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装备以超大超重见长
2013-04-17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田伍臣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 田伍臣
自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和市场环境多变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工程机械行业一直在低迷中徘徊。如今告别2012那些艰苦奋斗的岁月,工程机械行业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2013。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城镇化呼之欲出,房地产触底反弹,铁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规模施工期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似乎很美好。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况且工程机械还未真正的走出谷底,甚至还未触及到谷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工程机械行业中走得更远。
扎实的内功、过硬的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应对危机的不二法宝。在“被救”与“自救”之间,苦练“内功”寻求“自救”对于当前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处于调整期的工程机械行业正好给企业提供了这样一个苦练“内功”的机会。总体来说,2013年工程机械行业主要还是在大力消化前期储备的产能,在机床工具方面的投入放缓,不会出现2009年、2010年不惜代价提升产能的场面。
在工程机械产品上,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不多,“克隆”产品占据了较大比重,目前国内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更新速度在加快,但是借鉴国际先进产品进行技术移植或重新克隆的较多,虽然改变了机型,但其中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的少,关键技术容易受到国际巨头的制约。
虽然加工装备改善的速度比较快、比较明显;但研发试验条件改善比较少、比较慢;因而加工能力进步快,而创新能力提高慢。比如生产厂房新建比较多、比较大、比较现代化;但科技人员水平、车间员工素质仍有较大差距,因而产品水平、质量未能同步提高。
这就使得我国工程机械工业以“超大”、“超重”见长的极限加工制造能力已臻世界之最,但以“超精”、“超微”、“特种加工”见长的极限加工能力还比较薄弱,甚至存在明显差距;因而以“超精”、“超微”、“特种加工”为主要要求的需求往往不能满足。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突破关键技术难点和稳定产品质量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关键。机床是“工业之母”,工业水平看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水平看机床,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机床工具业的支持。突破技术难点,仅仅依靠进口机床和刀具还是受制于人。
工程机械行业从蹒跚学步到今天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机床工具业的支持。刚开始我们加工箱体,因为只有普通镗床,为了保证配合精度,需要把合后一起加工,无法完成互换,加工效率低,装配效率同样低下;随着机床行业发展,专机解决互换性和加工效率,但是只能加工单一机型;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为满足市场需求引进进口数控机床,在保证互换性的同时也实现了柔性生产;最近随着我国机床行业数控普及化以及刀具技术的提升,现在基本实现了整体流程数控化,现在不但可以满足互换性以及生产效率,同时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交期要求,为公司的精益化生产提供基础保障。