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础语文教育中的语感培养

2013-04-25朱彩琴

考试·教研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

朱彩琴

【摘要】 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课程,语言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有一种第六感官的领悟,这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语感 深情朗读 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74-01

语感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语言掌握程度。语感在很多时候是和一个人对语言的学习经验、人生经验、情感经验相挂钩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就养成注重语感培养的好习惯,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培养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1 朗读实践,是触发语感的钥匙

我们时常看到电视上有这样一幕:一帮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一遍的跟着老师大声的朗读课文。从古到今,从山区到城市,好像这种方式是一种已经普及了的语文教学方式,这种看似普通的朗读方式却恰恰是一种帮助小学生培养语感的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朗读钱详细的讲析课文的一些句子所附带的情景和背景,让学生们在跟着老师朗读的时候大脑中有画面感,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有目的性的阅读,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意境来,最终也就讷讷个读出一些语感来,知道在以后的作文过程中什么样的情景由什么样的文字来描写才可以写的顺畅。经过老师的提点,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2 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根据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们共同来探讨语感培养的方法:

1.1 在充实的生活中体验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1.2 在积累中培养语感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有了速读作基础,能促进广泛浏览。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1.3 在训练中培养语感

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另外,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

3 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表述的准确性,语言人类用于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教师运用的语言进行表述时,应该是准确、恰当、清楚的,能很好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述的意思的教学语言。“准确性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学语言科学性的体现。如果语言不准确,表意自然模糊不清、言不达意,造成交际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不但传达的思想情感准确,而且给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等带来一定明晰性,同时感受知识的美,语言美,有效提高语感能力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参考文献

[1] 欧焕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05).

[2] 徐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苏教国标版教学论文),201(10).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
厚积薄发写华章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谈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积累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
让 巧妇”不再难为“淘”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