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浅析
2013-04-27王兴文
王兴文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在工作定位、指导内容、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对就业指导期望值较高,满意度较低。阶梯式就业指导模式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按不同年级分不同学期进行阶梯式就业指导,将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阶梯式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分配制度由原来的统一分配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其工作模式也随着毕业生观念的改变而不断更新。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阶梯式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为目标,通过阶梯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一、当前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思想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仅局限于就业这一环节,教育群体局限于毕业生,工作阶段也还停留在就业安置阶段;对于非毕业生和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等问题则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单纯地把为学生找到一个岗位、谋求一份工作为主要目的,至于这个岗位这份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做到人尽其才、人职匹配,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也没有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来追求。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单位找不到适合的毕业生,招聘的毕业生不能安心的工作,毕业生的能力和企业的要求相差较远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
2.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与实际相脱节
当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还仅仅停留在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形势分析上,内容较单一且未纳入正常教学计划;授课时间也大多安排在毕业学年,当老师讲授如何提高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时,他们已快要毕业走向社会,这时候只能进行临毕业时的择业包装和就业技巧的训练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3.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够丰富指导效果不佳
由于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课形成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局面:支招多,解惑少;信息多,观念少;择业多,敬业少。适合于学生发展要求的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多样化;信息化、市场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导致了学生普遍感觉内容空洞乏味,与现实脱节,缺乏新意,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构建层次分明的阶梯式就业指导体制
依据实际情况,探索实施了阶梯式就业指导教育,即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才阶段的特点,以职业生涯设计、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为主要指导体系,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使之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
1.依据学生成长特点,实施分段教育
从学生一进入大学校门,进行有关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将这种教育和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指导。一年级主要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适应测试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 使他们能够结合所学专业,制定符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目标;二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进行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三年级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修正,使其最终确定自己就业的方向和目标,明确为实现就业目标应该努力的方向;四年级突出对就业形势政策的宣传,求职技巧的指导,就业信息的发布,为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服务。
2.依据学生群体特点,转变教育方式
现在的大学生,90后已经是主力军,其群体特点是: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有很强的接受新鲜事物欲望。与以前的大学生有了很大的差别,如果还按照以前的老经验、老办法管理教育学生,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为此,在教育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运作方式,进行了换位教育,即以学生成才就业的真正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引导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思想特点而产生的不同需求,分别确立不同的教育侧重点,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就业需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指导、困难群体帮扶、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多下功夫,为他们提供分层分类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继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寻求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真正做到人职匹配。
3.依据现实情况,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原有的就业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为此我们不仅从数量上配足工作人员,而且进一步推进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主要通过大力引进或选拔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师充实就业指导队伍;同时还加强了对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聘请优秀的职业指导教师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知名企业家、资深经理人等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依据企业要求,创新培养模式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贯彻以服务为路径,以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充分吸取企业的用人要求,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继而提升其就业素质,使毕业生做到:找的到工作、单位留的住、工作用的上。具体方法是:第一 把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和毕业挂钩,并成立了就业指导课题组,专门负责全校的就业指导课的研究;第二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 进一步加强实践、实习与就业三位一体的基础建设 逐步完善社会实践、实习见习、就业体验制度,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第四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业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缓解其就业压力。
5.依据学生兴趣,改善授课形式
现行的就业指导大多是在学生毕业前的阶段性指导 其形式是以我们针对就业指导课组织形式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的特点,积极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第一采取课堂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化建设,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认真分析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规划职业生涯,有效提升就业能力;第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积极开展校内外就业实践活动,如举行模拟招聘活动,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成功人士求职指导报告会等,逐步形成一套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第三通过建立学生个人就业档案 对他们进行职业测评,指导其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学习、实习、就业等进行全程跟踪。
6.利用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以及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就业信息库;开通就业指导网站,通过网络为学生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教授求职技巧,开设职业测试,接受个别咨询;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技术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准确及时地将就业信息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利用就业工作QQ群、飞信群、就业论坛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指导,通过畅通的信息传播路径和交互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
三、结论
自2009年我校通过实施阶梯式就业指导,我校毕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到了极大的提升,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单位留的住、用的上;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为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逐年提升。今后我们将对阶梯式就业指导制度不断完善,更好的为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尹作发.对高校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0.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0L] .2010-07-29.
[3]邱飞.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解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2):112.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