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野中的教育技术符号观
2013-04-29于国树徐林松
于国树 徐林松
【摘要】后现代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已经扎根于现代社会以及现代人的心灵深处。同时,也使得后现代思潮下的教育技术呈现的教学符号的指向也越来越不明朗,这种不明朗的符号可以随意的编码教育信息。这是一种辩证的继承之前的符号编码形式,又有创新和突破。未来符号式的教育技术在进行建构时,这些符号就会自发的呈现一种自组织的本能,去建构不同的功能体。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教育技术 符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40-01
一、符号学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什么是符号学的问题可以有两种回答方式,一种是按照历史上人们对以这个名称标志的研究活动的内容加以说明;另一种则是就其符号学得范围和含义的学科内容加以列举说明。本文中将对第二个阐述进行解读。
柏拉图以前的各种记号讨论大多相当于一种直接性象征和标志的意思,因此在狭义符号学方面尚不具备重要性,因为有关记号的性质和功能还尚未普遍性的探讨。[1]这个时期的符号学只是处在一个雏形阶段。自文艺复兴之后,一直到19世纪,符号学的意指范围就越来越广了,涌现出四大理论传统,分别是:由索绪尔开其端、由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将其发扬光大的语言符号学、以皮尔士等为代表的逻辑符号学。[2]20世纪,卡西尔、苏珊-朗格为美学符号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教育技术符号观
教育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以教育层面的发展来指导技术上的突破,从而技术上的革新又会反过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的发展与传播。
(一)理论的符号观
教育技术这门学科是从教育学中孕育出来的,教育技术理论层面存在两种符号,即本体符号和延伸符号。本体符号是其它符号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孕育的,符号彼此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矛盾发展到会影响这些符号继续作用时,这时每一种符号都解决不了这种矛盾的演变,所以只能有一种新的符号的诞生来化解,即教育技术的本体符号的问世。但是教育技术本体符号的出现并不标志着它就会脱离其它符号而独立存在,其它符号反而就是延伸符号的重要组成要素。
(二)技术的符号观
怎样将教育技术理论的本体符号更为便捷和有效的呈现和传播才能完成教育目的?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了解符号化的技术。技术的符号化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进行符号重新编码的过程。将大量与教育有关的符号进行重新的匹配和对位,例如教学内容在用技术符号进行编码时,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和技术符号编码的顺序与编码的匹配对象有关。一项新的教育技术的创新都是从一个简单的符号开始的,通过大量的有序符号的排列组合,去实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这个视角审视教育技术的技术层面,从一开始就没有离开符号。
三、以后现代的角度解读教育技术符号观
“后现代”作为一种思潮,是以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者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其核心是强调去中心、非理性、不确定,反对本质主义、理性主义、有序统一。后现代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已经扎根于现代社会以及现代人的心灵深处。
(一)基于符号观,对教育技术现状的定位
后现代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阻挡的,从杜威开始,他的教育“无目的”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解构。其实今天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是沿着后现代主义的思路展开的,而且它汲取了“无导向教育”的前车之鉴,更多的是与杜威的名义上的“现代教育”实质上的“后现代教育”合流。
符号已经打破的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制度化的学校教学符号的呈现方式,也可以是便捷式的移动学习符号的方式。随着教育的向前发展,教育技术呈现的教学符号的指向也越来越不明朗,这种不明朗的符号可以随意的编码教育信息或知识的片段。但是这些重组的符号并不是全盘式的否定以往的对教育技术的符号编码,对于符号的新的组织方式只是将以前的符号组织打散,再进行重新的集结,是一种辩证的继承之前的符号编码形式,在之上又有创新和突破。简言之,就是对教育技术的重新审视、重新构想、重新整合、重新改写,是符号的“解码”和“再编码”活动。皮尔士认为:任何一个符号本身可以转变为另一个更加完善的符号。
教育技术学科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的效率,以促进社会和个体的人的发展。符号可以是教育方法,可以是教育内容,可以是教育手段,这些游离的符号的一种自组织的状态,会造就出具有不同功能的组织体。教育技术这门学科无论是理论层面的符号还是技术层面的符号,都是庞大的自组织符号中的一个基因。
(二)基于符号观,对教育技术未来的展望
符号作为客体世界的认识载体,不仅能引导人探索客观世界、而且符号在教育中也较好地满足了教育领域所需用的一些特殊功能,如可计划性、可传递性、可评价性。因而符号进入教育技术也是一种必然,教育技术需要人的思维,而这一切将借助符号来完成。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充斥着整个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这位“预言家”表述的内容似乎可用一个词来代替:符号。不同的基因符号构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内容符号构成不同的机体,从而也就具有不同的功能。当然教育技术的一切形式、内容和手段也都涵盖在内。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是现代的一部分,一部作品只有首先是后现代的才能是现代的。这是因为,后现代实际上就是把那些在现代中无法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使之从“无形”转变为“有形”。[3]所以,我们必须以后现代的目光去审视现在的教育技术,即从符号的角度去把握教育技术的未来。
教育技术将会经历从有形到无形的一个过程。有形的理论,有形的技术,这些都是作为有形的符号形式呈现和运用的,在这种有形思维的符号驱使下反倒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桎梏了。所以必须将现有的有序的符号进行解构,进而重新进行匹配和组合,这里的匹配和组合并不是指重新形成一成不变的容纳性更强的结构了,而是一种短暂的重组,可以随时打散来建构其它的体系。在建构之前,这些符号都是一个自我状态,当需要进行建构时,它们就会自发的呈现一种自组织的本能,去建构不同的功能体。未来的教育技术必将是游离的符号式的教育技术。
四、小结
后现代不是对现代的脱离和反动,而是超越。超越意味着后现代不仅是对现代性局限的否定,更是对自我的建构。教育技术自然是确定的、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而预测性是基于简单的因果关系。后现代思维的教育技术符号观则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能预测的;是复杂的,虽然有序,却是复杂而有序。
参考文献:
[1]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丁和根.中国大陆的传播符号学研究:理论渊源与现实关切[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6).
[3]杨耕.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在思考[J].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