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坑窝钥匙复制痕迹特征研究

2013-04-24金一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镀膜操作者侧壁

金一

(中国刑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5)

坑窝钥匙复制痕迹特征研究

金一

(中国刑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5)

对坑窝钥匙的痕迹特征进行了实验性研究,实验过程中,采用多功能配匙机,分别由不同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对不同表面状态的坑窝钥匙进行复制实验;利用3D立体显微镜对钥匙上的复制痕迹进行观察和拍照,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痕迹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坑窝钥匙经配匙机复制后在钥匙的窝底、齿窝侧壁、齿窝边缘等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复制痕迹;痕迹特征与仿形针、钥匙表面状态、熟练程度有一定的关联。通过上述坑窝钥匙上的痕迹特征可以区分钥匙是否曾被复制过,进而帮助分析犯罪现场进出方式。

坑窝 钥匙 复制痕迹 痕迹特征 痕迹检验

钥匙复制痕迹检验是锁具检验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犯罪现场出入口的重要参考依据。近年来,在各类入室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复制钥匙进行入室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由于作案后锁具外观完好且仍能正常使用,在确定现场的出入口时往往给现场勘查及检验鉴定人员带来较大的干扰,使案件的侦破增加了难度。目前,国内外对于外凸牙花钥匙的机器复制痕迹特征的研究已有较多论述,但对于目前门锁中最为常见的钥匙形式之一的坑窝类钥匙的复制痕迹特征仍缺乏系统的实验研究和应用分析。本文以目前门锁中最常见的一字型匙槽的弹子锁具所配用的坑窝钥匙为研究对象,对坑窝钥匙复制痕迹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检验建议,以期为一线检验鉴定工作提供技术帮助。

1 坑窝钥匙复制痕迹形成机理

坑窝钥匙的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要求高,其钥匙很难进行纯手工复制,操作者必须通过特殊的复制机械(电动配匙机)对钥匙进行复制。坑窝钥匙复制是利用配匙机的同步切削原理进行的,在复制过程中为了保证复制精度,操作者须将控制仿形针紧贴原配钥匙牙花表面,对钥匙的各个齿窝进行仿形复制。由于仿形针相对硬度较大,在复制过程中仿形针将不可避免地对原配钥匙齿窝及相关部位形成相应的压划痕迹。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器材

体视显微镜,3D立体显微镜,富工牌多功能钥匙复制机,坑窝类钥匙42把(有、无镀膜钥匙各21把),不同形态、规格的仿形针(3种),电钻,台钳。

2.2 实验步骤

将42把坑窝钥匙(有、无镀膜各21把)对相应匹配锁具模拟正常开启至少1000次以上,使钥匙达到相应陈旧的程度,制得钥匙正常使用痕迹样本;从前面开启过的锁具中选取有、无镀膜的钥匙各18把,分别用不同仿形针的多功能配匙机,由不同熟练程度的操作者进行钥匙复制实验,制作复制痕迹样本各三把;利用3D立体显微镜分别对钥匙正常使用痕迹及复制痕迹进行观察和拍照,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痕迹进行分析总结。

3 坑窝钥匙复制痕迹分析

3.1 坑窝钥匙的加工痕迹和正常使用痕迹

图1 无镀层齿窝内的加工纹线

图2 有镀层齿窝内的加工纹线

钥匙上的加工痕迹主要就是钥匙生产加工时铣刀留下的规则的铣纹。坑窝钥匙齿窝内的铣刀纹为规则的同心圆弧状,在无镀膜钥匙中表现清晰(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钥匙在使用过程中被腐蚀、氧化,有些坑窝钥匙会被镀上一层含铬的均匀镀膜,使得加工纹线受到不同程度的覆盖,但有时镀膜钥匙的加工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如图2所示)。

钥匙在正常使用中,钥匙的插拔使得坑窝齿与弹子沿齿板方向进行摩擦,因此经过一定时间使用的钥匙其齿顶的边棱由于摩擦变得圆钝,窝底和齿窝侧壁形成与钥匙齿板方向平行的均匀摩擦痕迹(如图3所示)。

