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时代价值

2013-04-18

奋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利益群众

申 林

(作者系黑龙江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群众观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重温毛泽东的群众观并从中汲取力量,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群众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概括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格外重要,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蕴。

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提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科学论断,为党创立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强调人民创造历史,人民决定中国命运。1934年,毛泽东强调,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抗日战争时期,他强调: “兵民是胜利之本。”一个“本”字,突出了人民群众之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他还指出,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依靠 “最深厚的”人民群众之根源,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在自1840年起的百余年与外敌抗争历史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使曾经内忧外患的民族终于扬眉吐气。这正如毛泽东所强调, “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解放战争时期,他进一步号召全党,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解放全中国。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国共较量中,我们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将人民置于国家主人的位置,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由人民群众管理自己的国家,这些无不是毛泽东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生动实践。

2.“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曾指出: “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 ‘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这些论述表明了毛泽东心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为人民服务”由此成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

毛泽东不仅提出和倡导 “为人民服务”,自己也毕生都在践行 “为人民服务”。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在延安时,无论住在杨家坪、枣园,还是王家坪,逢年过节总将左右邻居老乡请来一起欢度佳节,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是他最快乐的时刻。建国以后,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通过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与交谈,了解他们的冷暖和具体困难,并帮助解决。正是由于秉承 “为人民服务”,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正如他自己所言,共产党员 “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

3.“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1934年,毛泽东强调: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茶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在陕甘宁边区时,毛泽东也曾指出,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 “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为着这个,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具体问题,并努力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1942年8月,边区政府正在开征粮工作会议时,天降暴雨,雷电交加,把参加会议的延川县县长击死。当时老百姓中有人说,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主席?保卫部门要追查讲这话的人,毛泽东却从这句话出发,说要想想我们做错了什么事,引起老百姓的反感?经调查,是公粮征多了,人民负担太重,引起群众的不满。于是他决定把公粮减少,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结果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1943年,他又把能否为群众解决问题上升到共产党和国民党区别的高度来认识,“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脱离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能够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而不知道首先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帮助群众,解决他们 ‘救民私粮’的问题,然后仅仅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就可以解决救国公粮的问题,那么这就是沾染上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上了官僚主义的灰尘。”由此可以看出,关注人民群众的具体问题并努力帮助其解决,在他眼里,是关乎党的作风建设的大事情。

4.“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毛泽东始终关注群众利益问题,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也正是坚持切实为群众谋利益,当年人民群众才非常拥护共产党,聚集在革命政党的周围,形成了任何反动势力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求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必须代表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努力践行了这一点。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带领中国人民推翻 “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大众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致力于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领导人民加快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总之,就是要把群众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同眼前的、现实的利益统一起来,正如他本人所说:“我们是以占人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

毛泽东群众观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工作方法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要求党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优良传统,并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1.依靠人民这一根本动力,一往无前地推进改革事业

毛泽东一再强调,人民群众是伟大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就必须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力量。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时期。中国的革命、建设,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根本动力,改革同样如此。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民以 “生死契约”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正是说明了在人民群众中间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力量。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时也指出: “改革进入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因为它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它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中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他将 “从人民中汲取”看作是 “所幸”,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决心与信心。只有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也因为有人民这一根本动力,中国的改革事业才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2.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抵制 “四风”

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在作风建设上,要集中解决 “四风”问题。“四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 “服务型”政党,就是要敦促共产党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由此可见,增强 “人民”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是抵制 “四风”的前提和基础。

官僚主义作风,与 “为人民服务”完全背道而驰。在革命阶段,我们往往容易做到 “为人民服务”,而执政时期,却容易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针对执政党更容易犯官僚主义毛病的实际情况,曾反复提出必须坚决克服和反对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这一次中央再次提出大力反对官僚主义,正是因为官僚主义严重地影响和破坏着我们党与群众的关系,降低了党的威信,也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因此,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清官僚主义的危害性,以实际行动与官僚主义作风划清界限,自觉抵制和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作风。

3.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困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毛泽东当年提出的“柴米油盐”等问题虽早已得到保障,但在目前情势下,人民群众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要远比毛泽东曾提出的那些问题还要难以解决。而在当年,正是因为重视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问题,执政党才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戴和信任,由此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取得革命胜利。

而今,面对改革这场深刻的历史变革,党只有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这些困难,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戴和支持,党所领导的改革事业才能不断取得突破。2013年7月21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给我们以充分的信心,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改革中的问题要靠改革来推进。只有矢志不渝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才有可能 “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理由坚信,人民的那些困难和问题,会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得到缓解。

4.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我们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而要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戴,在当前时期,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如此,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改革开放事业也才能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急剧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深刻变化,并引发整个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其中,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尤为明显,原有利益均衡格局无法持续。由于利益追逐程度、利益获取方式和结果的差异,利益矛盾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转型的继续加剧,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也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在社会转型急剧时期,人们的经济收入、政治诉求、思想观念都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和异质性,这必然带来利益矛盾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党和政府认真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在注重 “效率”的同时,要更加关注 “公平”。这是一个既彰显无产阶级政党本色、又直接体现其执政能力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维护、实现社会公平,既是其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任务。所以,实现利益分配的公正、合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只有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表达,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协调好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统筹兼顾好各方面利益,特别是着力解决好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加大,教育、医疗、住房压力骤增,社会福利保障不尽完善等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才能增加对改革事业的信心,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才会得以充分调动。邓小平曾提出,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也表明,执政党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并应在实践中,使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利益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