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世界遗产发展趋势分析及相关申报建议

2013-04-18万芳芳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海岛名录

万芳芳,白 蕾,王 琦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情报与权益部 天津 3 0 0 1 7 1)

海洋世界遗产发展趋势分析及相关申报建议

万芳芳,白 蕾,王 琦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情报与权益部 天津 3 0 0 1 7 1)

摘 要:海洋世界遗产被誉为 “海洋王冠上的宝石”,是获得国际认可的具有全球重要价值的海洋保护区域,目前全球已有海洋世界遗产4 6处,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但至今还没有一项海洋世界遗产。文章通过分析海洋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申报海洋世界遗产的潜力,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 键 词:海洋世界遗产;发展趋势;建议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1]。截至2 0 1 2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已有9 6 2处,其中4 6处因其特有的海洋价值被归为 “海洋世界遗产”。2 0 1 0年,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基里巴斯的菲尼克斯保护区和美国的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公园加入世界遗产行列,使海洋世界遗产所覆盖的海洋面积增加了一倍,达到1 5 0万k m2余。截至目前,全球海洋大约0.5%的面积已经在 《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之下。海洋遗产被誉为 “海洋王冠上的宝石”,随着越来越多的海洋世界遗产加入 《世界遗产名录》,众多海洋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海洋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近年来每年世界遗产中心公布的新纳入名单中都不乏海洋世界遗产。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然而目前已有的4 3项遗产项目中竟还没有一项海洋世界遗产,国内对海洋世界遗产也未开展专门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为此,对全球海洋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海洋保护工作基础,分析申报海洋世界遗产的潜力,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促进我国海洋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1 海洋世界遗产的概念和评定标准

1 9 8 1年,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获准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海洋遗产收入名录的开端。此后陆续有代表典型海洋自然和文化特性的项目加入海洋世界遗产的行列,但具体何为 “海洋世界遗产”,直到2 0 1 0年1 2月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海洋遗址管理人大会上才达成共识。会议认为,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属于海洋世界遗产:第一,满足世界自然遗产准入标准中的至少一项;第二,满足 “完整性”和 “真实性”的要求,并有一套充足的保护与管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洋本身的特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遗产海洋计划将海洋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作以下描述。

首先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真实性原则主要用于评价文化遗产,指文化遗产的外形和设计,材料和实体,用途和功能,位置和背景环境,精神和感觉等特征是真实可信的。完整性意味着未经触动的原始条件,主要用于评价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对其有明确的规定。最为壮观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特殊自然美和审美价值的地区;②地球历史重要发展阶段中的杰出例证,包括生命记录、地形构成中重大的正在进行中的地质过程或重要的地貌或地形特征;③ 陆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进化和发展中的重要生态和生物过程;④ 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从科学或自然养护角度考虑具有杰出全球价值的濒危物种的重要自然生境。

其次应符合 “整体性”和 “真实性”①要求,并具备充分的保护和管理体系,确保保护遗产地基础特征的能力。

2 海洋世界遗产的现状分析

根据上述标准,截至2 0 1 2年7月,共有4 6项海洋世界遗产通过评审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其中自然遗产4 2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4项。每一项都经过历时多年的严格筛选,以不同凡响的景色、卓越的生物多样性或独特的生态、生物、地质形态或文化特征彰显着海洋独特的自然与文化魅力。

2.1 海洋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各大洲所拥有的海洋世界遗产,美洲名列第一,传统世界遗产大洲欧洲位居第二,大洋洲与亚洲并列第三,最少的是非洲,共有4项,仅占海洋世界遗产总数的8.7%。这与世界遗产总数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排列有所不同。在各洲的世界遗产中,大洋洲海洋遗产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 9.1%①截至2 0 1 2年7月,大洋洲共有世界遗产2 3处,其中海洋项目9处。,这和大洋洲被海洋环绕有一定关系。不过,在大洋洲所拥有的9项海洋世界遗产中,澳大利亚就独占了5项,数量众多的岛国还鲜有海洋遗产登陆 《世界遗产名录》。

图1 各大洲海洋世界遗产数

目前拥有世界遗产的国家共1 5 7个,其中3 5个具有海洋世界遗产。澳大利亚最多,达到5项;其次是美国和墨西哥,为3项;英国、法国、哥斯达黎加、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为2项,其余国家为1项。排名前9位的国家所拥有的海洋遗产共2 3个,正好占了海洋世界遗产总数的一半,反映出海洋世界遗产分布集中的特点。

