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化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3-04-22郭朝明
郭朝明
摘要: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利于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兴趣化教学并无定法,依教材内容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兴趣化教学.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并结合“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兴趣化;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开放课堂
一、趣味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根据教学需要增设趣味实验.如本节教学的引入,教师可增设 “用水点酒精灯”的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产生疑问:水为何能点着酒精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求知欲,进而提高创新意识.第二、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简化或重组实验,改变按教材步骤进行实验,激起学生新鲜感,确保实验的成功,实现最大化的实验效益,还可避免学生因预习时对实验的操作了解,而产生“懒”得仔细观察的不良习惯.
二、设疑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探究的过程,增强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介绍钠的保存时,可提出思考题:为什么金属钠可以贮存在煤油中?为什么金属钠要贮存在煤油中?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而后结合钠的性质开展讨论,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思考题.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主动性,还能牢固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质疑能力的提高,实现“轻松学习,我想学习”的目的.
三、竞争学习法
竞争学习的方式常表现为多样性,如,学习目标竞争、学习方法竞争、学习成绩竞争、掌握知识量的竞争或掌握知识快慢的竞争等.学生之间因学习而引发竞争,这是好事,它不仅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竞争,形成竞争意识,甚至创设竟争意识,比如,学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知识时,教师可问,为什么空气中氮气比氧气还多,而燃烧主产物却是氧化镁.师生互动后,得出正确结论,即,空气中氮气虽然较多,氧气较少,但因氧气比氮气活泼,当镁条点燃时,氧气分子与氮气分子都有机会接触正在燃烧的镁,因氮分子较不活泼,虽然氮分子与燃着的镁接触,但不一定都能发生反应,属于无效接触,而氧气则不同,其有效接触率大.这样的学习虽不是常理上学习主体之间的竞争,但利用各物质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构建物质间反应能力的竞争,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竞争意识.
当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体之间的学习竞争,更为重要,且更有效.例如,完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小组实验,每小组4~6人,并在强调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后,指明将进行实验现象小结评比.各小组认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实验现象的小结,在各小组代表发表小组的结论后,教师按各小组得出的结论,进行评比,看哪组小结最完整,且完成实验又快,并在课堂上给予口头表扬.虽然这是微不足道的精神鼓励,可它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而且小组协作精神极佳,探究知识态度非常好,他们通过自己的认真实验与观察,基本能答出部分的实验现象,经师生的互动讨论,可更牢固、更全面的掌握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学会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
四、课外活动与探索学习法
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活动的补充,是课内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课外活动探究,可以弥补许多在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常见的课外活动探究方法有: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制作学具、模型,进行化学课外实验,参与化学竞赛,组织或参加化学晚会,出版化学墙报,参观化学展览会,参与与化学有关的部门工作实习,撰写化学小论文等活动.当然,进行课外活动,应有明确的目的,要紧紧结合所学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学习活动.如,本节学习,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查阅与海洋中蕴藏的元素开发相关的知识,特别是与钠的性质有关的科技知识及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等.总之,兴趣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更大的成功.
[福建龙岩一中 (3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