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建筑文化研究
2013-04-24李曦
李 曦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1 图书馆服务理念与图书馆建筑文化
1.1 图书馆服务理念诠释
所谓图书馆服务理念,是指图书馆主体从图书馆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对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所形成的总体看法[1]。图书馆界对于图书馆基本服务理念的内容并没有某种特定的说法,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所倡导的服务理念的中心思想是相同的,可以包括以下内涵:图书馆对全社会普遍开放,尊重读者的权利,图书馆对所有公民实施平等自由的服务,实施人文关怀等。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1.1 以用为主的理念
以用为主的服务理念是相对于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的观念而提出的。以用为主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基本内涵,从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的“书是为了用的”可以看出,这一理念是保证图书馆一直延续其为人类传播精神文明这一使命的基础[2]。
1.1.2 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性化服务是人本观念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是图书馆不断追求和践行的基本理念。只有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由用户需要入手考虑服务方式,才能保证图书馆服务工作方向的正确性,才能使图书馆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
1.1.3 个性化服务理念
个性化服务是人性化服务的扩展和延伸。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理念是基于人的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而提出的,开展个性化服务可以吸引不同层次的,范围广泛的读者进馆,形成更好的社会影响。
1.1.4 包容性服务理念
包容,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大度,容纳一切。图书馆职业明确把促进社会的和谐、包容、平等确定为自身的使命[3],图书馆的包容性其实是涵盖了平等服务和开放服务在内的一种服务理念。图书馆不分年龄、种族、地位或受教育程度,免费向所有人开放,正是这种理念的最好表现。这一理念是由图书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决定的,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根本所在。
1.2 图书馆建筑文化概述
1.2.1 图书馆建筑文化
图书馆建筑文化是指某一图书馆建筑所展现出的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建筑思想、理念和情感[4],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1.2.2 图书馆建筑文化的历史沿革
古代西方图书馆建筑以三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最为著名,从零星的史料中可大致看出其建筑风格与神殿相似。中世纪以来,西方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具有了明显的欧洲特色,并且以教堂、修道院、大学联系紧密,外观高大宏伟,体现出一种庄严神圣的建筑文化。以上两个时期的图书馆建筑具有封闭性[5],而近代图书馆由于经历了从藏到用的思想的转变,图书馆建筑文化也随之向多元化、人性化发展[6]。国外著名的图书馆建筑有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
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建筑也可称为藏书楼建筑,往往与宫殿、寺院、书院、私宅等建筑融为一体,建筑秉承传统儒家思想,内部结构方正,布局对称,体现的是一种沉稳、朴实、庄重和“天地人和”的建筑文化。从20世纪初中国出现公共图书馆开始,图书馆建筑也突破了藏书楼的模式,增加了阅览室等读者活动场所,藏阅并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和谐包容的建筑文化,又融合了西方开放人本的建筑文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图书馆建筑发生重大变化。从封闭空间转变为开放的形态;从注重藏书到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从单一的建筑风格到营造富有文化艺术神韵的自由化、多样化氛围。代表性建筑有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7]。
1.2.3 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
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也是与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一脉相承的。充分满足读者的需要,实现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新理念的核心要素。主要表现有: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先进的技术设施,多元化的建筑功能,新颖化、有特色的外形艺术。总之,现代图书馆建筑正在将审美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向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实用功能,外形与功能完美融合的方向发展。21世纪以来的图书馆新馆建筑在外观上更加新颖,功能上更加完备,代表性建筑有美国西雅图图书馆、德国赫顿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
1.3 将服务理念融入图书馆建筑文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3.1 可能性
首先,从图书馆服务理念和图书馆建筑文化的涵义来看,它们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其次,从图书馆的性质来看,二者的结合更为容易,因为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机构,图书馆的社会性使得服务理念面向人群,文化性使得图书馆建筑文化偏重人本,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最后,图书馆界推崇人文精神,因此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会主动将服务理念渗透其中,形成图书馆特有的建筑文化。
1.3.2 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图书馆先进的服务理念可以指导服务工作不断上升、完善,而图书馆建筑文化是体现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它决定着这个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将服务理念融入到建筑文化中,会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加入实用性的服务色彩,现代图书馆建筑必须同时具备审美性和实用性,对图书馆的整体建设和运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才能满足读者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上的双重需求,才能使一个图书馆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2 融合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建筑文化现状分析
笔者选取了两个2000年之后建成的图书馆予以分析。其中,上海浦东图书馆代表了目前中国图书馆的发达水平,陕西省图书馆能够代表西部省级图书馆的发展状态,前者采取网络调查,后者采取实地调查。通过这两个2000年后的新馆的情况,对其建筑文化中是否融入了服务理念,效果如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1 案例1——上海浦东图书馆