图3 正常使用6000次时钥匙上的磨损痕迹

3.2 坑窝钥匙复制痕迹的分布与形态

在复制过程中,配匙机与钥匙有接触作用的只有仿形针和夹持平台。实验表明,被复制的每把钥匙上的多个位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仿形针作用痕迹,该类痕迹特征明显、稳定性强,具有较高的检验鉴定价值,可作为认定坑窝钥匙是否被复制的依据;而夹持平台痕迹出现率低、特征稳定性差,检验价值较低。以下就坑窝钥匙上仿形针在窝底、齿窝侧壁、齿窝边缘等不同部位的痕迹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阐述。

3.2.1 窝底痕迹

在复制过程中为了保证钥匙的复制精度,仿形针与要紧贴齿窝底面进行仿形运动,形成相应的垂直碾压或水平擦划痕迹。仿形针在窝底形成的复制痕迹会随齿窝深浅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痕迹特点。受齿窝侧壁限制,仿形针在较深的齿窝底部会产生类圆形的仿形针垂直印压为主、擦划痕迹为辅的复制痕迹(如图4所示),痕迹比较明显,易于观察;对较浅齿窝进行复制时,由于浅齿窝的侧壁较浅或无齿窝壁,仿形针在齿窝底面滑动时受齿窝侧壁影响较小,会形成以擦划痕迹为主,垂直印压痕迹为辅的浅齿窝底面痕迹特征(如图5所示)。

仿形针在窝底的碾压或擦划痕迹在被复制的坑窝钥匙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痕迹反映(本实验中出现率100%),痕迹稳定、特征明显,是仿形针作用的典型痕迹,可作为认定坑窝钥匙被复制的主要依据之一。

图4 较深齿窝底部的复制痕迹

图5 较浅齿窝底部的复制痕迹

3.2.2 齿窝侧壁痕迹

在对原配钥匙进行复制时,操作者通过目测控制仿形针的仿形轨迹,当仿形针在齿窝中下落仿形过程中,由于目测的误差使操作者很难保证仿形针对准齿窝中心垂直下落,造成仿形针顶部与原配钥匙齿窝壁接触,并沿与齿窝壁的接触点下滑至齿窝底面,在原配钥匙齿窝壁上留下仿形针压划作用痕迹(如图6所示),压划方向与弧状加工痕迹垂直。仿形针在反复仿形过程中又可能与侧壁接触形成压划痕迹。该类痕迹多呈带状或条块状分布,有时由于受机器的稳定性和操作者控制稳定性的影响,在齿窝壁上会产生一些不连续的条块状痕迹。

仿形针在坑窝钥匙齿窝壁上的擦划痕迹,在齿窝壁较长的深坑窝钥匙复制过程中出现率较高(本实验中较深齿窝侧壁的出现率为75%),并且特征明显、易于观察,是坑窝钥匙被机器复制的特征痕迹,可作为认定案件中的坑窝钥匙被复制的主要依据之一。

图6 齿窝侧壁上的仿形针作用痕迹

3.2.3 齿窝边缘痕迹

齿窝外边缘的复制痕迹主要出现于较浅齿坑的两侧齿窝外边缘上。在复制时,由于较浅的齿窝没有侧向齿窝壁或齿窝壁较浅,要求仿形针来回往返移动仿形以保障复制精度,这种侧向的移动容易使仿形针与齿窝外边缘发生刚性接触,产生齿窝边缘磕碰(如图7所示)或擦划痕迹(如图8所示)。当操作者出现失误时也可能在深齿窝边缘或齿间平台上出现类似的磕碰或压划痕迹,这些痕迹的形态和分布规律随操作者手法的不同而略有变化。齿窝外边缘上的复制痕迹在坑窝钥匙特别是浅窝钥匙过程中出现率较高(本实验中较浅齿窝边缘的出现率为50%),稳定性较好,与钥匙正常使用痕迹特征具有明显区别,是坑窝钥匙被复制后遗留下的主要痕迹之一,在认定坑窝钥匙被复制案件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图7 齿窝外边缘磕碰痕迹

