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课改下的语文素质教育
2013-04-28池素芳
池素芳
没有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课程改革就失去了灵魂。因此,我们认为素质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话。反之,抓住师生关系问题,就是找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
当今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素质方面教育使人们具有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社会的适应力,有个性和各种特长、协作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从语文教育的现状来看不是很令人满意,现在学生语文水平令人担忧,视野狭窄,积累很少。学生写出一篇文章,很少没有错别字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低,书面表达能力尤其低,更甚者有学生中说,语文是“怪”学科,高深莫测,碰到阅读中的选择题,完全是凭着感觉连猜带蒙,是对还是错,完全无把握。语文到了答题凭运气的地步,这能算是有能力吗?
面对这种令人尴尬而窘迫的状况,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就语文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呢?
这里试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几点看法。
1多读
多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是语言文学,是交际的工具,更是一门艺术。
初中学生,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够,掌握语言形式还有赖于感性接触,多读,就是丰富感性认识。这里的多读可以是口头的朗读、默读,识记。多读好文章,含英咀华。 是对所学的课文,对优美的文字,多读几遍,吟咏不已,做到耳熟能详,深深地浸淫于词章的韵律之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这里的理解能力包括这几个层次:(1)理解语句的直接意思;(2)理解它的间接意思;(3)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4)评价内容和技巧。多读了,你就会体味到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象外之旨;体会到表达意图和表达效果。
2多写
这里的多写多积累,一是指多写新学到的生字、生词,二指多写作文。当然,这里的写,也不是机械地写,也要讲求方法。这个方法,除了辨别字形、辨错改正外,就是运用。学习的最好的方法就在于运用。怎么用?联字成词,联词成句,联句成篇。用的途径,还可以借助读的方式,读文章,看书籍,把所学的字、词运用起来了。
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提高作文水平,一要有生活,要提高个人志趣、认识能力;除此之外,就是要多看别人的文章,这是模仿的前提,然后进行模仿,就好象练书法一样,只有做到了形似,才能走向神似;只有掌握了格式,格局,才能破格创造。其次,平时多写日记、周记,小作、大作;写自己熟悉、感兴趣的,要提高写作兴趣、积极性,写了就要拿去发表、争取发表,写得多了,自然“下笔如有神”了。
写作的过程,既锻炼了思路,也把所学的字词用活了,把读到的东西创造性地支出了。
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提倡多写。除此而外,写,还包括在读书时多动笔,不动笔墨不看书,多写听课笔记,多写读书笔记,学习给文章加批语:眉批、夹批、总批。写出来的可能是幼稚的,但幼稚怕什么,写,也是最好的读;写,是最好的用!
3多练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平时的生活、学习就是进行语文的训练。所以进入中学阶段后,更应锻炼适应生活的能力。
进行生活场景训练,是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交际。
阅读练习主要是采用每学完一篇文章,然后进行知识迁移训练,可选择同一类型的不同文章,就有关的字、词、句、篇等方面进行练习,一定要注意不同的文章,这样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面对新文章(问题),加以运用,以培养阅读能力。
4精讲
也许有人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减负,而你前面却是“三多”,这不是加重学生的负担吗?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化苦学为乐 学,让学生学有所得,也就不觉其苦了。学问的过程是苦的,学问之果却甜。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花香扑鼻来。这是从学的方面来说。这里的精讲就是一节课中,教师只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教师精讲讲什么,主要讲学法,教给学生文章的读法:记叙文怎么读,说明文怎么学,议论文如何看,小说、诗歌等如何分析、欣赏。先注意什么,后抓住什么,最后拎什么。不同的文章、相同的文章如何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何深入研读作品,如何读出新意,看出别人所未看出的。等等。这些都是老师点拨、精讲的内容。无论是研究性学习也好,探究式学习也好,互动式教学也好,都离不开老师的讲。
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即教师应由“主演”变为“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