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因介词“冲”的产生及其发展

2013-04-21高颜颜马贝加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小亭剑侠全传

高颜颜,马贝加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

一、现代汉语虚词“冲”的功能及其来源

王自强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指出“冲”有两种介词用法:一是“向、朝”的意思,表示面对的方向;二是表示依据的对象[1]。但笔者通过考察分析历代语料发现,除了以上两种介词用法外,还产生了原因介词及原因连词两种新的功能。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冲”的这几种功能,是由动词“冲”遵循“动词—介词”演变积淀而成,本文通过对历时语料的分析,试图找到,“冲(着)”①由“动词—方向—对象—原因”的虚化演变路径。

“冲”原为动词(记为V1),明朝,“冲”开始出现两解的情况,如:

(1)二人向前冲门而进,佣工人即忙起看,二人就将工人绑缚丢在地上,使其不能出喊。(安遇时:《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九卷》)②

(2)张丰欲冲北出,被祭遵活捉,余兵皆降。(谢诏:《东汉秘史·44 回》)

至清代,“冲(着)”已虚化成为引进所对者或方向的介词,用于引介动作、行为所对之人、物或方向。若“冲+N+V2”构式中的宾语为表示方位或处所的名词,且“V2”为运行动词或原地动词时,“冲”为引进方向的介词。如:

(3)要猛一看,真找不到阵门,阵门反冲东开。(贪梦道人:《彭公案·207 回》)

(4)远远见相离一箭之地果真有个人,飞快地冲着船首走去。(曾朴:《孽海花·17 回》)

若“冲+N+V2”构式中的动词为言谈动词、表情动词或身姿动词等,“冲”引进所对者。如:

(5)只听见冲着他说了俩字。(文康:《儿女英雄传·32 回》)

(6)举刀方欲杀和尚,见和尚冲他支牙一乐,把李虎吓了一跳,回身便要走。(郭小亭:《济公全传·30 回》)

(7)就见这位老丈冲着和尚一抱拳,说:“圣僧呼唤我有什么事?”(郭小亭:《济公全传·217 回》)

例(3)—(7)的“冲”都作“对着、朝着”解。其中,例(5)—(7)的“冲”为原因介词“冲”的直接来源。

引进所对对象的介词“冲”(简称“对象介词”,记为“冲1”)所在的语义结构中,N 往往被认定是“获益者”,而在早期表示原因的介词“冲”(记为“冲2”)所在构式中,这种蕴含义还存在。如:

(8)知县说:“圣僧冲着我慈悲慈悲。”(郭小亭:《济公全传·232 回》)

(9)师弟,你冲着我,功德功德罢。(郭小亭:《济公全传·156 回》)

(10)你冲着我给办罢。(郭小亭:《济公全传·120 回》)

例(8)—(10)的V2部分表示说话人的意愿,希望听话人接受请求;若听话人实施V2事件,则被理解为对说话人的施恩或帮助。这种句子的语义关系承袭“冲1 +N(人)+身姿动词”构式的蕴含义而来,身姿动词所在的语义结构中,N 通常是接受礼仪的对象,在心理上被看作V2行为的获益者;例(8)—(10)的N 不仅留存“获益”意义,且愈加明显。但是,V2部分的扩展,使得N 不再被看作动作或行为所对之人,而是实施事件的原因。例(8)—(10)的“我”还蕴含“我的面子”“我的为人”等意义,这表明V2部分的次类变换,有可能导致N 的蕴含义的变化,乃至功能的变化。

二、引发“对象—原因”演变的因素

引发“对象—原因”演变的心理因素是认识的变化,说话人不再将N 看作动作或行为所对之人,而是看作事件的原因。就句法因素而言,演变因素主要是构式中N 或V2部分的扩展。当“冲1 +N(人)+V2”构式中的N 或V2进一步扩展范围时,介词“冲”的功能也随之变化。

( 一) N 的次类扩展

N 的扩展是“冲2”产生的句法条件之一。在“冲1”所在的构式中,N 多由表人的代词或名词充当。若N 扩展到表示面子、心意、技艺等意义的名词性短语,原因介词“冲”便萌生了。

1. N 表示人的脸面、心意或技艺

(11)冲着师傅的面子,不肯得罪石成瑞。(郭小亭:《济公全传·209 回》)

(12)冲着他这一点孝意,你就收了这个徒弟。(石玉昆:《续小五义·70 回》)

(13)和尚说:“冲这一手,值你一顿饭不值?”(郭小亭:《济公全传·33 回》)

此组用例显示:构式中的N 由表人名词变为表示与人有关的事物的名词性短语,“冲”也随之变为原因介词。

2. N 表示人的领属物

(14)冲着他这个头发,外号人称他金毛海犬。(石玉昆:《小五义·105 回》)

(15)今天冲着你这个救兵,连你带这个救兵给我跪下,我都不饶。(石玉昆:《小五义·63 回》)

(16)我冲着他这六扇门,是不吃了。(郭小亭:《济公全传·170 回》)

3. N 表示人说的话语

(17)他二人一听,当时就火啦。说:“怎么着没有他不成,冲他这一句话,镖咱们走啦。”(佚名:《大八义·13 回》)

