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013-04-29李龙飞
李龙飞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化、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途径
【基金项目】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所“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高效课堂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GSG589)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4-0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教师在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重视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注重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开展教学。加强情感性教学,激发学习内驱力,增长学生的见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只有预设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才有望去实现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才可能有效。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鼓励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挖掘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才能把课讲到点子上。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再次,用好、用活、用实教材。教材内容于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划等号,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三、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化。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化,就是将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实验、合作等激起其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教学问题设计要“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高中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2.教学问题设计要“悬”。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
3.教学问题设计要“精”。教学问题设计的“精”,是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乱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受到压抑。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情绪,切记将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微笑着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宽容学生出现的错误,做错的可以重来,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有异议的可以讨论,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能把学生放到自己同等的地位,学生会把教师当朋友看,会与你无话不谈,在喜欢教师的同时进而喜欢这门课,这样不但会让课堂教学有效,而且会做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