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的孩子
2013-04-29
拾荒兄妹的上学梦
8岁的小女孩王昌和10岁的姐姐王河,还有16岁的哥哥王明是三个小拾荒者,他们住在济南经十路附近的一个不足10平米的小屋子里。小屋倚着楼角拐弯处搭建而成,四块破旧的尼龙网穿起来当做门帘。屋内被隔成里外两间,外间满满当当地放着六七个食用油包装桶,里面装着他们家一天的用水。
他们的妈妈在附近做清洁工,一个月1200元,除去房租水电以及各种开销,所剩无几。最近老家有事,妈妈回家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三个孩子的身上,他们只有更加努力地拾荒来贴补家用。
拾荒,不是能忍受垃圾的臭味和肮脏就可以了,还得动作迅速。纸张、塑料、金属和玻璃瓶子,这些都是可以直接拿去卖钱的。如果遇到生活垃圾,如烂菜叶和剩饭,则没有什么翻拣的价值。每次垃圾车来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待了。一旦垃圾倒完,人群便蜂拥而上。只一会儿的工夫,一大堆垃圾就被翻了个遍,没什么可以拣的了。
捡拾完垃圾,哥哥王明把捡到的东西捆好带回家,等积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再拿到废品收购站卖,王昌和姐姐则去附近一个菜市场捡拾菜贩收摊后留下的菜叶。这是一家比较大的菜市场,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她们舍不得花钱买菜,因为她们卖废品的收入很少,仅仅只够买一些主食。更多的时候,那些好心的菜贩可怜姐妹两人,会直接给她们几把蔬菜,也算帮助她们了。
在天气好的时候,哥哥带着两个妹妹去附近的垃圾堆拾荒。天气不好或者没有垃圾可以翻拣的时候,兄妹三人就待在他们的小屋子里。王昌和王河都有一个捡来的书包,她们舍不得卖,把它们擦洗干净后,用塑料袋套起来。书包里有她们捡来的教科书、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和铅笔。
16岁的哥哥王明更像一个大人,他的脸上有着他那个年纪不应有的成熟。他也有自己的读书梦,来济南前,他在家乡上四年级。来济南,他甚至带着自己用过的课本和作业本。不过现在,他把这个梦悄悄地藏起来,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支撑全家,保护两个妹妹。
拾荒兄妹的事情已经引起了济南市民的关注,开始有热心人帮助这三兄妹。不过上学的事情依然不太乐观,因为他们属于流动人口,暂时还没有学校能接纳他们。小姐妹的上学梦依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我们祝福她们。
举重队里的孩子们
10岁的博卡是印度尼西亚楠榜省普林塞屋地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今天是周五,下午没有课。在学校吃过午饭,大多数同学都三三两两结伴回家了。博卡没有回家,他要去一个“秘密”的地方。
在校门口坐上公交车,经过二三十分钟的颠簸,博卡下车了。他走进一个写有“楠榜牙也达训练中心”字样的场馆,这就是那个“秘密”的地方,在这里,博卡每周要来五次,接受训练。
楠榜牙也达训练中心是一个专业的举重运动员训练馆,它是由印度尼西亚前国家运动员英隆·洛赛迪出资建立的。博卡是这个学期初加入训练馆儿童举重队的,这是一个兴趣训练小组,一共有10人。训练中心开办这样一个儿童兴趣小组,目的是为国家举重队选拔苗子。
训练房里已经有不少队员了,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都是从各个学校加入的。博卡先做了热身运动,然后开始练习。今天,他要冲击一个新的重量。
在教练的帮助下,博卡蹲下抓起杠铃并提到胸前。这次举起的重量虽然比以前常练的多了仅仅几公斤,但是在他感觉起来,似乎有千斤重。慢慢地,一点点,博卡最终站起来了,并且将杠铃举过头顶,他成功了!
博卡在训练房的好朋友鲁迪·科尼万也正在刻苦地训练,他比博卡大一岁,但举起的重量却比博卡重不少。鲁迪是训练小组里成绩最好的,主教练非常看好他。再在训练馆训练几年,等到鲁迪15岁的时候,他就可以正式加入国家举重队了,到时候可以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和世界举重锦标赛了。
拉妮是兴趣小组里的女队员,她今年12岁,她的成绩也不错,是国家女子举重队的备选队员。今天,拉妮也要冲击一个新的重量,在教练的帮助下,她也成功地举了起来。
训练完毕,博卡帮着教练收拾场地,他把散落的杠铃片都推回来,放好。这时候,培训中心的负责人给每个队员发放交通补助,钱不是很多,除去车费还稍有剩余。领到补贴的孩子们先后离去,迪卡也坐上公交车回家了。周末孩子们是不训练的,下周的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孩子们还会到这里训练。
追求梦想的道路是艰辛的,无论将来他们能否取得辉煌的成就,这段经历都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