(18)伙计,你们老东家没能为,我们还不请哪,冲你这一说,我们非请不可。(常杰淼:《雍正剑侠图·6 回》)

4. N 表示事件原因的代词

(19)大寨主,你们弟兄在江湖上也很有名气,甭说你们弟兄,还有你们弟兄的长辈呢,还有云南狐儿山铁善寺呢,冲这也不能让你们弟兄栽了跟头。(常杰淼:《雍正剑侠图·22 回》)

(20)这个小孩儿长得又好又精明,他这么一琢磨,心说:还瞧呐!九家寨主已经死了六个了,就冲着这个也照样不行啊!(常杰淼:《雍正剑侠图·24 回》)

例(11)—(20)的N 表示与人有关的事物,通常被理解为实施V2事件的原因。由此可知:引发“对象—原因”演变的句法因素之一是构式中N 的继续扩展或变换。

( 二) V2 的次类扩展

若构式中的N 仍为表人的代词或名词,V2部分的扩展也能导致“冲”的功能变化。“冲1”所在构式中V2一般是言谈、表情、身姿等次类的动词,若V2为表示一般行为的动词时,“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

1. 表示对听话人有利的事件

“冲+N(人)+V2”构式中,V2部分往往表示对听话人有利的事件,N 虽然也是表人的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但仅表示导致听话人获益的原因。如:

(21)冲着你们亲戚,便宜你吧!(石玉昆:《小五义·33 回》)

(22)我提一个朋友,你就知道了,我是冲着我这个朋友前来救你。(石玉昆:《续小五义·49 回》)

(23)得了,冲着您,我们不要钱了。(常杰淼:《雍正剑侠图·49 回》)

即使V2部分表示“杀人”一类意义的事件,句义中也可能蕴含对听话人有利的意义。如:

(24)我冲着兄长你,不叫他活就是了。(郭小亭:《济公全传·209 回》)

(25)冲着你,我把他杀了。(郭小亭:《济公全传·153 回》)

例(21)—(25)除显示“冲1”与“冲2”的联系之外,也显示了构式中V2的次类的变换对介词“冲”的功能变化的作用。

2. 表示对第三方有利的事件

有时,V2部分表示对第三方有利的事件。如:

(26)你们几位冲着我,把他放了行不行?(郭小亭:《济公全传·167 回》)

(27)我冲着你把他放了。(郭小亭:《济公全传·209 回》)

有时,V2部分表示对听话人或第三方都有利的事件。如:

(28)我要不冲着你,不能完。(郭小亭:《济公全传·126 回》)

(29)冲着我算完了,我给你们二位讲和了。(郭小亭:《济公全传·199 回》)

(30)我冲着何大哥,这事儿算完了。(常杰淼:《雍正剑侠图·53 回》)

例(26)—(30)显示:随着构式中V2部分的扩展或变换,介词本身适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展,从而使得其功能扩展到表示原因。

3. 对某人不利的事件

(31)我正要找他,他倒送上门来,帮助黄灿欺负贤侄,哪里能容!冲着他也完不了。(常杰淼:《雍正剑侠图·8 回》)

(32)早有掌柜的过来说:“买卖冲你不作了,上门上门,打他!”(石玉昆:《小五义·60 回》)

例(31)—(32)中“冲”的原因介词性质更为明显。

4. 利害关系淡化

在N 为表人的代词或名词的构式中,V2部分继续扩展,N 部分的“获益”意义可能不十分明显,但仔细体味,还是存在的。如:

(33)论说这三封书信,我冲着哪位都应当前去,无奈我可不能从命。(石玉昆:《小五义·210 回》)

(34)每家出一千银子,冲着圣僧修万缘桥。(郭小亭:《济公全传·157 回》)

(35)冲着你,我不能不管。(贪梦道人:《彭公案·143 回》)

(36)伙计要不是冲着你,怕扰你的买卖,我们非在这儿呆着不可。(常杰淼:《雍正剑侠图·47 回》)

上组用例中的“冲”不再是引进动作所对的人,而是纯粹解说原因。

( 三) 进入“是冲着……”构式

原因介词所介引的短语往往可以出现在“是”后面,如:

(37)我这样做,是因为你。

(38)他帮助你,是因为你曾经帮助过他。

“冲”也可以进入相同的构式。如:

(39)南侠一听,人家给我作揖,是冲着王十古。(常杰淼:《雍正剑侠图·36 回》)

(40)不也就是冲着你张鼎,你不敢出来,还算什么侠客呀?(常杰淼:《雍正剑侠图·59 回》)

“是冲着……”结构是用来解释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在这样的构式中,“冲”自然理解为原因介词。但此类构式不是“对象—原因”演变的致变因素,而是演变结果确定之后,受类推规律的影响而出现的。

三、原因连词“冲”的产生

“冲2”继续语法化产生了原因连词“冲”(记为“冲3”),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句法结构的复杂化。当“冲”后的体词性成分变为简单的主谓结构时,它有了向原因连词发展的倾向;当其后的语法结构继续复杂化,且在因果复句中和“所以”对举时,“冲”的原因连词用法得到确定。