上海浦东图书馆秉承“以人为本,文化立馆”的服务理念,建筑文化呈现多元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特点。首先,其建筑造型为“悬空大书柜”,内部采用“全开放、大开间、少间隔”的藏借阅一体化布局,装修风格为图书馆整体营造出“书山、浮云、栈桥、空中花园”的氛围[8],力求将现代感与文化感相结合,体现多元化的建筑文化;其次,新馆的外部立柱采用清水混凝土结构,绿色环保,内部采用冰蓄冷技术节电制冷,双层呼吸式幕墙对流空气,体现生态性的建筑文化;而人性化的特点从整体布局到具体细节中都可见一斑,例如阅览区的大台阶造型,读者可坐在上面读书;扶手电梯、直达电梯,楼梯的合理安排,同时设有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还有读者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开关阅览桌上的小台灯。
浦东图书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为了营造“书山”的文化氛围,书架设置过高,造成高层的书取阅困难。第二,连接三四楼借阅室的楼梯台阶有两种高度,中间落差低,两边落差大,且没有扶手,会造成老人、儿童的安全隐患。
2.2 案例2——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真诚服务读者”为服务理念的核心内容,力求传达出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感的建筑文化。外观主色调为米色,楼群的顶、檐、柱等部位设计为唐代建筑造型以展现古风,半开敞的广场形态又给人以开放的现代感。同时,为了体现实用性和人文关怀性,图书馆将借阅区和辅助功能区(报告厅、多功能等)的入口通道与借阅区隔离,以防影响阅读环境。针对弱势群体,图书馆设置有残疾人专用坡型入口、残疾人专用电梯和卫生间、以及视障阅览室。
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在观察中和与读者的交流中还发现了陕西省图书馆的一些缺陷。第一,主楼的借阅区只安排了楼梯和直达电梯,没有扶手电梯,并且直达电梯每层只有一个,等候时间长,老年人使用不便。第二,自习室的空间较小,几乎所有来省图自习的人都有排队抢座位的困扰,而且自习室与楼梯之间没有设置专门的通道,馆内人员走动、交谈、打电话严重影响其他人读书。第三,通风换气设施不够完善,馆内稍显闷热。
2.3 案例综合分析
2.3.1 对两馆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2000年之后的图书馆新馆建筑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功能上都有了更人性化的特点,建筑文化中也有意识地融入了服务理念,主要表现在:
(1)两馆在外观上都体现着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浦东图书馆凸显了海派文化的开放性、交融性、创造性的特点和都市应有的现代感,陕西省图书馆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进取特色。
(2)两馆都注重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处处融入建筑中。全开架式的布局能够满足读者以用为主的需要;合理的功能分区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另外,两馆都考虑到了弱势群体。
从图书馆建筑的角度来说,陕西省图书馆与浦东图书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读者空间有些狭窄,不能与实际到馆的读者人数相称;楼梯、电梯等辅助设施安排过少等。这也反映出了现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建筑差距的主要原因,如资金的限制,观念的落后,政策的差异等。
2.3.2 存在问题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现代图书馆建筑在融合服务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建筑文化中虽然已经融入了一些服务理念,但只局限于建筑设计中,并且大多数是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图书馆学读者服务的角度出发。
(2)建筑文化只关注了审美性和艺术性,没有考虑到实用性,或者说是在审美性与实用性发生冲突时舍弃了实用性,造成图书馆建筑的“只求奢华,不求实用”。
3 将服务理念融入图书馆建筑文化的实现方式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将服务理念很好的融入到图书馆建筑文化中,需要在图书馆建筑的选址、外观、布局、环境等方面都体现到。
3.1 图书馆建筑选址——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在建造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址的问题。图书馆的地理位置选择除了要根据各地的总体规划和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外,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着力点。以公共图书馆为例,首先,便利读者的原则使得图书馆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其次,为了保证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不能将图书馆建在嘈杂的中心闹市区。所以通常公共图书馆都会建在城市中心的相对安静区,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建在紫竹园公园的旁边,日本的东京都立图书馆也选择闹市中的公园边作为馆址。
3.2 图书馆建筑外观——开放包容的服务理念
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通常都包括着开放、包容、人文的精神,人们在关注某一图书馆时,首先就是通过外观造型来体会出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内涵的。图书馆建筑的外观传达的不仅是一种美妙的神韵,而且体现着文化内涵和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理念认为:图书馆是向人民群众传播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集散地,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的、包容的、综合的文化信息中心[9]。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10],图书馆外观设计的理念在给人以美观享受的同时,还体现出一种包容、平等的文化思想内涵,使人看到它就能感受到一种亲和力,一种亲近感,让人觉得那就应该是天堂的感觉。例如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主体建筑为圆形,整个倾斜的圆面暗示了古埃及传统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形象,同时表达出的是图书馆开放迎接读者的理念[11]。又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老馆建筑外观具有民族风格,显示的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及国家的气魄。新馆追求的是历史文化的现代演绎。外观造型的三部分分别寓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信息化的未来[12]。
3.3 图书馆建筑布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3.1 空间布局
在现代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影响下,藏借阅一体化的大开间布局是图书馆的主流布局方式。图书馆倡导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相应地采用最大限度的开放空间,并且各阅览室之间相互贯通,给读者营造一种开放、平等的氛围。
3.3.2 功能区设置
图书馆建筑是功能复杂、内容繁多的一种公共文化建筑,要把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的阅览室及房间有机的组合成一个整体,达到方便灵活的效果,就要求在设计时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现代图书馆在功能区的建筑设计中秉承的是灵活、便利、适应的建筑文化,这恰好符合读者阅览服务的“一切方便读者”、“读者需求至上”的理念,具体表现为:阅览就近面向读者,书库靠后;节省读者的时间,使其能方便快速的到达所需位置;公共活动区域与读者区分开以保证安静的阅读环境等。
