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案出发,走向有效课堂

2013-04-29吴绮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案题目课堂

吴绮云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76-02

为打造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提升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校近几年来都实施课堂教学学案制,即利用学案引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巩固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看、听、想、做、练五统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发现这种学案制表面上能充实课堂,但实际上并未能提高课堂实效。对此,我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改进的意见,望能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案制即备课组老师通过集体讨论,每节课都设计出学生课堂使用的学习资料,以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案通常16开纸大小,内容以三种题型为主;第一题填空题,是对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的填空,从课本上课直接找到答案。第二题选择题,题量一般3—5题。第三题简答题,学生一般也能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这种学案制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案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学生学习负担加大

学案的使用本应是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预习,及时练习,发现问题,促进反思。因此,它的使用至少要占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真正做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老师只是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填空题内容进行3—5分钟的自主预习,在书本上划出答案,然后老师再花大量时间把书本的知识点由头到尾重新讲一遍,无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最后留给学生5—8分钟时间让学生匆匆完成学案选择题和问答题,老师最后还要争取时间一一评讲。很明显,这终究没有改变教师“请君入瓮”的局面。仔细算来,课堂上学生使用学案的时间最多不超过15分钟,而且,如果学生课堂上没来得及完成,学案就作为课后作业。这实际上是加大了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可见,学案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有限。

第二,学案设计不合理,对学生只是机械操练

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达成自主学习。并能激发兴趣,开拓思维,创造智慧的火花。但由于学案的实际不科学,所以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促进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反而只是一种机械的操练。包括缺乏对思维能力的训练、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教学探究性和趣味性。

第三,学案被过度使用,情感教育被淡化

学案只占课堂上15分钟左右,在需要被使用的没有充分使用,但也存在不需要用的时候被过分使用,体现在初一、初二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课堂上,也从背诵、掌握理论知识点的目的出发使用学案。初一、初二思品课重在对学生品德的教育,旨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也就是说教学的意义不只在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更在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乃至信念、行为的养成。这一切都离不开主体体验,离不开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相结合。倘若课堂以学生死记硬背知识,那么这堂课是低效的,失败的。但很遗憾的是,不少老师以应试为目的,利用学案向学生无休止地灌输理论知识,把学案当成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尽管我校在学案利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但不可否认,利用学案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实效是一个趋势。通过怎样的途径和策略,才能充分利用学案,打造有效、高效课堂呢?笔者在总结和反思后,提出以下几点愚见。

一、改变观念学案作用大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当好教学指导者、点拨者和归纳者的角色,充分相信学生,还课堂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放足够的时间在学案上,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困难点和疑惑点,继而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只需要深入学生当中,去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做出点拨和指引即可。只有这样,学案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的理念。学生的主体性才会被尊重,课堂才可能走向轻负高效。教师切记不能把学案当成形式和任务。

2.改变应试教育观念。需要学案的时候应该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学案。以道德观念教育为主的课堂不应该过度使用学案,甚至不需要学案。是否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是有效课堂最好的评价标准,例如初一、初二上学期的思品课。这也是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喜欢思品课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如若以应试为目的,一刀切地在所有课堂上都同一模式使用学案,往往会事倍功半,思品课真的成了“背多分”,“假大空”,学生还可能因此而厌倦思品课。

二、科学设计学案质量高

有效的课堂必然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案的设计要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据国内外的教学研究者综述,孩子的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习惯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习惯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调节进度;习惯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策略,自定思考方式;喜欢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

据此分析,我认为学案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题目的类型

类型应该包括预习提纲,选择题、问答题和反思题,至于填空题则可删除。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轻易从书本上找到答案,需要学生经过思考和琢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本门学科的“心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灵魂,也是创造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自主探究,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可操作性。选择题让学生进行系列训练,当堂达标,让学生能够真正夯实知识基础,把知识变成能力,题量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计10—12题。问答题是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锻炼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合作学习的能力。反思题以开放性为主,让学生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整体认知,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题目的特点

①针对性。题目的结构必须是难易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设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要让学生从学案中就能发现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自己的困难点、易错点和疑惑点,并作出有目的的标记,从而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讲,而不再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

②层次性。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鼓舞。一道题目,一张学案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激情,关键是题目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一个班上总有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的学生。因此题目可以分为中等题和偏难题,也可分选做题和必做题,有层次性也不乏挑战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跳一跳,摘得到,提高学生的信心。

③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们应当设置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得出结论。这些题目尽可能选取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紧扣社会热点,或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背景材料,才能搭建学生思辨的平台,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三、合理使用学案效果好

有了正确的观念指导和科学的学案设计以后,关键就要合理地使用学案。

在课前。思想品德课是少,课与课间距时间长,这为课前预习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前预习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前提之一。因此,学案可提前一个课时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根据预习提纲,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做出笔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在课堂上,学生以学案题目为载体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以练习题为对象进行系列训练,当堂达标。最后经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解惑以后,学生掌握知识。最后在学案上进行总结提升,构建知识网络。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是课堂的一个高潮,是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结果和能力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案的探究题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研讨、交流。他们思维始终处于高涨的状态,兴趣盎然,思想碰撞,火花迸发。师生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澄清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平等地对话,参与和构建,不仅是知识的共长,更是弥漫、充盈在师生间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讨论交流结束以后,学生把结论有条理地、清晰地写在学案上。自我反思题是本学案的亮点,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就可以引导每一位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知识提炼得好,学生就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就是使课堂效益大大提升。

在课后。对学案进行评价是必要的。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首先是自评,然后小组内互评,最后老师收检。评价和检查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学案的重视,一方面迫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从反馈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改进,促进教学共长。课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做好学案的整理归纳,利用学案进行反思总结,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学科学习方法。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考试准备好复习资料。

学案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练为主线。利用学案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树立生为本位,学为中心的思想,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设计科学有实效的学案,合理高效地使用学案,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猜你喜欢

学案题目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关于题目的要求
乡愁导学案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