图2反映了世界遗产数排名前十位的国家的海洋世界遗产数量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世界主要遗产大国海洋项目所占的比例都不高,特别是意大利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三遗产大国竟还没有一项与海洋有关的项目。在这1 0个国家中,只有美国和墨西哥海洋世界遗产项目所占比例稍微高一些,但也仅分别达到1 4.3%和9.7%②截至2 0 1 2年7月,美国拥有世界遗产2 1处,其中海洋项目3处;墨西哥拥有世界遗产3 1处,其中海洋项目3处。,说明大多数国家包括很多遗产大国对海洋世界遗产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图2 主要遗产大国海洋世界遗产情况比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海洋世界遗产的分布在空间上存在不平衡性:分布不均匀,澳洲较为密集;拥有海洋世界遗产的国家中海岸线长的国家和群岛国居多;海洋大国、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更为重视,申请的海洋世界遗产项目更多。

2.2 海洋世界遗产的类型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在现有全部海洋世界遗产中,自然遗产项目所占比例高达9 1.3%,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项目占8.7%,文化遗产项目比例为0;而在所有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的比例则超过了7 7%,自然遗产仅为1 9.5%,反映出海洋遗产文化项目的代表性严重不足。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3个原因。

(1)与海洋世界遗产突出的自然特性有关。统计各项海洋世界遗产符合的准入标准发现,在世界遗产的十项准入标准中,符合第V I I条 “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的有2 6项,占总量的5 6.5%;符合第V I I I条“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的有1 3项,占总量的2 8.3%;符合第I X条“重要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有3 2项,占总量的6 9.6%;符合第X条 “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的有3 6条,占总量的7 8.3%。以上均为自然遗产的准入标准,而第I-V I条文化遗产准入标准被采用的次数仅分别为0,1,4,1,2,1。这主要因为大部分海洋遗产本身就是远离海岸的海洋保护区或海岛,四周均为海水环抱,地理上与外界隔绝,鲜有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痕迹,或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从而很难找到符合文化遗产的特征。但一些遗产地或为濒危、珍稀、独有的物种提供着栖身之所,或体现着地球演化、生物进化的重要过程,基本未受到人为破坏,自然特性极为突出。

表1 世界遗产和海洋世界遗产类型比较

(2)海洋世界遗产文化项目目前还是空白,多少反映出各国对海洋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对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还相对不足。在仅有的4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一处位于美洲,是2 0 1 0年收入名录的美国帕帕哈瑙莫夸基亚海洋保护区。两处来自欧洲,分别是西班牙的伊比沙岛和英国的圣科达群岛,最后一处是2 0 1 2年新入选的帕劳洛克群岛——南部潟湖,位于大洋洲。这4个项目除了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之外,均凭借第I V条准入标准 “对某一文化传统或现存或已消失的文明的独特或至少是特殊的例证”获得世界遗产评审委员会的青睐。而文化遗产的其他几条标准,如建筑或技术的发展,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或海洋利用的杰出范例,具有突出普遍意义的生活传统、思想或信仰等被采用的几率还很低。这说明各国对海洋文化的理解和挖掘还不够全面、深入。

(3)与世界遗产海洋计划对海洋世界遗产评定标准的规定有关。该标准明确规定海洋世界遗产应满足 “自然遗产标准中的至少一项”,对是否须要满足文化遗产标准未提出任何要求,显然忽略了海洋文化因素的存在,导致申报国在选择申报名单时偏向于自然项目,这对出现目前自然遗产项目一边倒的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3 海洋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首先,陆地遗产的数量远超过海洋遗产,海洋世界遗产仅占世界遗产总数的4.8%,海洋在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代表性显然不足。其次,就海洋世界遗产本身而言,也存在发展失衡问题。类型上,自然遗产占绝对优势,文化遗产仍为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比例很低;空间分布上,大洋洲和南美洲分布密集,亚洲和非洲代表性不足。

1 9 9 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建设具有代表性、平衡和可信的世界遗产名录全球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避免部分地区或类别被过分代表,确保 《世界遗产名录》更广泛地反映世界上具有杰出全球价值的自然和文化多样性。为此,全球战略鼓励提名目前没有得到很好代表或代表不足的类型和地区的遗产加入世界遗产名录。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 0.8%,而目前海洋世界遗产在名录中的代表还不足5%,这显然是不平衡、不具有代表性的。能否有更多、更全面地反映全球各大海区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地质特征、壮丽景观和优秀独特文化的遗产项目加入 《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实现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全球战略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这个层面来看,未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必然会对海洋类遗产投入更大的关注和支持。2 0 0 5年世界遗产中心专门启动世界遗产海洋计划并定期召开世界遗产名录海洋遗址管理人大会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世界遗产是当前世界上最好的保护体系,加入世界遗产体系,可以从管理、技术和资金等各方面得到联合国的支持。随着各国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洋世界遗产将会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3.1 自然遗产仍然将是申报重点

