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模式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2013-04-29巫艳纯
【摘要】本文结合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现状及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及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指出科学合理的听力策略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专业 听力教学 多元化 听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24-01
引言
听、说、读、写作为语言的四个基本技能是英语教学应该覆盖的四个基本方面,其中听作为语言输入的一个主要途径,因语音、语调、语速、词汇量等因素,使得学生常常会出现能读但听不懂的现象。而根据第二语言习的理论,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语言输入就不会有语言习得[1]。因此英语专业的教学应着重强调听力能力的培养。而广西处于中国南部,因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其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这个问题亟需解决。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听力课主要利用较单一的音频资源,大多是教师放听力材料,学生听完后进行练习。在此类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较被动,缺乏听力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很难构建自主的听力认知机构[2]。这恰恰是听力学习中重要的主观动力。而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对所给信息进行认识、理解和掌握运用。教师只是中介或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3]。因此,笔者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利用网络资源(如BBC或CCTV新闻视频材料)、采用任务型教学和自主化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模式,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学习的几大因素
在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的听力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遇到的主要困难有:语音语调、语速、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面等几个方面。在语音语调方面,一是学生本身发音存在问题,如单词发音不准确、语音语调有偏差、重音连读弱读等把握不准确;二是,学生本身发音基本准确,但因接触听力过少,无法及时把听到的词语与自我词库里的词汇进行匹配。在语速方面,只习惯于语速较慢、发音非常清晰的课文录音;在词汇量方面,因为听力材料涉及的主题广泛,词汇量大,而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会抓住关键词,也不能及时把听到的词和自己词库中的词进行匹配;在知识面和文化背景方面,对学生来说,对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听力材料的理解难度也是不同的,在笔者所教授过的学生中,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觉得科技、政治军事、科技类听力材料比人文、教育类难理解得多,另一方面学生也对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的材料表示比较陌生。
二、改善听力教学现状的方法
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现存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课堂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和学习策略。
1.不同难度的听力材料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听力教学时,应根据听力材料的题材和难度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在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听力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用难度易到适中的、内容新颖有趣、篇幅较短的材料,如在第一学期采用VOA special English,然后慢慢过渡到VOA standard 或BBC 新闻。Rod Ellis提出了“现时原则”,即语言学习输入的最佳项目就是学习者身边的事物和思想,因为这些知识最具有可理解性、重复性和突显性,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和参与热情[4]。因此,在笔者授课过程中,课前20分钟会播放CCTV的时事热点新闻和一些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话题,如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等。选择难度适中、篇幅较短的视频材料,并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对材料进行理解。而对于那些难度略高的材料,可采取小组学习模式,各抒己见,归纳总结材料信息,并进行陈述。同时,教师可提供课后听力材料,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听力技巧进行自主练习。
2.采用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熟悉主流题材的听力材料。
对于语速较慢、篇幅较短的听力材料,如VOA special report,可让学生进行精听,首先了解大意,其次进行blank filling或dictation的练习,锻炼学生把听、理解和写进行有效结合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词语理解偏差,或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因此,要求学生对较易的材料进行填空或者听写有利于锻炼学生听、写结合的能力,并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另外,对于语速正常、篇幅中等、难度略高的听力材料,如CCTV或BBC 新闻,可采取泛听形式,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搜索有用信息,然后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检验和补充,最终形成对材料的大意或具体细节的理解。
3.听说结合的练习模式。
学生在理解听力材料的过程中,不仅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大致理解或细节掌握,而且应该在听之后,开展开口说的练习,对听力材料进行再理解、再练习和再吸收。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课上提供的新闻等课外材料,会在听力练习完毕后,要求学生跟着材料进行复述、模仿,把握单词(如新词)的发音,使学生把单词形式与其语音符号直接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联系,培养语感,提高听力能力和增加背景文化知识的摄入。同时,还可活跃课堂气氛。
三、结语
教学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不同内容材料可以改变学生对传统听力课的认识,能激发学生听英语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多听多看英语歌曲、英语影视和英语新闻,也有助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听力能力。
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语言技能是密切联系的,听力能力的提高是各方面综合能力训练和培养的结果。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逐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丰富英语文化知识等,从而达到合格的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Krashen S.P., The Input Hypothesis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85.
[2]程京艳.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外语界,2009(1):53.
[3]权立宏.网络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建构主义设计和评估[J]. 外语电化教学, 2008(6):61-62.
[4]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第一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巫艳纯(1986-),女,汉族,广西河池人,任职于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