教学创造和谐的氛围。
第三进行必要的引导。在讨论中,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应围绕题目中心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当学生讨论冷场时,应及时启发,活跃学生思维,使每个人都能进入角色;当学生离题太远时,要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
第四做好总结。案例讨论完毕,应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是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引导其深入思考。教师要把好“讲评关”。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否则案例教学法又会在本质上回归于传统教学法之中,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于实践,只有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它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放式教学,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真切的身体力行之感受。
1.有利于改变传统概念教学
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传统从书本到书本,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是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不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从而发现概念,并从中发现书本研究总结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较好地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从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不要学生去寻求这些问题预定的唯一正确答案,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以及多种可能的解释。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注放式教学方式。从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应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这时,他的思维火种就会熊熊燃烧,就会想方设法置疑、释疑,为自己的成功披荆斩棘,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层面,弄不好,很多还是说教。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在增进合作,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