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安徽省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2013-04-25曹洁
曹 洁
随着社会条件在各领域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安徽经济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尤为突出的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上升,城镇与农村的消费结构出现多样化。根据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我国居民整体情况,本文根据不同时期的统计项目来分析研究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变化,同时考虑到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的差别,现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划分为两部分来分析研究。
一、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安徽省统计年鉴》设置的统计项目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研究进行划分,研究项目分别为:①食品;②衣着③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④医疗保健⑤交通通讯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⑦居住⑧杂项。为保持项目研究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在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分析时,也是采取相同的划分方式。
(二)研究方法
文章的研究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在从一般分析到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利用对某一年份的静态分析,结合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全面考察现在和过去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全文中运用较多的是比较法,既有对安徽省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上的比较研究,也有对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价格指数和消费差异率等进行的多角度比较分析,通过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找寻该省消费者消费行为差异之处。
二、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情况
(一)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资料显示,2002年至2012年这10年间,安徽省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快速的、健康的发展。在此条件下,安徽省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个体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水平就是单个消费者一定时期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达到的规模与水平。消费水平值等于当年消费额除以消费品价格指数[1]。表1描述了安徽省城乡从2002年到2012年这10年来在消费价格指数方面的变化,该指数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以2001年为基准值,相对于上一年的价格指数总体计算得出。表2描述了从2002年到2012年这10年间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变化以及对应的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表1 安徽省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
表2 安徽省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表
根据图1所反映的安徽省近10年居民消费增长情况可见:安徽省居民近些年来由于经济收入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均消费增长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农村人均消费增长变动幅度比城镇人均消费增长幅度要大很多,较为明显的是2006年和2011年农村人均消费增长分别比城镇多9.95%和11.98%,这说明这些年份中农村经济条件改善,消费水平提高较大。并且在折线图中2006年和2008年农村人均消费增长率为上升,而城镇人均消费增长率却是下降的,说明在这两个年份中,城镇人均消费减弱,而农村人均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图1 安徽省居民消费增长折线图
(二)2011年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综合表3和图2信息可得知:
1.以城镇为对比,安徽省城镇人均收入18606.13元,比全国人均收入少3203.67元。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比重较大的是食品类的开支,这与全国居民消费情况是一样的。然而全国范围的居民第二大消费项目是医疗保健2149.69,安徽省居民第二大消费项目为教育文化和娱乐1631.28。通过图表可见,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在大多项目上都比安徽省人均消费要高。而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项目除外,安徽城镇人均居住消费比全国城镇人均居住消费多96.38元,安徽城镇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比全国同类消费的多662.30元。
2.以农村为对比,安徽省农村人均收入6232.21元,比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少745.08元。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比重较大的是食品类的开支,这与全国居民消费情况是一样的。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在大多项目上都比安徽省人均消费要高。而交通通讯项目除外,安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全国农村居民多出78.83元。
3.安徽省内对比,城镇人均收入比农村人均收入多12373.92元。安徽省内城镇和农村居民最大的消费项目均为食品类开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开支第二大项目为教育文化娱乐1631.28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第二大项目为居住885.15元。
表3 2011年安徽省和全国人均收入和消费各项对比
图2 安徽省与全国人均消费对比
三、安徽省城乡恩格尔系数变化研究
恩格尔指出,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低,其食品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就越大;反之,一个家庭或者个人收入越高,其食品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小。然而随着家庭或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少。对于国家而言,经济水平越落后的国家,其国民在购买食品的支出就越大。该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该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2]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的地区为贫困地区,50%至59%之间的为温饱地区,40%至50%之间为小康地区,30%至40%之间为富裕地区,低于30%的为最富裕地区[3]。
本文统计了2002年到2012年10年间安徽省城乡的恩格尔系数(见表 4),对比分析安徽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近10年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到,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6032.40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18606.13元,增长了3倍,而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在2002年时是2117.57元,而在2011年达到6232.21元,增长了也近3倍。城乡收入飞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2年的47.46%和43.2%下降到了2011年的41.10%和39.8%。这说明安徽省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较大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也在逐年下降。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看,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多的倾向精神层面的消费品。
