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师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对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情况的调研
2013-04-18□景鹏
□景 鹏
(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体育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育,净化学生的身心,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德、智、体以及身心健康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校成为优秀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或社会其它方面的有用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因此,探索、研究怎样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解决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和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师必须率先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诸多原因
政策导向。20世纪90年代前,由于师范教育实行免学费、包分配体制,工作好找,就业有保障,所以师范学校招收的学生分数很高,甚至超过了重点中学或院校的分数线;生源充足,学生素质比较高,学习态度端正,学生的“德、智、体”素质全面发展,不仅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也重视体育课的学习。这些年来,由于国家不再实行免费和毕业生分配,又加之就业单位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中高等师范学校招生质量严重滑坡,不仅生源数量受到影响而且素质严重下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影响着课程的开展,体育课也不例外。
女生居多。近年来,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录取的学生,男女数量差距很大,尤其以英语系最为突出。2010级400名新生中,全系仅有4名男生,男女比例为1:100。在不少教学班中甚至没有1名男生。由于女生的生理特点,加之家庭生活条件的优越和家长对她们的过度溺爱,导致她们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因此,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比较严重。从上课的情况看,大部分同学体能较差,速度、耐力等相关指标和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相当的距离;有些同学吃苦耐劳精神很差,常常把身体素质差作为锻炼消极的理由……,逃课、请假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1]。
管理弊端。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体制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初中起点的中专、五年一贯制的专科和高中起点的大专,在校生4000多人。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人素质的差异较大,各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对老师教学采取“学生评教”的办法。对于好学生来讲,学生的“评教”,可以起到“鞭策”教师,有的放矢,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目的。然而,对于素质较差、对学习厌倦的差生,往往作为报复老师批评的手段。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他们给那些迁就、迎合他们的教师,给于高评;对那些认真负责,对学生实施严格管理的教师,评教很差。“差生的报复”,评教的反差,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声誉、年终考评与获得奖励的等级。不公平的评教结果,往往导致体育教师对学生的顽劣表现,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或视而不见,这些情况对正常教学起到了负面的效果。
基础教育缺失。入学前体育课的长期缺失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漠然。
学生对体育课兴趣调查表
从《同学对体育课的兴趣调查表》可以看出,很感兴趣的同学和不感兴趣的同学分别占总人数的21.5%和33.3%,比较感兴趣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46.1%,可看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形成了对体育课的态度。
通过对许多同学了解,他们在初中或高中阶段,为了应试的需要,体育课的开展非常不正规,基层学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缺乏,甚至没有专业体育教师,而是由其它科目的教师担当。当考试紧张时,体育课往往被其它老师用来补习文化课。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一上体育课,经常是“自由活动”,长此以往,严重打击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他们甚至形成了体育课是可上可不上的观念。因此,有些同学利用体育课出去上网和吃饭,干些其它事情。
锻炼意识差。有许多学生,从小被灌输的是“智育”,没有人对他们强调“体育”;往往把搞体育当作“差生的事情”。因此,自我健康意识不强,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体育课重视程度调查表
从上表得知,认为体育课重要的只有13.4%,高达40.4%的同学认为不重要,体现了学生健康意识淡薄,自我锻炼意识差。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把体育课看成是“脏、苦、累”的代名词,尤其是师范类学校,女生比例极高,造成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多岁,正是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时候,英年早逝,造成了很大损失。据媒体报道,各种年轻知识分子过劳死的事件不断发生;一些慢性疾病已经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影响着中青年人的身体健康,由于高热量食品的摄入,缺乏运动,导致少年儿童肥胖症突出,严重影响着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2]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锻炼的动机,为了学分而上课,十分被动。
课程设置欠科学。现在,师范类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学内容频繁重复,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
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课内容调查表
目前,各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器材,主要是篮球、足球、排球,杠铃、铁饼、铅球,单双杠……等竞技性较强的体育器材。而针对高等师范学校在女生占绝对多数的情况下,这些器材显得不是很有吸引力。而女同学喜欢的具有游艺性、趣味性、群体性或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比如:羽毛球、乒乓球、毽子、旱冰、跳皮筋、打沙包……等,又非常奇缺。到了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同学们喜欢的游泳项目,由于没有条件而无法开展。