图8 齿窝外边缘擦划痕迹

3.3 坑窝钥匙复制痕迹的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表明,坑窝钥匙复制痕迹受钥匙表面状态(有无镀膜)、仿形针形态、操作者的手法及钥匙坑窝深浅状态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3.1 钥匙有无镀膜对复制痕迹的影响

在钥匙复制过程中,作为承痕客体的钥匙表面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复制痕迹的具体表现形态。实验中由同一人采用相同的操作手法分别对未镀膜和已镀膜两种不同表面状态的坑窝类钥匙进行实验。实验表明,无镀膜钥匙表面硬度相对较低,对碾压、擦划痕迹相对于镀膜钥匙具有更强的反映性,痕迹表现更清晰(如图9所示)。

图9 钥匙有无镀膜对复制痕迹的影响

3.3.2 仿形针对复制痕迹的影响

仿形针的锥顶直径、针头直径和针顶锥角(如图10所示)对复制痕迹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仿形针锥顶直径越小(如1#针)则作用强度越大,越容易在钥匙坑窝底部形成明显擦划痕迹;仿形针针头直径越小(如2#针)则仿形针在仿形过程中与针头齿窝的接触范围变大和接触次数将增多,坑窝底部、侧壁及边缘均更容易出现压划痕迹;仿形针锥顶直径越大且锥角大(如3#针),在钥匙坑窝底出现的痕迹以无明显滑动的印压痕迹为主且痕迹相对圆钝不明显,但在坑窝边缘可能形成局部挤压痕迹(如图11所示)。

图10 实验用仿形针(1#、2#、3#的锥角分别为92°、97°、100°)

图11 不同仿形针在齿窝中形成的复制痕迹

3.3.3 熟练程度对复制痕迹的影响

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仿形针作用于钥匙的有效性。相同条件下熟练程度较高的人配制钥匙时,仿形针在凹窝内的痕迹少而轻;而熟练程度较低的人配置时,仿形针在凹窝内的痕迹多而杂乱(如图12所示)。

图12 熟练程度对复制痕迹的影响(较浅齿窝)

3.3.4 齿窝深浅对复制痕迹的影响

钥匙牙花中深齿窝与浅齿窝的组合是比较常见的。对于深齿窝,在复制过程中,仿形针在齿窝壁上的作用行程长而易于留痕,通常在齿窝底部、窝壁上更容易留下仿形针的压划痕迹。而对于浅齿窝,仿形针在齿窝壁上作用行程短,仿形针更容易在齿窝边缘、齿窝底面形成磕碰或压划痕迹。因此,对于不同深度的齿窝,其观察部位应有所侧重。

4 结语

坑窝钥匙经配匙机复制后,在钥匙的窝底、齿窝侧壁、齿窝边缘等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印压或擦划痕迹;痕迹特征与仿形针、钥匙表面状态、熟练程度有一定的关联,这些痕迹与原配钥匙的原始加工痕迹和正常使用痕迹均有明显的区别,多部位的痕迹检验综合分析对于认定坑窝钥匙是否曾被复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在涉及坑窝钥匙复制痕迹检验过程中,应首先确定加工和正常使用所不能形成的可疑痕迹,进而综合分析这些痕迹的特征属性确定钥匙是否被机器复制过。通过文中坑窝钥匙上的痕迹特征可以区分钥匙是否曾被复制过,进而帮助分析犯罪现场进出方式。

1.戴林.特殊痕迹检验[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2.张书杰.工具痕迹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3.周敏华.浅谈钥匙齿痕检验及在案件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1,(1)

猜你喜欢

镀膜操作者侧壁
化学镀Ni - P及Ni - W - P镀膜组织及性能对比研究
2021年我国镀膜玻璃进出口贸易分析
侧壁设计对双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电热性能的研究
建筑中镀膜玻璃的节能应用探讨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挑选超广角镜头该看什么?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汽车冷冲压U形梁卷曲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