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老沧州 遗民泪空流
2013-04-27马亦飞
马亦飞
关 山 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见陆游《剑南诗稿》卷八,是陆游在成都作的。时间在一一七七年(宋孝宗淳熙四年),时年诗人五十三岁。在这前一年,由于范成大帅蜀,约他为参议官,他才来到成都;又因为他和范成大以文字相交,不拘礼法,有人讥他“恃酒颓放”,他因自号“放翁”。(“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在这时,他用乐府旧题写了三首诗。第一首《关山月》,抨击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与金国达成和议,放弃抗金作战,使南北陷于长期分裂。第二首《出塞曲》,要求冲破和议,从军出塞。第三首《战城南》,则幻想王师北伐,一战告捷,收复中原。这三首诗自成一组,犹如抗金复国的三部曲,反映了陆游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尤其是第一首《关山月》,表达了南北人民不满和议,渴望统一的心声,写得最为沉痛,是陆游乐府诗中的名作。本文就对这首诗作介绍。
《关山月》,本为汉乐府横吹曲名,这里是古题新用。“关山”是指军队驻防的边塞地区,因此,《关山月》原是一曲从军塞外的边防军人之歌。汉代抗击匈奴,唐朝抗击突厥,主要战场大都在西北边境。“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这首《关山月》所写的天山南北到玉门关内外这个广大地域,就是汉唐两代以《关山月》为题的多数诗篇的共同背景。可是,在陆游的时代,别说万里之外的玉门关了,就连北宋赖以建立基业的中原大地也已被金人全部占领。本来位于中原之南的两淮地区,现在反而成了南宋极北的边境了。因此,陆游这首诗虽以《关山月》为题,但他所写的“关山月”,不再是汉唐盛世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了,照临在宋金新的边界上空的,却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用作南朝亡国历史见证的“淮水东边旧时月”了。这是陆游这首《关山月》的现实背景,对于祖国分裂的时代悲剧,陆游是异常痛心的。
全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四句,写南宋统治者与金议和所带来的恶果,“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戎”,本是中国古代对西方一种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是指女真族的金国。“和戎”是指同金人订立和议,“和戎诏”是指隆兴二年宋孝宗在和议告成后颁布的诏书。从此到1177年,正好十五年。“将军不战”正是“和戎诏”的命令和要求,两句前后照应,历来的《关山月》都是写战争的,而陆游这首诗虽写军中生活,却独写“将军不战”,这就道出了“隆兴和议”放弃抗金作战的本质。当时不少将领因力主抗金,不是遭迫害而死,就是被罢免不用。如岳飞、韩世忠等。一个“空”字,讽刺了将军临边不战,也讽刺了朝廷的和戎误国。“朱门沉沉按歌舞”,这些将军只是躲在高楼深院里,日夜歌舞,尽情享乐,不顾国事。“厩马肥死弓断弦”是以具体事例说明当时武备废弛的严重情况。战马本该驰骋疆场,却在马厩中食肥老死;战弓本该在战场上射杀敌人,却在兵库里发霉腐烂。这一切使人多么的痛心!
第二层中间四句,表现为国从军,远离家乡而来守边的兵士的悲愤心情。“戌楼”是边境的岗楼。“刁斗”是一种铜制斗形的军用品,白天用来烧饭,晚上用来打更。“戌楼刁斗催落月”,不用打仗,那刁斗也只能催促光阴飞度,别无他用。战士们“三十从军今白发”,他们的大好年华就在这刁斗声里默默虚度了。然而,纵然把横笛吹破,又有谁知道他们笛声里表达的向往战斗,为国献身的壮烈情怀呢?“沙头空照征人骨”,这些征人,原是当年一起从军的伙伴,生前得不到杀敌的机会,徒然老死军中,寒月照耀着死者的累累白骨,难道不是预示着幸存者所面临的命运吗?那些慷慨从军的爱国志士,未经一战,却抱恨而终,这更是“隆兴和议”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三层最后四句,说明在沦陷区的遗民的愿望。“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南宋前,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发动侵占中原的战争,南北朝时就发生过,但没有象金人这样统治长久,传上好几代的。可是从1126年金兵攻破北宋首都开封,到陆游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个多世纪了。金人对中原的统治也已经历了自金太宗完颜晟到金世宗完颜雍四代。这个句子寓含了作者对统治者与金人和议的愤恨。“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忍死”这两个字说得很沉痛。它表明在金人的严酷统治下,亡国遗民是十分屈辱、悲惨的,可以说生不如死,但这些人中有些人已是六七十岁,他们痛苦而又坚强地活下去,忍死以待,是因为他们相信,总有王师北伐,恢复故土的一天,但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的希望都被朝廷和戎、将军不战这一事实所引起的失望代替了,他们只能对月流泪。这一层说明“隆兴和议”造成丧失军心,丧失民心的严重后果。
本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前四句用平韵(年、边、弦),中间四句换仄韵(月、发、骨)声情激越,正好表现兵士的内心的不平和激愤。后四句又转平韵(闻、孙、痕)声调沉重缓慢,与遗民们难以诉说的痛苦和深沉的悲哀又相适应。这样,借声调的变动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陆游这首《关山月》,据题立意,结构非常巧妙。边界可以隔断南北,但月光可以普照山河,这首诗就以“关山同一照”的边界之月为背景,分别写了边界南北的军民。诗中是三个分镜头组成的一个总的画面,三个分镜头写了月下的将军、兵士和遗民,都相对独立,组合在一起,又浑然一体,突出了共同的主题。画面冷清而忧郁,但这月色照出了将军、兵士和遗民的不同的悲欢苦乐,作者借后两者的月下之恨,借边地的壮士心和中原的遗民泪表达了自己对和议的谴责和抗议。作为一个“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爱国者,陆游虽然年纪已老,但他“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他随时都想着中原统一,随时都准备上战场,但朝廷的苟且偷安,屈膝求和,只能使诗人“心在天山,身在沧州” 。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一中文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