3.3.3 弱势群体
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所谓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环境[13]。而图书馆为弱势群体设置专门的阅览室,配备残疾人专用通道、电梯甚至卫生间等措施也同时反映出了图书馆建筑文化的人文性。
3.4 图书馆建筑环境——绿色环保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在建筑文化中引进绿色生态理念显得更为重要。在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的今天,建筑学也越来越注重建筑物的环保生态特征。图书馆建筑作为文化建筑的范畴,也必然要关注并施行绿色的建筑文化,追求低碳节能的建筑理念。从服务角度来说,绿色环保也正是人性化服务理念的体现。
首先,充分利用新能源是保证环保和节能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目前应用于图书馆建筑中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和地热能。
其次,崇尚自然的通风和采光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的能源,因此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充分地利用自然通风,一方面可以节约空调等设备的能耗,另一方面更能使读者处于更为舒适的通风环境中。此外,图书馆的光线应该要达到最适合人眼读书的限度,既不能过暗也不能过亮。因此在图书馆的光线处理中,要合理调整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比例,在开架阅览区可以自然采光为主,一些要求较高的特藏区采用人工照明,并要按照实际情况灵活作出调整[14]。这些不仅为图书馆减少了能耗,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实现了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统一。在细节方面,摆放在馆内的绿色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为读者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使图书馆建筑更加低碳节能[15]。
3.5 注意的问题
图书馆事业是公共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建筑的好坏与资金投入的多少是分不开的。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中国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筑外形美观,内部实用,而落后地区的图书馆连基本的购书经费都不够,更不用说是在建筑上投入多少了。因此,要使一座图书馆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融入服务理念的建筑文化,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然而,并不是说资金是保证优秀建筑文化的唯一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一座座新的图书馆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学校、乃至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我国自21世纪以来,凡是新建成的图书馆,其建筑无一不是高大宏伟的,省级图书馆建筑面积都在2万平方米以上,高校系统、科研系统、军队系统也纷纷投建新馆[16]。各类新建的图书馆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大”。“大图书馆”很气派,可读者使用时却会发出种种抱怨,如交通不便,在馆内查书、看书、借书费时费力等。相比之下,美国哈佛的图书馆建筑虽然不高,但它们散布在学校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很容易就能找到想去的图书馆,十分方便。哈佛大学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图书馆精神,即与哈佛大学精神一脉相承的“追求真理,独立思想,注重人文”[17]。由此可见,图书馆建筑文化只有融合了服务理念,才能被读者接受。
4 结语
图书馆建筑文化包含着多种内涵,它彰显着时代气息,体现着地域特色,更显示着民族品质。这些内容通常是先通过建筑的外观造型、内部布局装修等静态因素展现的。而要深入地体会这种建筑文化,还要借助于动态的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所孜孜追求的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多样化等服务理念的实行,都会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建筑文化只有融合了这些关注人、关注服务的理念,才能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建筑文化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要通过人们内心的感受去发掘。图书馆不能成为一座仅被称为“图书馆”的建筑,图书馆必须具备它特有的建筑文化,才算拥有了活的灵魂,才能成为读者满意、社会认可的图书馆。
〔1〕马倩,邓阳.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3)
〔2〕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杨岚.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内涵[J].图书馆,2010(5)
〔5〕李朝晖,荀昌荣.中西图书馆建筑文化比较[J].图书馆,2008(3)
〔6〕鲍家声.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常林.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建筑与设备[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8〕浦东图书馆新馆简介[EB/OL].http://www.pdlib.com/pdtsg_website/html/DefaultSite/pd_tsg_bggk_bgjj/List/list_0.htm.[2010-6-25]
〔9〕李明华.对中国图书馆建筑文化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
〔10〕百度百科.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3451.htm
〔11〕Ismais Serageldin.Bibliotheca Alexandrina:the rebirth of the library of Alexandria[M].Alexandria,Egypt:Bibliotheca Alexandrina,2002
〔12〕何震.高效开放灵活舒适——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建筑特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13〕章蓉.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EB/OL].http://www.zjwh.gov.cn/dynamic/magzine/yk_detail.php?article_id=3665&article_type=29.[2010-2-2]
〔14〕Amy Murphy.The Seattle Central Library:Civic Architecture in the Age of Media[J].Places,2006(2).
〔15〕苏少琳.图书馆建筑节能与环保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6)
〔16〕李晓菲.中国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的文化探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1(10)
〔17〕熊丙奇.哈佛的图书馆更是一种精神[EB/OL].http://jjsx.china.com.cn/list_70/112931.html.[2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