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沙地樟子松更新问题

2013-04-18杨扬崔迪张立志

防护林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分布区樟子松沙地

杨扬,崔迪,张立志

(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3.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12)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在我国天然分布区为46°30′—53°59′N,118°21′—130°08′E,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及其西麓呼伦贝尔草原局部沙地。由此将其分为山地樟子松和沙地樟子松。沙地樟子松又称海拉尔松,是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的地理变种之一。

1 沙地樟子松概况

1.1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

沙地樟子松天然分布区由海拉尔往南从锡尼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罕达盖至中蒙边界的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长约200 km,宽14~20km的弓形带,有林地面积大约15.3万hm2[1]。

其起源在早全新世(距今7 700~9 800年)就已经存在,是欧洲赤松由东西伯利亚向南推移的结果。我国的古气候资料表明晚更新世时,气候曾向干寒方向发展,全新世初期气候趋于缓和(极区冰川消退),全新世后期再度变干,于是欧洲赤松及其变种樟子松得以大幅度扩展,由东西伯利亚向南推移至我国境内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及西麓呼伦贝尔草原,形成现在我国境内2个类型的樟子松天然林。[2]

1.2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

沙地樟子松由于其许多优良特性使得其在广大的北方半干旱地区获得广泛的推广利用。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辽宁章古台沙地引种成功到目前已在北方13个省的300多个县得到推广应用,并成为该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用于防护林、用材林、城乡园林绿化及公路、铁路绿化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3],目前樟子松的引种应用面积已超过30万hm2,其中东北辽吉黑三省的人工林面积大约20万hm2。第一代樟子松人工林大部已进入中龄期,部分进入成熟或近熟期。

2 沙地樟子松更新

2.1 天然林更新

樟子松无论是沙地生长的还是山地生长的,都对生境条件有着相似的选择要求,特别是其耐寒、耐旱、耐贫瘠土壤而又严格要求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与排水性。在其原始分布区的天然更新能力非常强大,特别是沙地樟子松往往以纯林维持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在原始分布区排除人为干扰,仅凭天然更新种群就会迅速得到扩大或恢复。现有资料显示:在沙地樟子松主体分布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在1956年仅有0.89万hm2,蓄积量21万m3,覆盖率不到3%,经过封育后资源得到迅速发展,1990年经30多年的发育,其规模已发展到12.8万hm2,其中郁闭成林8.15万hm2,蓄积量增至778万m3,较1956年分别增加了14.3倍和30倍,覆盖率达43.85%。另据张伍全用1987年和1997年卫片判读[1],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分别为11.3万hm2、15.3万hm2,10年间增加4.0万 hm2,年均增加4 000 hm2,由此说明沙地樟子松通过封育即可实现很好的恢复及扩大。

2.2 人工林更新

在广大的引种区目前多靠人工更新扩大种群,通过对引种区人工林天然更新情况调查表明,随着从原始分布区向南到较低纬度、低海拔区推移,人工林天然更新越来越困难: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新江试验林场、杜蒙及甘南等县)人工林个别林分可以完成天然更新,且有部分生长起来的幼苗或幼树,但不是很普遍。在辽宁北部地区的昌图县傅家林场、河北坝上(海拔1 500m)也发现有天然更新起来的幼苗、幼树。调查研究表明[4],这些引种区樟子松人工林能够完成天然更新,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地区的气候及环境因子与原产地比较相似,其中冬季降雪情况,包括降雪日数、积雪日数是影响并决定当年幼苗安全越冬的基本保证,而5—7月相对湿度及其平均气温变化则是影响沙地樟子松自然落种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关键因子。

基于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制约因素,在引种区人工林更新,主体方式还是人工更新,即根据原产地樟子松天然更新条件,采取人工播种育苗,育苗当年及第二年人工采取防护措施——培土(主要是防风、保持水分及过度蒸发等),第三年采用裸根苗更新造林,或继续通过培育容器大苗,装容器袋培育2~3年后应用到生产上更新造林之用。而采用2年生裸根苗更新造林,当年需防护措施,即培土防护(防风、保持幼苗水分、春季过度蒸发等),第二年春季开始萌动生长时撤土,待幼苗强壮后不需要再做防护处理。

对于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幼苗采取人工防护措施——入冬前浇水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并作覆盖处理,则会有利于保持较多的天然更新幼苗存活下来,并促其生长,完成更新过程,尤其是与原产地相比降雪日数较少、积雪日数也少的吉林、辽宁西部地区,以及其他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广大的三北地区。

3 小结

3.1 沙地樟子松作为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由其自然分布区通过引种已经在广大的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获得了较大的推广应用,在生态建设及园林绿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2 其更新主要有三种方式,天然更新、人工更新以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其中天然更新在其原始产区表现良好,是种群繁衍扩展的主要方式;人工更新在其引种区是种群扩大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樟子松在北方广大地区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以在引种区人工林中应用,采取防护措施,促进其天然更新,在天然林中,可以采取人工挖掘天然更新的幼苗用于人工更新,扩大种群资源,挖掘时,需就近并带土坨保证野生幼苗成活率。

[1]张伍全.应用TM卫片研究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资源动态变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S1):113-115

[2]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西部地区林业[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3]曾德慧,尤文忠,范志平,等.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5

[4]闫德仁,白文才,宝成,等.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影响因素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38(4):47-50

猜你喜欢

分布区樟子松沙地
恩平市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研究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广东地区夹竹桃科植物区系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物种分布区特征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
风滚草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