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骆驼文化旅游开发简论

2013-04-21马永胜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阿拉善骆驼沙漠

文|马永胜

骆驼生活在沙漠戈壁地区,是阿拉善盟乃至我区主要畜种和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地非常重视骆驼养殖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扶持,更把保护和促进阿拉善双峰驼的生存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将推进阿拉善骆驼文化旅游开发、骆驼产业和沙生植物产业化,奠定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战略举措。2012年11月,阿拉善被命名为“中国骆驼之乡”。

一、骆驼文化旅游开发内容广泛

纵观当今世界与中国旅游产业,与骆驼相关的旅游项目主要是沙漠骑驼等,而以“骆驼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很少,甚至是空白。骆驼文化旅游需要沙漠作为载体,但并不是单纯的沙漠旅游就能涵盖或取代。在非骆驼养殖地区,骆驼被养在动物园供游人观赏,且数量稀少。而浩瀚无边的沙漠戈壁、悠然行进的沙漠之舟、傲雪迎风的群驼雄姿、大漠深处的养驼人家、浓郁神奇的骆驼文化,都不是在公园里能看到的,需要走进沙漠、靠近驼群、深入驼家来领略和体验。世界上一些骆驼养殖国家较早开展了沙漠骆驼旅游,在国内,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也在积极开发沙漠骆驼旅游项目。但目前大多旅游项目还只是骑乘活动,专题性、系统性、深入性明显不足,远没有达到“文化”的层次。也因此,骆驼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显得更为广阔。

(一)观赏功能开发。在浩瀚的沙漠里,近观驼群,遥看驼队,遐想丝路,其视觉与精神感受是在城市、公园里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随着人们旅游动机向回归自然的转变和生态旅游的兴起,不同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这也包括了骆驼生存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中国骆驼之乡、我国最大的骆驼养殖区阿拉善为例,这里有浩瀚的沙漠、高耸的沙峰、众多的沙漠湖泊、不朽的胡杨、梦幻般的峡谷和奇异的怪石,以及在其他旅游地都不能看到的驼群、驼队。这些沙漠戈壁地貌景观和骆驼生存、生态景观,既是祖国大好河山的有机构成,又是我区旅游资源的独特吸引力所在。将沙漠绿洲建设与旅游观光结合,让游客看到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骆驼和沙漠戈壁生态美景,了解内蒙古人民对生态治理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意识,阿拉善无疑是最佳观赏地。

(二)科普功能开发。骆驼是从哪里来的?单峰驼与双峰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骆驼生活在沙漠戈壁、与干旱荒漠和谐共生?当今时代我们是否仍然需要骆驼?骆驼养殖地区有哪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些疑问都值得我们研究。我区骆驼文化旅游的科普开发,一是可以兴建骆驼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标本、图片、现代科技等,系统介绍有关骆驼的知识,作为科普的主要载体和旅游的主要窗口。二是通过稳定扩大现有骆驼养殖保护区和示范基地,培育阿拉善双峰驼良种驼群,增加当地骆驼数量;优化双峰驼良种系列,建成国内种驼培育输出基地;引进世界各地优良驼种和先进繁育养殖技术,逐步将阿拉善建成世界骆驼产学研科教基地,实现向“世界骆驼之乡”的跨越。

(三)体验功能开发。阿拉善地区长期的骆驼养殖生产生活,形成和流传下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浓郁的民风习俗与当地的地理气候、自然风物、骆驼饲养有机融合,构成明显的旅游吸引力。可通过“骆驼养殖示范园区”“驼家乐”等形式,让游客走进养驼人家,从衣食住行、宗教祭祀、礼仪习俗以及骆驼牧养、接羔劝奶、剪毛抓绒、良种选育、驼球赛驼等方面,了解体验独特的驼乡民俗风情。骑在骆驼上领略蒙古族文化的多样风情,无疑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四)文体功能开发。阿拉善的曼德拉山上数千年前先人们刻画的岩画中就有栩栩如生的骆驼,这反映出阿拉善是最早的骆驼驯化地之一。以骆驼为题材,和骆驼有关的歌曲、舞蹈、诗歌、民间故事、摄影绘画、影视作品等,构成了阿拉善的文化风景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尽管阿拉善一带许多古代绿洲、城郭、文物已经或消失流散,或风光不再,但依然有居延海、黑城,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色。挖掘、保护、整理、开发这些资源,既可丰富当地旅游项目,也是对骆驼文化的拯救与传承。可以开发一些以骆驼文化为内涵的沙漠实景演出,将古朴独特的骆驼文化用当今思维演绎,用现代艺术条件表现,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骆驼在丝路茶道上为东西方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此外,赛骆驼、驯骆驼、驼球比赛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国内外都不多见,开发一些高级别的骆驼体育赛事应该有很大空间。近两年,我区一些地方推出骆驼节庆活动,不仅为骆驼文化挖掘传承作了有益探索,同时也说明弘扬骆驼文化拥有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需求。

