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5马亚莉
马亚莉
【摘要】 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中,对历史故事的兴趣非常高,利用历史故事精悍短小、便于记忆的特点,加强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论文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历史故事 历史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80-01
1 引言
作为初中历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相符合,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对历史故事背后的成因及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在进行教学时带给学生历史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喜爱历史学科,提高历史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
2 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探析
2.1 利用历史故事将抽象的历史事实形象化、具体化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包括世界史以及中国史两大部分,由于历史史实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概念模糊,难以对历史知识进行形象、有效学习,讲解历史故事便于学生认识、理解知识点,更全面吸收和消化历史知识[1]。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知识时,教师向学生讲述历史故事:1949年在天安门的开国大典之上,共有54门礼炮鸣响了28声,其中54礼炮是纪念五四爱国运动,28声响代表了共产党为了新中国进行的28年的奋斗。学生随之对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可不失时机导入新课。
在对“经济危机”章节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记住了文学作品描绘的历史故事了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也是大萧条阶段,一位女孩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金店获得了销售员职位,勉强承担起母亲和自己的生活开支,某天,一个满脸憔悴的男子走进金店,女孩耐心热情招待这位客人,客人什么也没买,反倒是下班女孩进行戒指清点时发现遗失了一枚,女孩无奈只能费劲千辛万苦找到这位男士家中,说了很多诚恳的话才将戒指要回来。这个故事很简单,却可以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经济带萧条时期工人购买力较低,失业严重,日常生活难以得到满足的状况,通过故事,教师向学生发问:什么原因导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对哪些方面造成影响?等等,学生在听故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经济危机这一概念,学习难度得以降低,教学课堂质量又能提高。教师在讲故事时注意语言的精炼和感情投入,把握讲解时间,这样才能引起初中生共鸣。
2.2 利用历史故事化解教学难点
只有在教学中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学生才会集中精神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须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容易理解的故事,利用故事有趣生动、精悍短小特点,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施教学情况利用好历史故事,将历史教学重点、难点以简单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降低教学难度[2]。
例如,在对三国历史“刘备三顾茅庐”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中学过的《隆中对》帮助学生理解三国鼎立的成因和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要搜集适合向初中生进行讲解的故事强化教学成果,弥补教学上的不足。如在学习“商鞅变法”知识章节时,教师先向学生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接着讲解商鞅被五马分尸的结局,明确商鞅的变法是否失败了?说成功了为何商鞅要遭受五马分尸的酷刑?说失败了为何秦国日益强大起来?这是这一知识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片,图中是一个小女孩与一位中国军人进行合影,图中小女孩是叫美惠子的日本小孩,中国军人则是聂荣臻将军,这张图片的故事背景是1940年刚结束了某次战斗后,中国展示救出的废墟中的日本小女孩,聂荣臻将这两个小女孩收留悉心照顾的故事。教师可在讲解故事时适当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想要学习历史的愿望,将这一愿望转化为历史学习动力。
2.3 历史故事在进行知识巩固和复习中的作用
在进行历史知识学习时,良好的教学开头十分重要,每节历史课都会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系统讲授,只有将每个教学环节做好过渡,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对历史故事的情景再现能加强承上启下教学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难点和重点[3]。在学习“文成公主入藏”时,可以将这一历史故事改变为历史剧,让学生分别扮演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唐太宗、唐朝官员、吐蕃来使等角色,学生对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情景能够进行模拟和再现。对历史故事的演绎,能在增加语言表达力、想象力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历史,全方位掌握文成公主入藏的伟大和重大历史意义,只有学生进入历史、体验历史才能够喜爱历史、理解历史。
另外,历史故事还能帮助初中生更好掌握历史命题,强化解题方法技巧。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由于教学任务重、知识巩固时间紧张,学习压力大,没有精力再进行故事的模拟演绎,教师可在考试中灵活融入课内、课外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启发历史学习思维。如将“岳飞抗金”知识点融入试题中:“岳飞精忠报国流芳百世,秦桧卖国奇耻遗臭万年”,要求学生对岳飞、秦桧进行评价,并根据对联写出其中包含的历史故事。利用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进行命题,学生既能有话说,又能对学生的语言应用和掌握历史史实情况进行考察,一举数得。
3 结语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历史故事设置悬疑,不但能引起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而培养冷静分析历史、具有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的社会建设新人,这对于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陶基生.如何让历史教材生动传神——谈初中历史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14):50-51.
[2] 张荣华.初中历史在不同教学阶段如何巧用故事[J].教苑荟萃,2011(15):86.
[3] 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