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故乡的味道

2013-04-18赵华

语数外学习·上旬 2013年3期
关键词:稻花醇香嗅觉

赵华

【原文】

故乡的味道

王 妍

渐渐发现,一个人静静地待着,会处在一个无味的世界里,使劲呼吸,周围还是陌生的空气。除了下雨时飘散的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能触动我的嗅觉神经,时间便在这无味的空气中缓缓消逝。

前几日,当老家的亲戚提着大包小包自产的蔬菜和水果,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家里时,我的嗅觉神经瞬间活跃起来。褐皮梨散发出的甜腻香味,溢满纸箱的西红柿酸甜味,直蹿鼻孔的豆角清香,还有土豆裹着红泥土的香气,一阵一阵向我袭来。顷间,我仿佛置身于田野,到处是瓜果飘香,蝴蝶飞舞。

我开始怀念起在故乡的日子。

房头的小麻雀唧唧喳喳,唱响清晨第一支悦耳动听的歌。我睁开惺忪的双眼,窗外的晨雾已悄悄捎来经雨水滋润过的翠叶、野花和青草充满活力的清新味道。

迎着晨曦,奶奶点燃灶窝里放好的干柴,开始做早饭。虽然村里大部分人家早已使用方便快捷的电饭煲了,可奶奶依然喜欢用传统的方法——甑(音zèng)子蒸。奶奶说,用甑子蒸出来的饭吃着才有米饭的清香和甘甜,让人回味无穷,一辈子也忘不了。每当这时,厨房里总是氤氲着白米饭的醇香。

院子里的空地都被奶奶利用起来,不用出大门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韭菜、小白菜、豌豆尖、葱、辣椒,没有施过化肥,靠肥沃的土壤和纯净的雨水自然生长。想吃什么,到院里摘,用清水一洗,放到锅中一炒,加了作料,便是美味佳肴。

饭菜的浓香与从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飘荡着、飞舞着、旋转着,奔向远方,像在召唤亲人回家团聚。

吃过早饭,我扛着水瓢,跟随奶奶到离家不远的菜地里浇水、拔草,既能与可爱的瓜果蔬菜亲密接触,又能尽情地挥洒勤劳的汗水。渴了,就喝田边甘醇的溪水;累了,在田埂上一坐,迎接你的是怡人的稻花清香。你只需闭上眼睛,便能与这山水融为一体。

午后,搬个凳子到柿子树下乘凉,听奶奶讲我小时候的趣事。院墙边,老母鸡带着小鸡在嬉戏,小白狗耷拉着脑袋依偎在奶奶的脚旁。热流暗涌,树影婆娑,恍惚间,我似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笑得一脸灿烂的我陶醉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里,空气中漂浮着糖果一样的甜蜜味道,一如我的童年。

夜幕降临,蟋蟀、田蛙纷纷唱起歌来,附和着此起彼伏的狗吠声,连月亮的心也被搅乱了,月牙儿不再遮遮掩掩,露出了大半个脸,照得村庄更加明亮。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坠入梦乡时,各种植物在白天吸收养分,夜里就加速生长,空气里满是草木汁液散发出的鲜美味道。

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故乡有爱,有家的味道。故乡才是我魂牵梦绕的真正家园。

(摘自《大公报》,略有改动)

[赏析]

写故乡的文章不少,单单写故乡的“味道”的文章却比较少见。乡村的味道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是颇具诱惑力的。

作家冯骥才说过,春天,最先是闻到的。想想很有道理,是嗅觉先于视觉感知到了春天的来临。嗅觉也能唤起人的美感,比如美食往往是通过人的嗅觉引得人垂涎欲滴。可是在写作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嗅觉,习惯于依靠视觉和听觉。

老家亲戚带来的各式蔬果,一下子唤醒了“我”对于嗅觉的记忆。文章接下来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集中笔墨写故乡的味道,从独特的角度把一个美丽鲜活的故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抒发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用文字来描写味道有一定难度,本文作者却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故乡各种各样的味道。清晨,是“经雨水滋润过的翠叶、野花和青草充满活力的清新味道”;做早饭时,厨房里“氤氲着白米饭的醇香”;来到田埂上,嗅到的是“怡人的稻花清香”。午后,“空气中漂浮着糖果一样的甜蜜味道”;夜晚,“空气里满是草木汁液散发出的鲜美味道”。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飘荡着不同的味道,有的清新,有的浓郁,有的醇香,有的甜蜜。

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写味道。比如“饭莱的浓香与从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飘荡着、飞舞着、旋转着,奔向远方,像在召唤亲人回家团聚”,这是将味道人格化了。写稻花的清香,说“你只需闭上眼睛,便能与这山水融为一体”,则是把嗅觉扩大为全身感觉。写到“空气中漂浮着糖果一样的甜蜜味道”,说它“一如我的童年”,是通过联想激活了“我”的记忆。

一个人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故乡的“味道”,是这篇短文给我们的人生启示。选取一个叙事中心、一个小而独特的角度,就可避免文章空泛,是这篇短文给我们在写作方面的启示。

猜你喜欢

稻花醇香嗅觉
香飘稻花
稻花飘香
超强嗅觉
酿酒的娘
池州印象
稻花(小说)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问天
从不抱怨的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