( 一) “冲+主谓结构”式

当简单的主谓结构放在“冲”之后时,“冲”多作原因介词理解。如:

(41)崔成这个地方,就叫放份,遂说:“焦亮,你这个人好不知自爱。我倒肯让于你,你非过军刃不可。冲你一说过家伙,我倒给你个便宜。”(佚名:《大八义·39 回》)

(42)刘荣说:“念其你我前五百年是一家子,要不然的话,就冲你给他买柴草。”刚要往下再说,一想不对,又止住了。(佚名:《大八义·40 回》)

上例中“冲”的后随成分与其前后文有明显的因果联系,为原因连词,此时其后的成分仅是简单的主谓结构,当其后成分进一步复杂化,“冲”的原因连词功能得以固化。

( 二) “冲”后随成分的结构的继续复杂化

句子结构的复杂化是介词向连词发展的重要原因[2]。当“冲”后随的单位由名词性短语变换为主谓短语时,“冲”与后随成分的句法关系有可能断裂,“冲”变为连词。之后,“冲”后随成分进一步复杂化,可能是一个复句形式。如:

(43)我先把你名姓告诉你,叫你知道知道我是作甚么的。就冲你这两只眼睛,那眼珠来回乱转,白眼珠上挂血丝,定是不良之辈。(佚名:《大八义·28 回》)

(44)李源这次可生气啦,心想:你这是开玩笑,就冲你衣不惊人,貌不压众,另立门户?我们爷们多大名气,才能在江湖武林中立足,有一席之地。(常杰淼:《雍正剑侠图·6 回》)

( 三) “冲……,所以”构式的出现

(45)当然跟你初次见面,就冲你这人口快心直,说话算话,十分正派,所以我劝海川收下你。(常杰淼:《雍正剑侠图·27 回》)

上例的“冲”与“所以”呼应,前后分句之间有明显的因果联系,“冲”的原因连词用法得以固定。介词“冲”由清代到现代的语义功能及其在几部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如表1 所示:

表1 介词“冲(着)”的语义功能

四、“冲”“奔”的同步引申

许嘉璐(1987)认为:“一个词义延伸的过程常常‘扩散’到与之相关的词身上,带动后者也沿着相类似的路线引申。”[3]在介词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如原来相近的两个词,其中一个按某种路线演变完成后,另一个也会按照相似的方式进行演变。称为同步引申[4]。“冲”和“奔”都为动词,都有动词义素“朝某一方向运行”,属于同一语义场。如:

(46)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③

(47)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俱救。(《兵法·春秋战国》)

清代,随着“奔”构成的短语进入状语位置,即“奔”后出现另一个行为动词之后,其所包含的动词义就会弱化并消失,最终虚化为介词。如:

(48)刚至城门前,又有贾赦,贾政,贾珍等诸同僚属下各家祭棚接祭,一一的谢过,然后出城,竟奔铁槛寺大路行来。(曹雪芹:《红楼梦》)③

(49)胜官保问个明白,冲着老丈拱拱手。(贪梦道人:《彭公案·144 回》)

当“奔”产生了“朝向”义介词用法后,同义关系的“冲”在清代也按照类似的方法发生演变。之后,两者又产生了原因介词的用法,如:

(50)哪是看我,都是奔这点钱来的。

(51)我就是冲着这个才来的。

这些用例表明了“奔(bèn)”和“冲”经历了类似的演变路径。两者在发展中互相带动,最终形成了近代汉语中原因介词的一个新的语义来源。

五、余论

作为虚词,“冲”的四种功能同时展现在现代汉语平面,这是历时演变的沉积。而“方向—对象(引进所对者)—原因”这一演变路径是在近代汉语中出现的。这是一种新出现的语义演变路径,作为这一演变路径的典型成员“冲”,其语义功能、致变因素等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只是初步的尝试,希望能引来众多玉见。

注释:

①冲冲着:介词“冲”后带助词“着”,与“冲”的意义没有差别,“冲着”是动词“冲”语义功能的遗留,没有产生新的意义,与“冲”同义。

②所有用例除最后特别注出的两例外,无特殊说明的均来自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袁林教授等制作的电子版“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四)”。

③转引自严宝刚:《北京话介词“奔”的产生和发展》,长江大学学报,2011 年第7 期,第103 页至105 页。

[1]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2.

[2]陈昌来.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17.

[3]赵大明.也谈词义的同步引申[J].语文研究,1998(1):34.

[4]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08.

猜你喜欢

小亭剑侠全传
A Beautiful Scenery in Chengdu 2021 FISU World University Games大运会上美丽的风景线
Evaluation of Tactile Comfort of Underwear Fabrics
Classification of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Wearability of Smart Textile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Garment Fabric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信、达、雅”的藏译实践
——关于藏译名著《水浒全传》中的人物绰号翻译
破译童年成长的心灵密码 让灿烂的阳光温暖童年的梦——《小香咕全传》
《胡雪岩全传》创作手法的启迪
Creating an English Language Environment
Creating an English Language Environment
一辈子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