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3-04-23李幻灵
李幻灵
【摘要】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先行者,创造就是“手和脑一块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办事能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把创造教育列为教育的重点,塑造学生崇高的品格、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创造 培养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67-01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在他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理论宝库中,创造教育思想是一颗璀璨的耀眼的明珠。陶行知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创造教育进行了认真地开拓、先行。
什么是创造教育?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陶行知说:“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和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有句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没有行动,什么也创造不出来。在他《创造的教育》一文中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要想有孙子,必须先有老子和儿子,这是人生的规律,也说明行动是创造的基础。陶行知针对旧中国的教育弊端,特别是反对读死书,提倡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办事能力,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与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当前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不正是陶行知的培养目标的继承和发扬吗?这就需要一大批有开拓创造精神的教师来担当起教育的重任。正如陶行知要造就一批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要求教师捧着一颗“爱满天下”、“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之心,用自己“整个的心”去爱儿童、爱学生,把自己“整个的心”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一贯主张,教师的责任不在做,而在于指导学生自学。不是“填入式”“满堂灌”,而是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主动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不是把鱼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打鱼的方法,授之于渔。比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对于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我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互相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A说“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学生B说“对比关系,用百草园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情,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学生C说:“统一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把课文中心挖到了深处。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各种意见加以总结,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应以第三种的的理解最为合适,最符合作者的原意,整篇文章主要以作者儿童和学生时代的美好生活,表现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说到底不是方法技巧的问题,而是教学思想问题,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创新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培养创造能力不能脱离于具体的活动,要在具体活动中去发现、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朗读课文,理解课后的习题,比如说:“表现小弗朗士幼稚,不爱学习的句子有哪些?”“韩麦尔先生听到教堂的钟声,脸色为什么苍白起来?”小弗朗士感到很难学的语法为什么在最后一课中会简单易懂起来?朗读过后,学生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然后找学生把代表他们组的意见表达出来。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老师再加以总结想出来的问题,会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你的最后一课,从此后你不能再学中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学生分别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替小弗朗士写一下:“下课后,......”所发生的事情。这样授课,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陈旧率在加快,新的知识在不断地增长着。所以,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在整个人类知识总量中是微不足道的,并且学校所学知识许多已是过时的,落后的,只靠简单的认知学习,去掌握书本的知识,是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的。深层次地认识学习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学习、记忆和思维过程,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面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比给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知识只是使学生形成以上心理品质的媒体。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说“授人以鱼,”在这深层次的认知学习中,老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塑造学生崇高品格,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创造意识的工程师和雕塑家。在每一节课中,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把创造教育列为教育的重点,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的精髓就是创造性的教育,创造教育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生活教育于一体,通过创造教育,使少年儿童及早养成良好的创造动机,高尚的创造风格,顽强的创造能力。
陶行知的一生是创造性的一生,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将激励着我去积极探索教改之路,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