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2013-04-27赫洪申
赫洪申
[摘要]现代数学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了”,还在于使学生“会学了”。
[关键词]情景 优化
如何创设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将数学问题与教学情境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学习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浅显的做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心理不稳定,缺乏学习动机,但是他们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持续时间不长,往往对新奇的事物会产生兴趣,而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所谓故事情境,就是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受到强烈刺激,各种感官得以调动,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在新知的导入中讲了一个“猪八戒分桃”的故事:悟空摘桃回来,只给了猪八戒1个,给了唐僧8个,沙僧5个,自己留下了6个。猪八戒一下子就急了,嚷着说自己1个不够吃,唐僧叫悟空重分一下,悟空不愿意。唐僧只好叫猪八戒分,要求每人一样多,可猪八戒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分……这时我问学生:“谁能帮助猪八戒分一下桃子呢?”至此课堂静了下来,大家都感到新奇而陷入沉思。我及时出示课题并说明:“等大家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能帮猪八戒很快算出了。”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情绪空前高涨,参与探索的过程也尤为认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种有新意、有趣味、有一定具体物象的“疑”境,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比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拿出一块面包,向学生强调,这是一块面包,并说:“有2个学生没吃早餐,我要平均分给他们吃,怎么分?”学生抢着说从中间切开,分成2份。我又说:“每份是这个面包的多少?”学生说是一半。我接着又问:“如果分给3个同学怎么办,每份是多少?”学生一时愣住了,说不出答案。于是我便揭示学习任务,出示课题“分数的认识”。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学们必然会聚精会神地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二、优化情境,发挥主体作用
儿童的学习动机被激起后,若刻板地去教,儿童又因失望而使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由铺垫引出新知把儿童带入情境后,应根据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客体。要利用儿童能够敏锐感知鲜明、富有色彩的形象,善于用形象色彩和声音去思维,由此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尽可能地避免分析不断、发问不止的“注入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等去创设具体的、生动的、能直接感知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创设“实体”情境,发挥主体作用。“实体”情境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去演示,去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亲眼所见,以此来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拿出一个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玻璃容器,并在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子,往圆柱体容器里倒,让学生观察几次能把圆柱体倒满,学生观察后都知道是三次。我再让他们比较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就可发现是等底等高。这样学生就知道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拿尺子去量出直径和高,算出圆锥的体积,学生能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
2.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发挥主体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趣的数学游戏,更有利于营造师生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交往互动的程度更深。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提高。
3.创设“动手实践”情境,发挥主体作用。
数学是抽象的,它如同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所以应还数学其本来面目,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数”与“学”的关系,并在生活的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应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发展逻辑思维。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去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亲自尝到学习的乐趣,既强化了主体作用,激发了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中,在学生掌握几何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制作的长方形实物模型,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观察、分析、对比,自己就可以说出长方形的特征,由此再到生活中去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这样就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对长方形有了一个清晰的表象,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
总之,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可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激发;从而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之中;启迪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寓教于乐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将不懈努力,开拓进取,继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之路,为教育教学的百花园增添异彩。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白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