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2013-04-18王婷婷张琦

浙江医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躁动

王婷婷 张琦

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王婷婷 张琦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在麻醉苏醒期中常见的一种不适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由于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出现躁动者易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此外,躁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循环系统负荷增加,从而大大增加了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1]。因此,本研究采用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并给予相关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其对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1—06我院择期在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6~55岁,平均42.4岁;体重48~67kg,平均56.9kg;ASAⅠ~Ⅱ级,术前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功能、心电图及胸部X线检查均无异常,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及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病史、药物过敏史。由麻醉医生掷硬币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1.2 方法 入手术室后两组患者常规行多功能监测,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咪达唑仑3mg。麻醉诱导: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顺式阿曲库胺0.25mg/kg、芬太尼0.2mg/kg,气管插管成功后机控呼吸。维持麻醉:面罩吸入1%~3%七氟烷,持续恒速泵入顺式阿曲库胺0.05~0.1mg/(kg· h)。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BP、HR、SpO2、RR、PETCO2。手术结束前15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B组未用药。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吸入七氟烷及泵入顺式阿曲库胺。术毕常规使用新斯的明(0.04mg/ kg)和阿托品(0.02mg/kg)拮抗残余顺式阿曲库胺。拔管指征: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潮气量>6ml/kg,脱氧下自主呼吸SpO2>95%维持5min以上,PETCO2<45mmHg,咳嗽、吞咽反射存在,呼之睁眼,按指令动作,吸痰后可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苏醒期躁动评分(EA)[2]:无任何动作为0分;无意识的肢体屈曲、抬头等动作,持续<5min为1分;不自主全身性动作,持续5~10min为2分;严重全身性动作,需药物控制为3分。拔管后5 min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0分为完全无痛,1~2分良好,3~5分基本满意,6~9分差,10分为不能忍受之剧痛。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HR、拔管后5min RR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EA及拔管后5minVAS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EA及拔管后5minVAS的比较(分)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EA及拔管后5minVA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氟比洛芬酯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2.2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时HR、拔管后5minRR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时HR、拔管后5minRR的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时HR、拔管后5minRR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氟比洛芬酯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2.3 不良反应 术后A组发生恶心1例,呼吸抑制2例,头晕6例,嗜睡3例;B组发生恶心5例,呼吸抑制1例,头晕4例,嗜睡1例,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恶心者考虑可能与剧烈躁动后用药物控制有关。

3 护理体会

全麻患者发生术后躁动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全身性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且对其抑制程度不一有关,因此,不同患者的苏醒时间也不同。麻醉药对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从而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4]。全麻患者术后躁动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后镇痛不全往往是最重要的原因,尤其在拔管期。为避免患者发生意外及减少并发症,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躁动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如术前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宣教工作,讲解手术流程和麻醉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尽量配合医护人员。本实验采用单纯吸入麻醉的方法,当患者苏醒时体内吸入的麻醉药大部分已经排出体外;而在手术结束前如未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术后患者立即出现疼痛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等。因此,我们在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患者术后的躁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脂微球制剂,它在进行镇痛的同时并不影响脑血流、血氧饱和度、麻醉深度及术后苏醒时间,也不抑制呼吸。静脉注射此药后15min出现镇痛作用,30min镇痛效果明显,在1~5h达到最佳镇痛效果,生物半衰期5~8h,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到6h以上[5]。本实验A组患者采用了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B组未用药,在进入恢复室后两组患者均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医护人员需妥善安置各种管道,避免由于躁动引起各种管道的脱落,防止低氧血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有效给氧;在此基础上给B组患者加用束缚带固定躯干及四肢防止坠床并备好止吐药物等。本实验结果显示,A组患者对气管导管产生的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比B组高,在血流动力学上也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同时其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并无显著延长,表明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中枢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使用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可以明显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期及其术后的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及护理。

[1]何希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8):47.

[2]郎洁,王方,刘佳.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1):4113-4115.

[3]刘淑红.使用0~10数字疼痛评分表的9个常见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5(6):402.

[4]周达梅,徐应玲,姜忠翠.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7-78.

[5]裴焕爽,王树青,裴进宽.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消除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9,31(5):566.

(本文编辑:严玮雯)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白细胞介素(IL)

变异系数(CV)

丙氨酸转氨酶(ALT)

丙型肝炎病毒(HCV)

磁共振成像(MRI)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血氧分压(PaO2)

辅助性T淋巴细胞(Th)

干扰素(IFN)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核因子-kB(NF-kB)

红细胞沉降率(ESR)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甲型肝炎病毒(HAV)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精制结核菌素试验(PPD)

磷酸盐缓冲液(PBS)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原时间(PT)

曲线下面积(AU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肾小球滤过率(GFR)

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世界卫生组织(WHO)

随机对照试验(RCT)

胎牛血清(FBS)

体重指数(BMI)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纤维蛋白原(Fb)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血红蛋白(Hb)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直接胆红素(DBil)

肿瘤坏死因子(TNF)

重症监护病房(ICU)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总胆固醇(TC)

总胆红素(TBil)

最小抑菌浓度(MIC)

《浙江医学》对图表的要求

稿件中若有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应冠有图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表格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

本刊编辑部

2012-10-15)

313000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王婷婷,E-mail:wangtingting76@163.com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躁动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氟比洛芬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道路躁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