(五)商品开发功能。购物是旅游消费的六大要素之一。骆驼文化商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在丰富旅游商品方面大有可为。现在的旅游产品多以原料形式出售,品种不多、工艺不精、内涵简单,即使加工也大都停留在初级阶段,高精尖产品基本空白,远远不能适应游客需求。如果我区能开发出驼绒、驼毛、驼皮的皮毛绒系列;驼奶、驼肉、驼血、驼掌、驼峰的生物保健食品系列;驼书画、驼歌舞、驼影视的文化系列;驼骨雕、沙雕、民间用品等工艺系列,以及驼服饰系列、驼鞍具和驼车辆配饰系列、沙生植物和玛瑙奇石等系列性地方商品,推动骆驼文化产品走出内蒙古,驼乡就可能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骆驼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中心。

(六)旅游功能开发的叠加效应。骆驼文化旅游开发对原有产业的综合利用、带动效应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观。一是使原有产业项目更加充实,更具吸引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知名度。二是可提升皮毛绒、种养殖等传统产业的综合利用水平,为原有项目拓展新的市场价值和市场空间,实现产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可带动和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四是可抢救和保护骆驼生态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生存和保持提供市场支撑。五是可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六是可拓展沙产业发展空间,使沙漠观光探险、沙生动植物欣赏、沙漠人文风情体验成为沙产业开发的新内容。

二、骆驼文化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要求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骆驼文化旅游就是体现草原文化、北疆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抓手,驼乡必将成为新兴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一)条件良好。我国骆驼饲养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沙漠戈壁草原区,在同类资源中,我区具有资源集中、规模较大的优势;并同国内旅游客源主要输出地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鲁豫等地距离相对较近。从交通条件分析,临策铁路和自治区东西大通道、银巴高速的通车,乌海、银川机场通道的启用,使阿拉善连接区外的交通有了明显改善;随着3座通勤机场的建成使用,阿拉善的盟内交通将得到根本改善。近几年,阿拉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现有A级景区8家,其中4A级3家;星级酒店17家,其中四星级2家;旅行社13家;旅游业在自治区的排名逐步前移;具备了大力发展骆驼文化旅游的基础。特别是阿拉善已将旅游发展作为全盟倾力打好的“三张牌”之一,全面加大了旅游发展力度,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和鲜明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这些都为骆驼文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格局有利。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推出,要融入大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之中。如果骆驼文化旅游以阿拉善为集中开发地,可以较好地融入三大旅游区。一是阿拉善自成体系的旅游区。将骆驼文化旅游同阿拉善现有的南寺、月亮湖、梦幻峡谷、胡杨林、黑城、巴丹吉林、海森楚鲁、航天城、王府等景区有机组合,增加项目,丰富内涵,提升品位,使阿拉善成为魅力独具的大旅游区。二是融入内蒙古西部旅游区。同巴彦淖尔(阿贵庙、阴山岩画、三盛公水利枢纽、纳林湖等)、乌海(桌子山岩画、黄河水利枢纽等)、鄂尔多斯(阿尔寨石窟等)等邻近的旅游路线辐射延伸,形成彼此带动的多赢效应。三是融入大银川旅游区。充分利用银川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同沙坡头、沙湖等全国知名景区串线挂钩,引导游客从沙漠边缘深入沙漠腹地,从游沙玩水到体验骆驼文化。其实,这三大旅游区域格局目前已经存在,各方发展旅游做出的努力客观上也促进了三大旅游区的条件改善。只要我们主动融入,做好骆驼文化旅游这篇文章,就像为项链增添一颗更大更亮的珍珠,项链价值提升的同时,珍珠的作用和价值自然会充分体现出来,骆驼文化旅游也必将会从“遥远的海市蜃楼”变为发展的现实,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猜你喜欢

阿拉善骆驼沙漠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第十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2020内蒙古合唱大赛暨阿拉善展演活动综述
走进沙漠
大骆驼
骆驼
穿越沙漠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大美阿拉善
阿拉善(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