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2013-04-25陈山华
陈山华
【摘要】 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社会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良好公民意义重大,尤其是历史教学,有着丰厚的历史资源,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责无旁贷。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责任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65-0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民主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对自己不负责任,任意妄为,就会影响他人,影响社会的稳定,这类人不值得信赖,更难委以重任,既不能奢求他对家庭做多少贡献,更不能奢望他对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这类人不足以安身立命,对家庭对社会都会存在较大的危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必要性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还要在教学中突出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能够体现新课改的以人为本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事,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独断专行”,在学校“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责任意识也较差,因此,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心系天下,心系社会,学会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认识,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2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1 通过历史的人物的感召力量,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责任感
在历史课文中,有大量的极具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这些历史人物不断努力,敢于牺牲、敢于奉献创造而来的。翻开历史课本我们会看到大量的这样的情景: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不断探索,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甚至不惜以身报国。这些人物令人敬佩,能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力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展开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比如,用“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壮志饥餐胡虏肉”“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的毛泽东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感召学生,使他们从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身上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在感动中,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下,树立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深层理解爱国的具体内容,真正体验历史英雄的悲壮、崇高的爱国情操。
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当我们的国家出现危难时,我们要怎么做?学生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向历史英雄一样,挺身而出,共赴国难,救国救民,建立伟业。这样,学生的感情得到有效的升华,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建立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现在处于和平时期,衣食无忧,多么幸福,作为和平时期的我们要怎样回馈社会,回馈家庭呢?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会认识到自己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为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此回报社会、汇报自己的父母。这样,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不但形成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还能清晰地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责任使命,学生会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2.2 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开拓视野,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起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变化,关心人类的命运的强大使命感,意义重大。
比如,当讲到日本侵华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分子篡改教科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公开谈话等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事件背后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可以达成共识,现在日本国内有一部分人想要翻供,极力想否定日本国的侵华史实,想要否定自己的丑恶罪行。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他们敢翻供,会翻供?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可知,由于日本政府及一部分日本人民不能充分认识到法西斯给全世界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痛苦和巨大伤害,在日本国内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残留思想,同时,中国又不是足够强大,对日本国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威慑力,因此,他们敢翻供,会翻供。这样学生可以把现实与历史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学生都能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负责任的中国公民,都应该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努力成才,才能有能力为祖国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推动国家的发展,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有效地维护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才能保证国民安居乐业。这样学生不断提高了认识,对历史、对现实认识的能够有效分析,同时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人,使学生成为大有作为的人,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这样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实现了。
参考文献
[1] 马继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 刘国华,张积家.论责任心及其培养[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