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学生不同心理状态下的体育教学

2013-04-25董琳

考试·教研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教学探究课程改革

董琳

【摘要】 本文研究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以及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为依据,探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学生体育课教学的影响。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灵活。但从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本文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结合体育的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改革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手段,提高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心理状态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0-0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23-01

1 实施对象,研究项目

本研究以2011年高二年级五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类型项目的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方面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从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不同运动项目体育课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互作用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项目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特点。由于本校体育课的选课是通过兴趣爱好、自主选课的方法进行的,所以可以直接从不同类型的体育选项课中随机抽取2011年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中三个项目分别在每周课次进行,每次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都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分别在体育课教学前和后进行两次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评定。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项目的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每种类型项目的体育课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维度不同,对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也不同。通过不同项目体育课之间比较,发现其都有自己的项目特点,可以更好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某一维度。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高中体育课教学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类型项目体育课程对于改善高中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不同的效果差异。

2 投石问路,设置问题

目前高中学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对体育课没兴趣或兴趣不高的学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50米跑时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3 拓展新路,兴趣浓厚

学生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但是高中生已经从这一方面走出来了,他们需要新的知识来充实。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比如一节简单的前滚翻课时,一开始我让他们自己滚翻,他们都站着不动,直到我说前滚翻在打篮球的时候可以帮助自己避免受伤,从高处跳下后避免受伤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听了这之后,学生才半信半疑地慢慢开始尝试,去摸索。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尽量为学生拓宽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因此,在健美操、球类、教学比赛、趣味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学习。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4 激励勉励,双合一体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激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会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激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教师要认真仔细的揣摩学生心理,找出问题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通过十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以及向有丰富教学经验专家的学习,认识到:要消除体育课的枯燥、乏味,就要在课中多添加新生事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高潮起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收集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让学生参与备课。这样写出来的课,肯定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学得称心。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研究表明发现:被研究的学生特别喜欢竞赛,他们大多数认为只有通过喜闻乐见的体育教学才能更好的表现出他们的一技之长。不管是球类、田径或者其他比赛。

总之,开展高中学生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精神,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行为,创造学生喜欢的、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学生的体育教育应注意到学生的特点,科学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一些实用性强的体育项目,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兴趣,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将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不仅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而且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不断巩固课堂教学的成绩和效果,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特点,培养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展示学生个人优势和才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健康[J].体育科技,2003(3).

[2] 董翠香.围绕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2).

[3]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教学探究课程改革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