表4 安徽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统计表
图3 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
通过近10年的安徽省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做成直观的折线图,能清晰的分析出安徽省城乡居民在恩格尔系数上的变化规律。由图3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要小,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处于40%-50%之间的小康水平,城镇居民消费者则在2007年之前恩格尔系数就处于小康水平,2007年之后逐步达到富裕水平。通过图3可以得出的是安徽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人们消费水平渐渐提高,生活状态逐步进入富裕阶段。但需看到是,我省居民恩格尔系数离30%的距离还较远,居民达到最富裕阶段还有很长远的过程。
四、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差异率
我们通过相对差异率指标来衡量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其公式为:
D=︱Du-Dr︱÷Dr×100%
其中,Du表示城镇居民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Dr表示农村居民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D为两者之间的相对差异率[4]。
根据表4,在安徽省的城乡差距方面,2002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多3914.83元,2005年这一差距为5829.72元,2011年差距为12373.92。这些数据说明安徽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在进一步的扩大。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收入的变动直接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体现在消费支出方面,安徽省的城镇和乡村居民在消费内容上的差距在扩大。其中,2005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多4171.44元,2006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多4642.57元。可见,由于收入差距的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也在进一步的加大,这样的差距直接影响到城镇与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的差别。
根据表5可知,安徽省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方面的差距最大,达到3191.53元。也就是说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额是农村的2倍还多。除此之外差距较大的依次为教育文化娱乐、衣着类和交通通讯类。差距最小的是杂项类,绝对数额差距为344.02元。综上所述,总体上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
根据表5可知,拿安徽省与全国的情况对比,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安徽省城镇居民多3203.67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山西省农村居民多745.08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安徽省多1980.43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安徽省多263.84元。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的是: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着差异性,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根据公式计算2012年安徽省城乡居民各大项的支出结构,整理得到了下列数据。
根据表4可知: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差异最大的是教育文化娱乐类,其相对差异率高达63.11%。其次是杂项类42%,居住类36.23%和医疗保健22.5%。差异率最小的是食品类为4%。由此可见,安徽范围内城乡之间在对食品消费上差异不大,收入的大部分都是用于食品开支。而城乡之间对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差异较大,城镇对教育文化娱乐较为重视,相对的农村地区在这一块的开支较少,提高我省农村地区文化消费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消费各项中,城乡之间的居住类消费差异也较大,城镇居民在居住类的开支明显比农村居民要多很多,这方面差异很有可能是由城市地区房价较高的原因造成。
表5 2012年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对差异率(%)
根据表6与图4对比安徽省与全国的相对差异率,可以看出的是,城乡居民在家庭设备及服务类支出项目的相对差异率都是最小的。这说明不论是全国的城乡居民还是安徽省城乡居民,对于家庭设备及服务都是十分的重视。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全国城乡居民和安徽省城乡居民在居住上的相对差异率也是较小的,这说明城镇居民在居住类开支较大是一个全国普遍现象,进一步证明城镇居民面临比农村居民更大的高房价压力。另外不仅仅是安徽省城乡居民自身存在着差异,在总体上也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表6 2012年全国与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差异率(%)
图4 安徽省与全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相对差异率对比
五、对策建议
(一)转变消费习惯,培养消费者建立新消费点
传统上,消费者支出结构直接反应消费者习惯。从数据上来看,安徽省消费者在食品和服装上开支较大,但并不代表其他项目的开支没有可研究性。转变消费者习惯就是需要从增长潜力较大的项目中入手,培养消费者建立新消费点,鼓励消费者新商品新服务的消费。这样的消费习惯转变,一方面可以丰富消费者商品市场,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新产品新行业的发展[5]。
(二)针对消费者需求,改善消费者市场的商品结构
消费者需求决定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决
定市场中的商品结构。根据数据可知,安徽省内城镇和乡村居民在消费结构上有很大差别,城镇居民更倾向于精神消费,乡村居民倾向于物质消费。根据消费者结构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迎合消费者需求,改善消费者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结构,使得对消费者市场的商品提供更有目的性和效率性。
(三)鼓励新产业,丰富消费者市场
消费者在收入允许的情况下,都有改变原有消费结构、丰富自身及家庭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愿望。在消费结构的指导下,鼓励新产业发展、促进新产业商品体系的全面化建设,既能丰富消费者市场,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参 考 文 献]
[1] 田 辉.消费经济学[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 项本武,俞伟悦.我国农村消费结构的变迁实证[J].统计观察. 2004(10).
[3] 黎东升.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与政策意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 樊茂清,任若恩.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6(12):23-26.
[5] 韩静轩.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演变的动态数量分析[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