体育课程的设置,也使很多学生感到,从小学到大学,教学内容没有太大变化。在常规教学中,比如,“前滚翻”等,在小学体育课已经学过的内容,在大学的课堂上又再次出现。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老师,这个内容我们在小学上过!”体育训练,必须有持续性、连续性,所以,体育课程的重复是可能的。但是,我们目前的体育课教材、教法都比较陈旧,反映了在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上,确实显得单一,教学手段不够丰富。这些也都影响着同学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安全因素的制约。师范体育教学与升学率没有关系,因此,体育成绩优劣学校往往并不太关心。然而,学校体育,不论是上课或训练,都是学生发生伤病的一个重要诱因。所以,学校师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常常是:“学什么不重要,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就行了。”这也是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原因之一。比如有的报刊报道,某中学因为一个学生跳马受伤,取消了跳马这项教学内容,当事的体育教师也受到学校的处分;又如最近频频报道学校长跑比赛中出现了学生猝死的现象等。很多学校和体育教师不堪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取消了一些象长跑等具有潜在风险的内容和锻炼手段。本校虽然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安全事故,但学生在上课时受伤的情况偶有发生。过度强调安全的做法与导向,直接打击了体育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思考与对策
通过定向的调查与研究,不难发现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普遍较低,这和当前的应试教育、招生就业政策、学生的性别组成、体育运动的知识基础、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体育课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设置等诸多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起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加大对体育课的宣传和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将体育课成绩纳入到评优和奖学金的评定之中。通过奖惩机制,引导学生提高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重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他们真正在内心深处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他们的锻炼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变为自觉,真正意识到健康对以后走向社会,步入自立人生的重要意义。
2.体育教师要钻研新教法,设置新内容,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要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发展,不断地充电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自己专业过硬,在学生面前才能建立威信。同时要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教法,开发新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组织课堂教学。以女生为主体的学生中,多引入艺术性比较强的项目,比如,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同样是篮球课、排球课,以游戏为先导,引起学生兴趣后再进行技术的教学。如果有条件积极联系学校周边体育设施,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3]比如,在冬天可以利用周边的室内旱冰场带学生进行滑冰训练;夏天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游泳池进行游泳练习,在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情况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同时,在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后,举办不同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比如跆拳道、瑜伽、轮滑等新兴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活动。
3.在教学中要注意安全,但更要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训练。很多学校因为体育课某些项目有一些危险性或者出现了偶然的伤亡事故,对体育课抱着投鼠忌器的态度,甚至一些体育教师对一些危险性的项目不敢涉及。比如跳马、跳高等;这些项目在培养学生克服恐惧,敢于挑战、顽强勇敢的精神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好多学生刚开始不敢做,在老师的鼓励下完成了技术动作后,感到很兴奋,为战胜自己感到无比自豪,自信心也有很大提升,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环顾当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如此严重,很多青少年在经历了很小的挫折后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心理素质如此的脆弱,将来又如何应对繁重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工作重担呢?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意志品质的锻炼,让他们在挫折与成功中,收获毅力和自信。
4.开展经常性的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竞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竞技性。体育竞赛给了年轻人一个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通过刻苦的锻炼,在比赛中展现出个人最有魅力的一面。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每年都举行学生篮球赛,通过比赛同学们既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友谊,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对体育锻炼、训练的兴趣;也激励了部分同学对上体育课的热情与积极性。尤其是许多女同学,通过比赛,喜爱上了篮球运动,上课的自觉性大为提高。
体育竞赛起到了让学生找到自信,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通过比赛,增强班级凝聚力、融洽同学关系,拓展了同学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极大促进了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杨莉敏.高中女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归因研究[J].体育函授通讯,2002,(1).
[2]盛昌繁.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述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6).
[3]杨国伟.中职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J].体育博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