现有海洋世界遗产中,自然遗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考虑到海洋突出的自然特性,以及海洋在全球环境中的重要性,海洋自然遗产项目的数量仍然偏少。传统遗产大洲欧洲和亚洲所拥有的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占据了明显优势,而欧洲三面环海,亚洲有众多的沿海国家和岛屿国家,海洋世界遗产自然项目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自然项目仍然将是海洋世界遗产申报的重点。

3.2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大的重视

目前海洋世界遗产文化项目为零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造成的。事实上,海洋文化的范围十分宽泛,“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放、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2]。因此,只要是人类在海洋因素的基础上创造的,反映海洋特色的文化,具有保护价值,都应算作是海洋文化遗产[3]。考古学界已证明沿海地带也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区域,在沿海区域极可能找到证明人类发展某个重要阶段的优秀例证或人类创造的与海洋有关的伟大杰作。此外,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文化遗产的界定并不拘泥于古代文明,各国还应将目光投向当代文化与海洋结合产生的文化遗产,让人类对海洋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和谐的利用,并在世界遗产中得以体现。

3.3海岛将得到更多关注

海岛是广袤海洋上的显著特征,由于远离大陆,孤悬于海上,其自然环境与大陆相比呈现独特性,具有很多原始或特有的物种。而因四面环海,其文化特性与海洋则更为亲近,保留下众多独特的文化遗存,包括语言、生活习俗、社会体制、传统艺术等。很多海岛提供了自然环境和海洋文化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优秀例证,如,已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的伊比沙岛、圣科达群岛和帕劳洛克群岛。事实上,世界遗产中的海岛项目不在少数,但基本都是自然遗产,对岛上海洋文化的挖掘还有待发展。随着各国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岛屿的综合价值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可以预见,除传统自然优势,海岛将凭借其特殊的文化价值成为未来世界遗产申报的一个热点。

3.4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领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3]。世界上众多的沿海地区和岛屿都保留有丰富、独特的海洋文化。这些文学作品、歌舞艺术、宗教信仰甚至国家社会组织制度等,是在人类对海洋的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中诞生的,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文化特性,反映了人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其发展将会逐步影响到海洋领域,使海洋世界遗产类型朝着更为多样、丰富的方向发展,完整、全面地反映海洋文化。

3.5 亚洲、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遗产项目申报增加

当前海洋世界遗产从空间分布来看部分区域代表不足,部分地区密度较大,总体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亚洲总岸线长达6 99 0 0k m,多半岛和岛屿,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海洋文明历史悠久灿烂;非洲总岸线虽然不长,仅为2 60 0 0k m,但其大部分海岛上生活着众多独特稀有、历史久远的物种,为人类展示着物种进化和地质演变的奇妙进程。可以预计,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加强,未来亚、非两洲的海洋世界遗产申报将会出现上升趋势。大洋洲海洋世界遗产分布密集,但一半以上都属于澳大利亚,南太平洋上星罗棋布的小岛屿国家仅有极少数几个申报了世界遗产。事实上,大洋洲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众多自然特性和文化特征完美融合的海岛,岛上保留有大量人类早期对海洋认识的遗存,除申报自然或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之外,还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破口加大申遗力度,改变当前海洋世界遗产过度集中在小部分区域的状况。

4 我国申报海洋世界遗产的潜力分析

我国历来重视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每年都有新的遗产项目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而遗憾的是,作为世界遗产数量排名第三的遗产大国,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项海洋世界遗产。这可能与我国大部分被陆地包围,陆上遗产项目较为丰富有关,也多少反映出目前我国对海洋遗产的挖掘力度和保护程度还相对不足。事实上,我国漫长的海岸线、岛屿岸线和辽阔的海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态系统,神奇壮丽的海洋自然景观,璀璨夺目的海洋文化遗存。积极研究我国优秀的海洋自然、文化遗产项目,适时申报海洋世界遗产,通过世界遗产这一当前最优秀的保护体系维护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承袭和发展经过千百年历史沉淀形成的宝贵文化和习俗,对于提升公众对海洋的认识、拓展海洋保护理念、引进海洋保护新技术手段、提高我国海洋保护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海底还埋藏着数不胜数的水下文化遗产,有的位于争议海域内,对这些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处置可能会引起国家管辖权的争议。我国应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加大对海洋世界遗产文化项目,包括水下文化遗产的研究力度,把握好主动权,在保护优秀文化遗存的同时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尽管目前我国的海洋世界遗产尚属空白,但国家多年来一直积极致力于海洋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取得极大进展,为海洋世界遗产的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申报海洋世界遗产大有潜力可挖。

