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六君子汤对肥胖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及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

2013-04-20全毅红庹玲玲杨雅琴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31期
关键词:瘦素内皮高血压

全毅红,庹玲玲,杨雅琴

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Doll等[2]研究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年龄和体脂分布有何差异,个体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与体质指数(BMI)或腰围呈正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加味六君子汤对肥胖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肥胖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1年3月—2012年2月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肥胖相关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程分层随机抽样分为中西药治疗组40例与西药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为55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为(5.2±2.1)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为54岁,病程3.5~11年,平均病程为(5.0±2.3)年。诊断标准:(1)高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诊断标准[3]。(2)肥胖诊断标准[4]:BMI>25 kg/m2及腰臀比(WHR)>0.90(男)或WHR>0.85(女)。(3)中医痰湿困脾证诊断标准[5]:证见咳嗽痰多色白、恶心呕吐、气短痞满、眩晕心悸、舌苔白润、脉滑。纳入标准:(1)确诊为高血压1、2级但无严重心、肝、脑、肾并发症者;(2)符合肥胖诊断标准者;(3)符合中医辩证属痰湿困脾证者;(4)未服用其他降压药物;(5)年龄40~65岁,男女性别不限;(6)志愿受试、依从性好的患者。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所有患者均排除下列疾病:(1)各种继发性高血压;(2)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3)确诊的冠心病;(4)严重心脏瓣膜疾病;(5)持续性异位心律失常;(6)外周血管疾病;(7)慢性消耗性疾病;(8)精神病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洛丁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60711)10 mg,1次/d,并给予常规饮食控制、低盐低脂饮食和跑步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2周后测的血压为初始血压。中西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加味六君子汤(党参12 g,白术15 g,茯苓12 g,甘草6 g,陈皮12 g,半夏12 g,天麻12 g,钩藤10 g,夏枯草15 g,决明子10 g,生山楂10 g,泽泻10 g),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2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

1.2.2观察指标

1.2.2.1常规指标BMI、SBP、DBP、血浆蛋白、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1.2.2.2血清瘦素测定抽晨起空腹肘静脉血2 ml,2 000 g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置-45 ℃冰箱中保存备用,按试剂盒说明ELISA 法测定。

1.2.2.3血浆内皮素(ET)测定所有受试者均于晨8时卧位,静脉抽血2 ml,置含10%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 μl和抑肽酶40 μl试管中,混匀,离心后分离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RIA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ET含量。

1.2.2.4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分离血清,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 NO,具体操作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进行。

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制订的《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规定的高血压疗效标准判定[5]:(1)显效:DBP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或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 mm Hg;(2)有效: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未降至正常但下降10~19 mm Hg,或SBP下降≥30 mm Hg;(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两组血压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Table2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例数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0161±12147±1197±889±7治疗组40159±11139±997±785±6t值 067 335 023 293P值>005<001>005<001

2.3两组BMI、瘦素比较治疗前两组BMI、瘦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瘦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Table3Comparison of BMI,lept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例数BMI(kg/m2)治疗前  治疗后瘦素(μ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0275±20272±17111±5899±44治疗组40273±20259±13118±5771±38t值 049 388 056 296P值>005<001>005<001

注:BMI=体质指数

2.4两组ET、NO比较治疗前两组ET、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T、NO比较

注:ET=内皮素,NO=一氧化氮

3 讨论

随着全球肥胖发病率的逐渐上升,肥胖相关高血压已日益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肥胖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瘦素水平升高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等多方面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增加,促进肾钠重新吸收等导致血压升高[6]。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肽类激素。它能调节脂肪组织血管紧张素原的表达,肥胖者血管紧张素原表达增强,导致血浆肾素活性(PRA)增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升高,钠潴留,钾缺失,进而引起血压升高[7]。此外,肥胖患者存在选择性瘦素抵抗,即交感神经活性得以保留,而抑制食欲和减轻体质量的作用则出现缺失[8]。长期的交感神经激活状态能够通过外周血管收缩和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而导致钠潴留,肾脏血容量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减少,肾血管收缩以及肾素释放增加引起AngⅡ的生成,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另一方面,肥胖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单纯肥胖者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程度更显著,并且与腹部脂肪堆积密切相关[9]。目前研究认为NO和ET是一对重要的血管舒缩物质,NO通过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鸟嘌呤核糖苷-3′,5′-环磷酸酯(cGMP)增高,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松弛血管平滑肌,维持血管舒张状态;减弱交感神经张力;减少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产生;拮抗缩血管活性因子[10]。ET是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一种糖蛋白,当内皮细胞损伤时大量释放入血,是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物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最强、最持久的缩血管升压活性多肽,参与高血压的形成[11]。

中医自古以来没有“高血压”的病名,但根据其常见症状,高血压可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眩”、“肥人多痰湿”,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多由痰湿引起。有研究发现肥胖高血压患者中痰湿质位居第一[12]。本研究认为健脾化湿涤痰,兼以平肝潜阳是治疗肥胖相关高血压的重要方法。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健则水液周流,气化布津,有助于减肥降压。国内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大多从脾从湿着手,已达成共识。高血压肥胖患者尽管病机更为复杂,但痰湿内居毋庸置疑,因此予以运脾化湿涤痰,兼以平肝潜阳,常可收到较好的减肥降压效果。方中运用六君子汤补益脾气,燥湿化痰;决明子、夏枯草清泻肝火;天麻、钩藤清热平肝,潜阳降逆;生山楂消食化积散淤降脂、泽泻清热利水行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平肝降压之功。近代研究也表明,天麻、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地龙、泽泻等均有降压作用;决明子、山楂、泽泻有降脂减肥作用;钩藤碱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能对抗自由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味六君子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肥胖相关高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疗效,且血清瘦素与血浆ET均明显降低。证实加味六君子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量、血压,降低肥胖相关高血压患者瘦素水平,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舒张血管,从而达到减肥降压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David W Harsha,George A Bray.Weight loss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l(Pro)[J].Hypertension,2008,51(6):1420-1425.

2Doll S,Paccaud F,Bovet P,et a1.Body mass index,abdominal adiposity and blood pressure:Consistency of their associafion across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J].Int J Obes,2002,26(1):48-57.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4任合彦,刘玮琳,闫朝雷,等.中小学生肥胖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8) :2839.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74-77.

6Lambert E,Straznicky N,Schlaich M,et al.Differing pattern of sympathoexcitation in normal-weight and 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7,50(5):862-868.

7Francischetti EA,Genelhu VA.Obesity-hypertentiong:An ongoing pandemic[J].Int J Clin Pract,2007,61(2):269-280.

8王伊南,邹大进.选择性瘦素抵抗:高血压发病的新机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1):967-969.

9朱旅云,胡丽叶,王广宇,等.单纯肥胖者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2):2240-2242.

10余振球,马长生,赵连友,等.实用高血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2-193.

11李青霞,庞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64.

12王琦,朱燕波,吴玉娥,等.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1676-1979.

猜你喜欢

瘦素内皮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瘦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瘦素及瘦素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研究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