(1)重视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级海洋保护区3 3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2 1个。这些保护区类型多样,有保护某一稀有濒危物种的,有保护丰富生物多样性的,也有反映地球演变历史的,并且毫无疑问都具有独特的美景,几乎囊括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海洋世界遗产界定的所有方面,极有希望从中培育出优秀的世界遗产项目。

(2)国家历来重视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随着投入和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技术、装备都取得了极大进步,组织机构建设也进一步完善。2 0 1 0年1 1月,国家海洋局与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签署 《关于合作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框架协议》,双方在协议框架下开展了切实有效的行动,包括实施中国管辖范围内水下文化遗产联合执法等。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我国辽阔海域内蕴藏的不计其数的宝贵海洋文化遗产将会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的保护,成为申报海洋世界遗产文化项目的一大宝库。

(3)国家对海岛保护高度关注。海岛不仅资源丰富、风光旖旎、保留有大量原住民文化传统,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 《海岛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于保护海岛的生态环境、珍稀特有物种和资源、保障其维护主权的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未来申报海岛类的世界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一些项目已初步具备申遗实力,较为知名的如海上丝绸之路和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广州等城市早在2 0世纪9 0年代就提出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其余与海上丝路相关的城市也纷纷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单个城市无法完整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全貌,分头申报减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降低了申遗的筹码,分散了申遗的财力物力,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世界遗产的申报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有专家学者提出联合申遗的想法,建议将申遗城市进行捆绑,加快 “海上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申报进程。目前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初步认可,经多方努力取得很大进展。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口外3 0nm i l e东海上的南麂列岛,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有贝类4 0 3种,藻类1 7 4种,数量均占我国海洋贝藻类总数的2 0%以上,被誉为 “贝藻王国”。此外,列岛海洋风光秀丽,生态保持良好,在海洋生态方面有着重要研究价值,早在1 9 9 9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可以说南麂列岛兼具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未来极有希望被列入海洋世界遗产潜在项目。

5 对我国海洋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我国在申报海洋世界遗产方面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主客观条件,无论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当前需要加大力度的是考虑综合评估各种因素,好中择优,挑选优秀的海洋遗产项目进行研究并适时申报海洋世界遗产。为此,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深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已发掘的优秀水下文化遗产如 “南海I号”“华光礁I号”等进行严格保护,深入挖掘开发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转换保护思路,对不宜打捞发掘的文化遗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划定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并以基于生态系的方式进行管理,努力创造保护区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完美融合,待条件成熟时推荐进入我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参加海洋世界遗产文化项目或自然与文化双重项目的评选。

(2)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重要价值的重点保护区。海洋世界遗产中不乏从海洋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发展而来的优秀例子,如已为世人熟知的澳大利亚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基里巴斯菲尼克斯海洋保护区及印度的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等。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各种海洋保护区,有的保护着如中华白海豚、儒艮、丹顶鹤、猕猴、金丝燕等稀有或濒危物种,有的展示着红树林、滩涂湿地、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有的揭示了物种进化、地质演变的奇妙过程。未来中国申报海洋世界遗产可考虑从当前的海洋保护区入手,加强对具有全球重要意义和价值的保护区的监管和保护力度,提升保护水平,确保其完整性不受损坏,努力消除人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使之朝着符合海洋世界遗产准入标准和总体要求的方向发展。

(3)加大海岛保护力度,发掘海岛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海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台;海岛地理位置独特,是划分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基点,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意义重大;海岛远离大陆,少受外界干扰,孕育了独特的本地物种,保留下很多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遗迹和特有的海岛文化。为此,海岛一直是海洋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优势项目,所占比例接近总数的一半。我国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众多景色壮丽、资源丰富、物种多样的海岛,有的已经具备了申报海洋世界遗产的初步条件,只要深入挖掘,应不难找出在自然或文化价值上征服世界遗产评委的具有全球价值的海岛遗产。

(4)拓展研究思路,深挖优秀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手工技能、礼仪、节日庆典等诸多方面。在海洋领域,除了妈祖俗信,还有以祭祀海龙王为主的祭海习俗,为保证捕鱼平安而产生的捕鱼禁忌习俗,有展示海洋和人类关系的各种海洋节庆活动,有反应沿海居民生产与生活的民间传统技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随着各国对海洋及海洋世界遗产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像陆地遗产一样出现欣欣向荣的趋势。为此,我国应深度挖掘优秀的、反映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畏惧海洋、依赖海洋、利用海洋、与海洋和谐共生的优秀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申报,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走在世界前列,同时弥补我国至今没有海洋世界遗产的遗憾。

参考文献

[1] 郭万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6:2.

[2]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 9 9 9:3 5,6 0,9 2.

[3] 葛云建:世界遗产海洋项目价值体现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 0 0 5.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海岛名录
中国的“世界遗产”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同贺名录
作者名录
生产商名录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